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领导专稿

领导专稿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全力确保我省就业持续向好

(发布时间:2017-12-18)

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  黄楚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发展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永恒的课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这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部署了新作为。

  一、把握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就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系统提出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重大举措,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说,有“五个新”。

  一是新定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务实行动和根本举措,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使命和政治任务,着力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二是新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这是党中央全面审视世情国情党情和时代发展趋势的新变化所作出的科学战略决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业不充分、就业质量不高,就是当前劳动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必须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实现就业质量与发展质量共同促进的良性互动。

  三是新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

  四是新举措。公共就业服务是实施就业政策的重要载体。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这是适应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多层次、广泛性的就业服务需求,对就业服务要求的一次升华,意味着就业服务要更细,就业政策覆盖面要更广,受益者要更多。全方位服务,需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服务内容的标准化、服务平台的均等化、服务方式的信息化。

  五是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四位一体”产业体系,将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首次强调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定位,要求在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人力资源既服务于现代产业体系,自身也是一项重要的产业。这对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赶超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更高要求。

  二、认清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每年将新增就业作为“为民办实事”首要任务,将就业综合指数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县域经济考核,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保持了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促进了就业创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五年来,我省就业呈现“四个增长”的良好态势。一是城镇年新增就业人数持续增长,连跨70万人、80万人、90万人三个台阶,五年新增420万人。其中,52万人在二、三产业就业,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持续增长。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左右。特别是今年我省推出“我选湖北”计划,武汉市实施“两个百万”工程,有效促进了大学毕业生在鄂就业创业。三是自主创业人数持续增长,“放管服”改革红利不断释放,2016年全省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82.75万户,平均每天新增2267户。四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持续增长,近四年我省返乡就业人数年递增10%,年创办企业3013个。“四个持续增长”带来失业率持续降低,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以下,近两年进一步降至2.6%左右,调查失业率已由7.3%逐步降至4.87%,全省就业局势保持了总体稳定。今年4月,国务院将我省作为就业创业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给予通报表扬,并给予了资金奖励,全国仅五省市入选。在经济增速下行、发展方式转型的双重压力下,这份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就业工作不仅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就业工作中的不确定、不稳定性依然较多,难点和风险不容低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就业形势主要面临“四大压力”。

  一是经济转型升级加快,面临技能人才不足的压力。湖北是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改造任务繁重。伴随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一般性岗位数量有所缩减,大批技能单一的员工再就业面临较大困难。“四新经济”蓬勃发展,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带来大量就业机会,但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年轻技能人才尤其短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但企业开展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担心人才外流;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当蓝领;各地投入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还没有根本扭转。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大,面临部分行业企业岗位流失的压力。按照国务院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的总体部署,我省钢铁、水泥、船舶、冶金、化工等行业正处于去产能阶段,造成就业岗位较大流失。从今年6月我省失业动态监测看,2246家监测企业的就业岗位较年初减少15332个,减幅为1.18%。今年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需安置职工3万多人。这些人大多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安置就业难度较大。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直接涉及我省沿线5市32县,仅需上岸转移转岗就业的渔民就达6.5万,面临技能、环境不适应等众多问题;南水北调水源核心保护区涉及我省2市9县,一些产业限制发展,影响就业岗位开发。

  三是高校毕业生规模处于高位,面临优质人力资源有效配置难的压力。我省是高教大省。应届高校毕业生保持在42万人的规模,离校未就业大学生人数呈逐年小幅攀升之势。一方面,优秀大学生外流。每年40%以上的大学生前往外省就业,留住优质人力资源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供求不匹配。教育结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与产业结构、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大学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一些企业部分岗位难以找到合适人才。

  四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面临帮扶就业难度大的压力。我省有大别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和幕阜山区37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其中9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7.5万人,受个人就业技能、身体状况、就业意愿的影响,帮扶就业难度较大。

  三、实现新作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就业创业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新政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就业扩面提质互促共进,确保就业局势持续稳定。

  一是贯彻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更大力度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稳中向好的经济增长态势,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二是落实积极就业政策。这几年,国家和我省出台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很多,含金量也很高。要将就业政策实化、细化、具体化,做好与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的衔接协调。不断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确保惠民惠企政策不打折扣。市州贯彻国发〔2017〕28号和鄂政发〔2017〕46号文件实施办法,年底前要全部出台。

  三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是就业的积极方式。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扩大民间投资、减税降费等扶持政策,激发创业潜力和活力。打造差异化政策体系,既注重扶强扶优,支持科研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及企业内部创新创业,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要注重扶小扶弱,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创业。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着力破解融资、用地、人才支撑等方面瓶颈。

  四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重点群体稳,则就业大局稳。要聚焦关键,继续把高校毕业生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大力实施“我选湖北”大学生就业创业计划,最大限度留住和引进人才资源,引导优秀大学生到我省新经济领域和基层一线建功立业。要紧盯难点,积极应对去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中的减员裁员问题,妥善安置好去产能职工。继续做好就业扶贫工作,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带动促进贫困人口脱贫。

  五是大规模开展培训。实施湖北技能强省战略工程,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大职业培训力度,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和劳动者就业需求。既要组织开展好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免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又要加大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力度,开展岗前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职工继续教育,为实体经济发展打造“湖北工匠”大军。

  六是强化全方位就业服务。健全均等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就业管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增加优质高效服务供给,加强基层就业服务机构队伍建设。通过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形成政府与市场协同配合、各有侧重、竞相发展的就业服务格局。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和专项整顿,营造更加公平、公正、规范的就业环境。

  各地各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就业的责任机制。完善目标责任制,把就业工作纳入对党政领导班子的工作实绩考核。抓好就业形势监测研判,密切关注经济和就业形势变化,加强对规模性失业风险的预警预判,稳妥做好风险防范应对。增强数据监测力度,主动适应新经济的迅速发展,进一步完善就业统计和就业监测,努力做到各种就业形态各种业态全覆盖,为政策落实和宏观决策提供详实依据。

  就业创业工作关系全省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大局。我们要站在政治、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持续打好创业就业这场硬仗,全力以赴确保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全力以赴确保就业形势持续向好,为我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