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领导专稿

领导专稿

坚定信心 竞进有为 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发布时间:2016-12-11)

                                                                                                                                     李鸿忠

  当前,我们的工作正处于两个关键节点。一是一年时间过半,经济社会发展要来一次“盘点”;全省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步入整改阶段,下一步还将深入农村和社区,这是一个关键节点。二是去年的这个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北视察,赋予我们“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这是第二个关键节点。我们召开全省“四级干部会”,就是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动员全省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强化措施,营造奋发进取、竞进有为的发展氛围,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下面,我强调两点意见。

  一、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不断巩固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各种困难和问题交织,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中国经济总体上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在这个时候,中央特别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我们也要保持湖北发展的战略定力。什么是我们的战略定力?我理解,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困难面前不退却,不轻言放弃,坚定不移地贯彻实践证明正确和行之有效的方针、思路;就是在“逆势”面前不松劲、不泄气,保持耐力和韧劲,不断巩固和壮大发展气场,维护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就是在复杂局势面前不迷糊,不乱步子、不变调子,坚持发展方向不动摇,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

  战略定力应该从哪里来?我看主要源自于五个方面。

  一是源于竞进提质的发展态势。总结今年上半年工作,我们的结论就是两个字——信心。上半年,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我省经济运行呈现高于全国、中部靠前、逆势进位的态势。一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速达到9.2%;二季度提升到9.5%。虽然这个增速比往年有所下降,但从全国来看,中部在全国的表现是比较好的,而我们在中部的表现又是比较好的。很多省份的经济增速只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有的省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来看,我们的速度是比较快的。特别要注意的是,相比一季度,我们二季度的增速是上升的。这说明,湖北“进”的态势没有减,而且还有进一步增强的态势。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们有东风、武钢这样的大企业,有武汉通用、武汉联想、80万吨乙烯这样的大项目,有“一主两副”这样的大支柱,最重要的是我们有全省干部群众不断增强的大信心和上下同欲、逆势而进、奋发图强的大气场。这一点在武汉表现得尤其突出,近年来武汉复兴大势不减,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武汉是很有希望的。武汉的同志们要有这个信心,其他地区的同志们也要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源于激昂澎湃的精神动力。去年这个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北视察,给我们带来了政治上、精神上的巨大动力,为湖北的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极大地焕发了全省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一年来,我们把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中央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系列政策措施,我们坚持克难奋进抓发展,集中精力抓项目,勇于创新抓改革,转变作风抓落实,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持续向好。按照中央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部署,我们积极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加强省际战略合作,加快沿江重要港口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长江黄金水道。根据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战略构想,我们加快向西开放步伐,重启“汉新欧”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营,两次组团访问“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推进地方务实合作。我们抢抓国家建设上海自贸区的机遇,认真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的体制机制,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在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激励下,在中央各项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湖北经济运行保持着竞进提质的发展态势。

  三是源于切实有效的发展思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不断深化对国情、省情的认识,把握和顺应发展规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完善和推动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为湖北的逆势而进提供了坚强保障。比如,“两圈一带”到“两圈两带”的发展推动了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形成,“四基地一枢纽”明确了湖北在全国的产业定位和交通地位,“五个湖北”建设指明了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路径。特别是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我们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工作思路。2012年,我们提出用“五进”精神落实中央“稳中求进”要求;2013年,我们强调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竞进提质、效速兼取”;今年,我们又明确了“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工作方针,提出市场、绿色、民生“三维”纲要。思路决定成效。这几年,湖北主要经济指标始终处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发生积极变化,市场预期等一些方面稳中向好。事实证明,我们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方向是正确的,我们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实行的方针、办法、路子是有效的,我们的各种应对举措是经得起新形势新课题考验的。

  四是源于奋发有为的实干精神。事业是干出来的。我们能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根本在于全省干部群众在促实干、抓落实上形成了强烈共鸣。面对发展中的难题,我们没有等、靠、要,而是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基础设施建设,从狠抓项目引进到推进民生改善,我们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是全省上下戮力同心、不懈奋斗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白加黑、5加2干出来的!事实证明,干事的劲头有多大,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强发展“抗逆性”,全省上下竞进有为的实干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旺盛斗志,就是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的“压舱石”。

  五是源于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湖北的经济历来是“冷得快、热得慢”,但近年来无论是增幅还是总量,都保持了增势不减,“怕冷不怕热”的现象已经开始扭转,出现了历史性、结构性、战略性的可喜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近年来,我们淘汰落后产能的步子不断加快,引进的新项目不断增多,老项目挖潜力度不断加大,投入要素不断升级,在保证经济总量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当前的湖北,实体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主支柱,市场主体数量已经赶上了部分沿海发达省份,县域经济比重已经超过半壁江山,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每个方面成绩的取得都来之不易,这么多来之不易,证明我们的战略、思路、做法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如何实现企稳回升?关键在于继续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

  一要坚定不移抓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是湖北发展最大的红利。如何分得更多的红利?张着嘴等不到饭进口,必须主动作为,在创新、创造、创业上下功夫。要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动力、根本动力,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在学习对接上海自贸区方面要加快步伐,抓紧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调动全民创业热情。

  二要坚定不移抓投资、抓项目。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央宏观调控不会再是“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定向发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喷灌”、“滴灌”。湖北在其中能拿到多少份额,取决于我们的主观努力。目前,中央正在进行宏观政策的“微刺激”和“精准发力”工作。这正是我们“大举进攻”的好时机。我们不嫌小、不嫌少,拿到就是宝。在某些领域,比如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微刺激就是大效应,我们要趁势而上、加大争取力度,争取抱回“金娃娃”、抓住大项目,不断夯实发展“底盘”,积累发展后劲。

  三要坚定不移放大湖北优势。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掘湖北科教实力雄厚、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就长远看,湖北拥有的科技、人才资源,比有些地方的石油、煤炭、矿产资源更为宝贵,能够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去年推出“科技十条”以来,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翻番,东湖高新区综合排名也跃居全国第三位。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东湖高新区的示范带动效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湖北的传统产业优势。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坚持“老戏新唱”、“老调新弹”,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比如,我们的农业传统优势就可以继续深挖。农产品加工产业是“日不落”产业。目前,我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已经成为万亿产业。即便如此,这个产业仍然大有文章可做。高中低、大中小、省市县乃至乡镇村都可以上。高中低,是指技术含量,鸭脖子、大闸蟹等产品的加工一般企业都可以干;大中小,是指规模,我们既可以发展“稻花香”这样大的农字号企业,也可以办家庭农场、搞“农家乐”。只要能出效益,都可以干。

  四要坚定不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尽管目前我们的县域经济规模已经占到经济总量的近60%,但量还是不够大。与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我们不仅在总量上有很大差距,而且在质量上也隔了好几个档次,“航空母舰”、“巡洋舰”太少,知名品牌太少。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一手抓壮大总量,一手抓提档升级;一手抓中小微企业等“小舢板”,一手抓大企业、企业集团等“航空母舰”,加快形成“既有几轮明月、又有星光灿烂”的良好格局。

  五要坚定不移实施“三维”纲要,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不动摇。要看到,湖北的发展有自己的特殊性。我们提出坚决与中央保持一致,不是“简单的一致”,而是要结合湖北当前面临的发展机遇、所处的发展方位和群众的发展需求,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是在更高层次上与中央保持一致。因此,必须继续保持“竞进”姿态,始终坚持市场、绿色、民生“三维”纲要,同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上总量”,以更高的标准、更快的速度、更优的质量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六要坚定不移“两手抓”、“两手硬”。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力度统一论”,不要因为抓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就影响和耽搁了经济发展;也不要因为大力抓经济工作,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就轻了,必须做到经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两促进。教育实践活动刚开始时,我们就提出要把活动的深入推进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机遇论”落脚点在发展上,就是要通过活动转变作风、提高素质、鼓舞干劲,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咬定“竞进”不动摇,增强发展大气场,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经济下行不可怕,精神下行才可怕。当前,我们在关注经济运行态势的同时,更应重视少数干部认识错位、精神下行、干劲下行的问题。现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蓬勃开展的形势下,确实有一些党员干部借口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要求严了、“紧箍咒”紧了,出现了不作为、懒作为、慢作为的不良倾向。有的甚至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二者对立而不统一,认为清廉为官和事业有为是矛盾的,形成所谓的“影响论”、“矛盾论”和“为官不易”、“官不聊生”的怪调。湖北当前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得益于多年努力形成的干事创业的发展大气场。如果任由这些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滋生蔓延,势必影响全省发展气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成效。针对精神下行、干劲下行的苗头,全省上下要狠抓治理庸官懒官混官、“为官不为”的问题,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竞进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鼓足干劲、竭尽全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一要牢记国情,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面临很多工作和要务,全面深化改革要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要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要抓。但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最大的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只要国情没有变,发展是第一要务就一刻也不能动摇。党的十八大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其中经济建设是核心、基石。没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就缺乏根基、无从谈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为执政党,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扎扎实实做好经济工作。”全省一定要处理好发展是第一要务和其他要务的关系,不能错位,更不能颠倒次序,必须始终高度重视推动发展,牢牢把发展抓在手上,一刻也不能放松。宜都在介绍经验时,提到把抓项目作为“一号工程”,这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体现。要在全省继续大力倡导以发展论英雄。在这个问题上,要澄清一个认识,我们提出不简单以GDP论英雄,是不简单以有污染、低质量的GDP论英雄,而是要以有效益、高质量的GDP和绿色GDP、民生GDP论英雄,要努力追求绿色、高质量、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GDP。

  二要立足湖北,深刻把握省情。省情是我们制定战略方针、出台政策措施的根本依据。当前,湖北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和人均GDP都还比较低,“三量低”是我们的根本省情。中央确定全国经济增长合理区间的下限为7.5%左右,湖北经济增长合理区间的下限必须达到10%左右,这是根据省情、发展条件和发展需求确定的。我们提出在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投资应该是湖北的“驾辕之马”,这也是根据省情、根据湖北与沿海发达省份在固定资产投资上的差距确定的。近年来,武汉坚持抓发展不动摇、抓投资不松劲,坚持不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功能越来越全,“复兴大武汉”目标可期,为全省树立了榜样。只有把发展的底盘越做越大,发展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发展的目标才能不断接近。目前,湖北的底盘与发展目标还相差甚远,做大底盘是不二选择。必须始终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上总量”三位一体、三箭齐发。湖北还没有发展到只求“转方式、调结构”的历史阶段,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总量”三者并重的发展阶段,如果只讲“转方式、调结构”,不讲“上总量”,这是不符合湖北省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的。

  三要尊重规律,提升推动发展的能力。经济发展有其内在客观规律,必须不断熟悉、始终遵循。比如,“转方式、调结构、上总量”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犹如一个有机的生命模式,生命体只有在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才有条件和基础为改善机体内部构成提供充分的营养元素,进而实现体量与结构的同步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只有在“上总量”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得以实现,离开了“上总量”,“转方式、调结构”难以健康持续。比如在服务业和工业的关系上,工业是财富之源、是服务业的根基。服务业比重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服务业好比云彩,工业好比江河、森林。天空的云彩要靠江河、森林的涵养才能形成。外面飘来的云彩,会随气候的变化而烟消云散。只有培育出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系统,形成了自己的“小气候”,天上的云彩才真正能“为我所有”。湖北的云彩必须由湖北的江河、森林来涵养、来蕴育,湖北的服务业也要靠湖北的工业作为牢固根基。比如我们坚持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都是遵循经济规律的体现。各级领导干部抓经济工作,要着力在熟悉、尊重经济规律上下功夫,不能只立足于争取优惠的倾斜政策、采取超经济规律的发展措施,这样的发展无法持续长久。红安作为革命老区,过去没少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但是没有形成发展的坚实基础。这几年红安发展成效明显,出现了可喜变化,根本就在于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形成了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四要咬定“竞进”不放松,把“竞进”作为湖北的长期工作方针。近几年,湖北经济发展的工作方针就是坚持“进”的发展姿态不动摇,从2012年提出“稳神竞进、逆势而进、实虚并进、扎实推进、激情奋进”,到2013年提出“竞进提质、效速兼取”,再到今年提出“竞进提质、升级增效”,“进”是一以贯之的一根红线。这是我们牢记国情、立足省情、顺应规律,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央“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具体体现,是真正与中央保持一致的科学态度。我们强调“竞进”,是从全局意义上、从最终结果上、从勇于担当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强调湖北方案、湖北行动、湖北贡献的一致。对湖北而言,“竞进”的工作方针需要再坚持一个时期。

  五要敢于创新,善于用新思路、新办法迎接新挑战、新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答好新考卷要有新思路,应对新挑战要有新办法。比如要创新招商方式,多上门招商、多跟踪招商、多定向招商,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开一个酒会、作一个致辞、放一部片子”,搞个“三个一”,至于招不招得到,就不管不顾了。比如要熟悉经济发展新业态,对当前蓬勃兴起的互联网新技术、新名词、新产业,如果我们不懂、不熟悉,就无法与企业有效对话,无法采取科学有效举措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比如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需要资金就找银行,需要政策就找上级,需要支持就找市长、省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经济形势的千变万化,不能光采用老办法、用老一套的“三板斧”,必须更多地用市场的办法满足发展需求,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难题。当前,我们特别要抓紧学习对接上海自贸区经验,在湖北推广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枣阳在介绍经验时,提到建立“帮你办”的制度,就是抓经济工作的好办法,是服务方式的创新之举。

  六要强化“两为”意识,确保清廉为官、事业有为。强调“为”就要积极作为,狠抓落实,凝聚发展正能量。正所谓知易行难。当前,湖北发展的旗帜已经高举、目标已经确定、战略已经完备,关键在于狠抓落实。省委、省政府已经采取了举措、作出了示范。比如在抓项目上,我们成立了由省领导牵头的指挥部,像鄂北水资源配置、武十城际铁路、武汉天河机场三期、长江中游“645”深水航道建设等工程,都有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上阵。各地各部门都要切实行动起来,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整治“为官不为”的问题。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而且会深入持久常态化,不会是“刮一阵风”,因为这是关系到巩固我们党执政地位的根本问题。紧约束、严要求将成为党员干部工作环境的“新常态”。作风建设的任务不是“卸载”,而是“加载”。特别是针对当前出现的“为官不为”和“庸懒混”等不良倾向,要加大教育整治力度,作为一项重大工作部署来推进。一是用反腐倡廉延伸的思路,狠抓“为官不为”的问题,惩治“庸懒混”,激励“能勤卓”,让清廉为官、事业有为在全省蔚然成风。二是明确“不为亦腐”的评判标准,不作为就是腐败,就是不正之风,就是党风廉政建设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的剑之所向。各级党委、政府要通过治庸问责、电视问政、群众监督等方式,逼“庸”为“能”、逼“懒”为“勤”、逼“混”为“为”,逼不为者出局。三是继续坚持“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理念,划清“为公而错”与“为私而罪”的界限,为“为公而错”者担责分责,为“为公”而得罪人的干部撑腰壮胆、主持公道。四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有为有位。要重用敢担当、有作为的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人,树立鼓励干事、事业至上的用人导向。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再加干劲,再添火力,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系李鸿忠同志2014年7月23日在全省上半年工作总结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