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领导专稿

领导专稿

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1-03-25)

                             应 勇

  这次专题研讨班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推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讲四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新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方位,牢牢把握“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目标定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立足国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我们要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及丰富内涵,并在工作实践中自觉推进。
  第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核心要义。新发展阶段,就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在此次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邓小平等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新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从历史任务、时间跨度等方面,深刻阐述了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依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从“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分析了机遇与挑战新的发展变化,深刻阐述了新发展阶段的现实依据,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彰显了我们党对时代发展大势的战略清醒,为我们确定目标任务、制定方针政策、部署重大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新发展阶段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我理解主要“新”在四个方面:
  一是新的发展基础。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大变革、大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特别是过去一年,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这是我们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基础所在、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二是新的发展目标。新发展阶段的任务已经由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会提出了进入新发展阶段第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六个新”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并且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清晰勾勒了新发展阶段的进军路线。
  三是新的发展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四是新的发展环境。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从国内看,我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二,自觉把湖北发展放到新发展阶段来审视。在新发展阶段,做好湖北各项工作,必须对照坐标系,找准新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湖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总体看,进入新发展阶段,尤其是“十四五”时期,湖北呈现“五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
  疫后重振发力期。去年,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历史同期最大降雨量带来的汛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全力打好战疫、战洪、战贫三场硬仗,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兜住了民生底线,守牢了社会稳定底线,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湖北是疫情防控和疫后重振的风向标,不仅要在疫情防控中走在全国前列,也要在疫后重振中走在全国前列。
  战略机遇交汇期。党中央对湖北“搭把手、拉一把”,推出一揽子支持政策,这不仅是助力我省疫后重振的经济考量,也是彰显制度优势的政治考量,更是湖北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省委省政府以实施一揽子支持政策为契机,启动总投资2.3万亿元的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将为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纵深推进,湖北作为这些重大国家战略的承载地和交汇地,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发展布局优化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促进区域优势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内陆也可以成为开放前沿,中部也可以成为开放高地。我们要从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大逻辑出发,对全省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等进行优化布局、系统重塑,大力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湖北市场腹地广阔,产业基础好,回旋余地大,6100万人口蕴含巨大的消费潜力,有利于在促进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蓄积势能迸发期。经过多年接续发展,湖北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各种生产要素,经济发展已经具有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有利于集成跃升、裂变引爆,要进一步提高要素质量,推动高位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特别是公历新年伊始我们召开了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革命;农历牛年伊始召开了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吹响了科技强省建设集结号。我们一手抓营商环境“软实力”,一手抓科技创新“硬支撑”,必将为育先机、开新局打下良好基础。
  省域治理提升期。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制定省域治理现代化的“1+1+11”政策体系,为我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柱架梁。我们坚持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坚持“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修伞补强”,以严防输入为重点严防反弹,落实落细常态监测、“人物地”同防、多点触发等措施,连续9个多月没有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经过大战大考,我们在省域治理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十四五”时期,我省“1+1+11”政策体系将会持续发力见效,治理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第三,新发展阶段湖北的目标定位就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4次考察湖北,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3年7月考察湖北时提出“四个着力”,要求“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4月视察湖北、考察长江时指出,湖北拥有“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的发展优势,要求做到“四个切实”,“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19年10月在湖北出席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并宣布开幕,期间对湖北有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0年3月在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寄予“三个一定能”的殷切期望;2020年5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作出“三个没有改变”的重大判断,再次要求“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光荣使命,是新发展阶段湖北的战略定位,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具有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作用。“建成支点”是湖北发展的功能目标,要求湖北在综合实力、辐射带动力、区域影响力等方面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成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走在前列”是湖北发展的能级目标,要求湖北对标一流、提升标杆、奋勇争先,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走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前列。“谱写新篇”是湖北发展的时代考题,要求湖北把握发展大势,主动识变应变求变,锐意改革创新,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我们必须担负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重大历史使命,整体把握、一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的系列重要要求,切实将“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为湖北立足新发展阶段、奋进现代化新征程的“纲”和“魂”,激励全省上下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二、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这一指导原则,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这次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并且深入阐述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的逻辑关系。我们要从政治的高度领会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到新发展理念是“国之大者”,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更是重要的政治要求。要从发展的维度领会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到新发展理念是“发展之本”,明确了关于发展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要从系统的角度领会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到新发展理念是“系统集成”,是一个理论体系,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对湖北来说,怎么贯彻新发展理念,实质就是怎么看发展、怎么抓发展的问题。必须清醒看到,发展不够仍然是湖北最大的实际,发展始终是解决湖北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这是湖北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逻辑起点。疫情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是基础、是前提,“进”是方向、是目标,在质量高、结构优、可持续的基础上,发展能快则快。
  对湖北来说,贯彻新发展理念,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区域发展布局如何破题开篇、持续推进?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就是要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系统,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夯基垒台、积势蓄力。今年要按照“统筹抓规划、协同建机制、强基固底板”的工作安排,尽快破题开篇,蹄疾步稳抓好推进。
  短期内要落地见效。一是出台系列文件。制定出台“1个综合意见+3个三年行动方案+3个年度工作重点”的政策体系,明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素有序流动、产业科学布局、推进省际合作等具体操作办法,滚动推进落实。二是完善工作机制。省级层面成立区域发展布局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我和省长任组长。武汉城市圈、“两翼”城市群分别由武汉、襄阳、宜昌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机制,强力推进。各地要结合实际,尽快建立与周边地区的协同机制,常态化推进。三是找准主攻方向。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城后乡”原则,围绕城市群协同发展、一体发展、同城发展,在基础设施、民生领域、产业布局等方面,尽快推出可操作的措施和标志性项目。
  长远看要协同发力。一是持续推进武汉“1+8”城市圈同城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城市群“合唱共舞”的“溢出效应”数倍于单个城市。要加快“1+8”城市圈建设,强化一体化、同城化理念,推动“1+8”城市圈高水平功能互补、高能级创新集成、高颜值生态联建、高层次对外开放、高品质服务供给,提高整体竞争力。二是全力挖掘“1+2”中心城市动力源。要做强武汉龙头地位,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襄阳、宜昌要加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对“两翼”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加快做实“全域协同”的支撑。农业产业化是全域发展的底板,底板抬不高,全域就起不来。要刻不容缓推动农业产业化,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块状经济、网状经济,推动全省发展模式由点轴式向扇面型演进,形成“由点及面、连线成片、两翼齐飞”的格局。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将召开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出台区域发展布局的实施意见。
  第二,如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牵动全局发展的“牛鼻子”。科技创新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命门”,关乎湖北长远发展,决不能塌下去。我省是科教大省,但还不是科技强省,主要短板在创新策源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上,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总体水平不高、“卡脖子”问题突破不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运用还有较大差距、创新主体培育发展不够、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够等。
  省委省政府已经对科技强省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关键在落实。科技创新抓与不抓不一样,真抓与假抓不一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就是典型例子。去年我省改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方式,认定数量增长31.83%,净增2500多家,突破1万家。我们必须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视创新创造如生命,抓创新发展像拼命,采取“非对称”发展战略奋力赶超,加快推动形成“核层圈”创新发展格局。
  “核”就是武汉要勇当科技强省建设核心承载区。武汉市要敢于争、奋力抢、加快建,努力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要有长远战略规划,也要有战役战术安排,踢好“临门一脚”。要谋定后动、谋定快动,加快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建好用好湖北实验室,争创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层”就是各级各地都要塑造创新发展优势。武汉要勇担核心使命,襄阳、宜昌要加快建设省域创新中心。要引导创新资源要素向县市合理流动,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和“星创天地”建设等工作,形成“顶天立地”的区域创新体系。
  “圈”就是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圈。政府是服务管理的主体,要当好“店小二”。企业既是创新的主体,也是成果运用的主体,要加大科研投入。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研活动的主体,研究成果不能只奔着论文去,要坚持“四个面向”,更多奔着转化去、奔着市场去、奔着效益去。
  第三,如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保持战略定力,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之以恒抓下去,以量变的积累推动质变的迭代,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要按照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要求,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基础有条件,但目前“势强力弱”。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聚焦“光芯屏端网”,但不能局限于“光芯屏端网”。要突出“光”的优势,攻关“芯”的瓶颈,做大“屏”的规模,强化“端”的带动,优化“网”的生态,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同时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垂直整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跃升,打造湖北转型升级重要引擎。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制造业是经济命脉所系,关乎湖北当下和未来,制造业强,湖北才会强;制造业塌了,湖北经济就塌了。我省制造业基础较好,要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使之成为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是湖北发展的“基本盘”。要加快汽车、装备、航空航天、钢铁、有色、建材、食品、纺织服装、化工等产业转型升级。湖北目前还没到不要化工产业的阶段,而是要着力解决要什么样的化工、在哪里发展化工、怎么样发展化工的问题。要大力发展高端化工、精细化工、绿色化工,准入门槛要高,产业要集聚、进园区,安全生态要有保障。技改是更有效的投资和招商引资,要持续推动工业技改,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打造湖北制造品牌,推动湖北制造向质量效率型、高端引领型转变。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经济重要增长点。近年来,我省服务业发展呈现蓬勃态势,但与发达省份差距很大。要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实施服务业提速升级行动,推动服务业迈上3万亿台阶。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等,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要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第四,如何补齐发展短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拉长长板、锻造新板,也要补齐短板、加固底板。
  补齐生态文明短板。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考察长江时指出,湖北是生态大省,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再过1个多月就满三周年了,湖北交出了怎样的答卷,要全面对照盘点。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坚决扛起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政治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探索生态价值的实现机制。
  补齐基本民生短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推动共同富裕,前提是补齐民生短板。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特别是要统筹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百万人口以上县市和经济百强县市都要逐步建有三甲医院。
  补齐省域治理短板。持续推进“1+1+11”政策体系落实落地,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做强街镇、夯实社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加快实现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补齐安全发展短板。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领域各种可以预见的“灰犀牛”和难以预见的“黑天鹅”等风险明显增多。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和风险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提前预判、有效应对企业债务违约、非法集资、政府隐性债务、群体性事件等风险,防患于未然,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长期均衡,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
  三、紧紧围绕打造重要节点和战略链接目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举措,是适应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了“三是三不是”的重要判断,强调了要把握的“六个重要着力点”。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经济工作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来展开,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这次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要求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阐明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对湖北而言,构建新发展格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第一,紧扣“综合枢纽”和“要素集聚”两个关键强基筑底。湖北九省通衢、五洲通达,但“得中”未必“独厚”、地利未必便利,区位优势不代表发展优势,地理中心不等于经济中心,要素流动畅、物流成本低才是“王道”。
  加快打造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以“增密、互通、提质”为目标,加快构建公铁水空设施互联、信息互享、标准互通、装备互换、便捷高效的集疏运体系,形成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通达世界的开放大通道。
  加速集聚国际国内资源要素。一个地区发展崛起的过程,也是资源要素集聚的过程。我们必须找准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结合点,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成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的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让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加速集聚湖北。
  第二,聚焦“扩大内需”和“提升适配”两个方面提级跨越。当前,我省消费潜力有待激发,消费驱动力不足,人均消费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大国经济的特征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和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要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统筹推进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加快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
  供给需求两端发力。要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注重需求侧管理统一起来,提升动态适配承载能力,精准对接国内外市场需求,使供给体系与市场需求更吻合,经济结构与需求结构更匹配,经济发展与国内外需求条件更适应。
  第三,瞄准“扩大开放”和“转型升级”两个领域扩量提质。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扩大开放是做大增量,转型升级是做好存量。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延伸,也是湖北的短板。当前,我省经济外向度仍然较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不够。要充分发挥湖北自贸区开放引领作用,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着力增强口岸功能、贸易功能、金融功能,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产业链供应链要安全稳定、自主可控。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快补链、稳链、强链,切实在新兴产业上占据主动、在传统产业上巩固优势、在未来产业上把握先机,提升产业体系的丰厚度和产业链的竞争力。
  四、深刻领会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领导的重要要求,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第一,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政治是无处不在的,任何事情都关联到政治,都要首先从政治上考虑”。讲政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实在的,要体现在行动上、工作中。要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带头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经常同党中央精神对表对标,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始终在大局下谋划推进各自分管领域、部门和所在地方的工作,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第二,切实提高专业化能力。当前,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层出不穷,领导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注重培养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作为“关键少数”,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不当旁观者,争做局中人。要深学笃用,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做新发展理念的忠实践行者。要不断增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领,找准定位和着力点、突破口,推动打造重要节点和战略链接,努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
  第三,一以贯之抓落实。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决非一日之功、一时之事。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张蓝图干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敲实,一项一项抓成,确保“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要谋定后动、谋定快动,创造性推进工作,用改革的办法攻坚克难,以“拼”“抢”“实”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抢机遇、抢时间、抢要素,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努力,在“稳”的前提和基础上奋力求“进”,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