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领导专稿

领导专稿

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 坚决扛牢湖北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30)

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武汉责任
郭元强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出了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1月2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部署实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全省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进行动员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一、深刻认识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性必要性,武汉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
  省委省政府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责任感,紧密结合湖北实际,作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重大决策部署,编制实施《规划纲要》,对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行长远谋划、总体设计、全面部署,是湖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行动纲领,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重要作用。
  这是牢记殷殷嘱托、服务“国之大者”的湖北担当。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亲临湖北考察指导,参加全国人大湖北代表团审议,赋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历史使命,为湖北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自觉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动湖北发展,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新时代湖北发展的最大机遇,将国家所需、湖北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有机结合、深层考量,提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奋斗目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湖北应该“担当什么样的使命任务”“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等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
  这是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实践。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省委省政府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提出四化是现代化的共性要求、四化同步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点,明确要求在四化同步发展上下更大功夫,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规律与湖北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系统观念、统筹方法在湖北工作中的科学运用,是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湖北发展难点问题的重大实践成果。
  这是引领武汉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导航图。《规划纲要》对接国家战略、凝聚全省智慧,是我省第一部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是先行区建设的总体设计和战略框架。省委省政府及《规划纲要》对武汉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武汉的目标定位,赋予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的总体定位,要求武汉勇争一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进一步强化了武汉的使命责任,要求“跳出武汉来谋划武汉的发展”,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当标杆、作示范,担当主力军;进一步明晰了武汉的发展路径,明确了流域的管控规则和治理要求,明确了四化同步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指标体系,明确了完善综合交通等四大支撑体系,为武汉加快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对武汉既是重大责任,也是重大机遇。
  二、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楚篇章作出武汉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省委省政府提出以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积极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实践。武汉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加快把武汉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努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一)牢牢把握安全这个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着力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安全底线。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规划纲要》指出,“治荆楚必先治水,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是湖北必须守住的底线”。建设先行区首先要把安全底线兜牢,这既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也是我们应有的政治担当。
  武汉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既优于水、也“忧”于水。我们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做足做优水文章,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系统治理,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确保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明确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分区分类明确管控清单,统筹推进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四水共治”,加快实施堤防提质升级、整险加固、综合整治,高标准建设地下管网,加快建设海绵城市,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优化全市供水布局,建设梁子湖等“一湖五库”应急备用水源系统。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武汉。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持续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实施河湖安澜、国土绿化、湿地花城等专项计划,构建蓝绿交织的城市生态空间格局,努力打造世界滨水生态名城。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武汉。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全力维护社会安全、公共安全,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
  (二)牢牢把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去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时强调,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规划纲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提出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我们将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举全市之力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围绕打造前沿领域原始创新策源地、世界级产业创新高地、内陆开放融合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高地“一个策源地、三个高地”的目标任务,高标准建设东湖科学城,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扎实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力争在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围绕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更好发挥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的作用,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突出人才使用这个关键环节,培育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建设国家级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大力培育创新文化,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全省“三高地、两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大健康等优势产业集群,推进钢铁、石化、高端装备、纺织服装等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高标准建设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大健康产业基地。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突出抓好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布局5G网络、算力中心等设施,深化城市大脑建设。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壮大数字产业整体规模,高质量建设“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努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
  (三)牢牢把握都市圈这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力推动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规划纲要》都提出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这是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部署,是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聚焦。
  我们将主动加强与都市圈各城市的协同协作,围绕打造国际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国家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专业性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一枢纽、四中心”目标定位,加快实施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推动把武汉都市圈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加快提升武汉城市能级。当前,武汉正处于“从1到2”能级跃升的关键时期,即:经济总量从1万亿级向2万亿级跃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000亿级向2000亿级跃升,市场主体数量从100万级向200万级跃升。今年,我们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六个统筹”,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高标准建设武汉新城。紧扣建设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全国科创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市样板“两高地、两中心、一样板”的目标定位,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水平实验室,配套发展科技金融、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功能和国际会议等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强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打造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主引擎。加快推动武鄂黄黄同城一体化发展。实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提升、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等十大重点工程,构建全域一体的道路体系,推进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以武鄂黄黄同城化带动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强化三大都市圈及区域联动发展。加强与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的规划衔接、优势互补和布局优化,加强与长江沿线城市协同联动,共同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四)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加快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规划纲要》都明确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
  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武汉更好发挥科教人才、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等优势,对武汉是一次系统性、重塑性的战略机遇。我们将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提升枢纽功能,发展枢纽经济,建设枢纽城市,努力由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加快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枢纽。积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加快打造铁路客货运“双枢纽”、航空客货运“双枢纽”和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积极融入“全国123出行交通圈”,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加快布局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积极融入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打造新时代“货到汉口活”。着力激发内需潜力。强化消费的基础作用,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在功能上突出传统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新基建扩容,在结构上提升产业项目的比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划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高标准建设自贸区、综保区、国际产业园等开放平台,完善陆海空开放大通道,持续提升口岸功能。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不断提升出口产品和服务竞争力。
  (五)牢牢把握城市这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党的二十大提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外延式发展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转变。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按照“产城融合、功能现代、职住平衡”的理念,因地制宜规划布局5大城市组团,推动城市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协调山水城关系,打造“极目楚天舒”的城市意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坚持“留改拆建控”并举,统筹推进城市面貌更新、功能提升、民生改善、产业转型。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完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口联系社区、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制度,选派优秀干部到街道(乡镇)、社区挂职锻炼,优化调整基层治理单元,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加快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一标三实”试点,构建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信息模型(CIM)。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聚焦群众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完善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组织发动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六)牢牢把握农业现代化这个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强县工程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传统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向现代化转型。
  武汉农业份额小,但分量重。我们将充分发挥武汉在科教人才、交通区位、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优势,坚持依城发展、靠城致富的思路,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为核心,以缩小城乡差距为关键,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农业现代化跟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步伐。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扎实做好耕地保护,严守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设“武汉·中国种都”,推进良种繁育。加快粮食仓储体系建设,提升全市粮食储备能力。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精做优蔬菜、淡水产品、花卉等十大优势产业链。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和供应链企业,支持企业向预制菜肴、休闲食品等领域拓展。加快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建设都市田园综合体,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不断提升农村生产生活便利化程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七)牢牢把握人民幸福安康这个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规划纲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重要的规划原则,体现在工作部署的方方面面。
  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特困群体的主动发现、救助响应。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着力解决好青年人、新市民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住房困难问题。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适度超前规划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形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12分钟文体圈、中心城区10分钟和新城区12分钟医疗急救圈,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建设健康武汉。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阐释新时代英雄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激发全体市民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切实推动《规划纲要》在武汉落地实施
  建设先行区、实施《规划纲要》,关键靠干。我们将坚决扛起使命责任,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坚定信心、提升能力、振奋精神、狠抓落实。提高政治站位。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用新思想领航新征程,用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谋划推动武汉工作,做到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激励担当作为。进一步激发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精气神,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比学赶超、勇争一流的浓厚氛围。完善工作落实机制,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项目清单,强化督导检查,推动《规划纲要》实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能力水平。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锤炼过硬作风。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大兴调查研究,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难点,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变成自觉行动,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扎实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加快推动先行区建设成势见效,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楚篇章作出武汉应有的贡献。

(本文系郭元强同志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专题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