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五年成就催人奋进

(发布时间:2017-07-22)

  自全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湖北经历了发展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五年。五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扬“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旗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战胜特大洪涝灾害,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植新经济和新动力,始终保持了全省经济“高于全国、中部靠前”的良好发展态势,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一)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湖北在不进则退的险峻形势下,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战略定力,有效化解了复杂局面带来的挑战和矛盾,保持了经济的较快增长。2012-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2.23万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3.23万亿元,年均增长9.2%,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2个百分点。同时,经济总量在全国的地位稳步提升,2012年,GDP突破2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九位;2015年,GDP逼近3万亿元,挺进全国第八,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2016年,GDP跨越3万亿元,第一次跻身全国第七,在中部仅次于河南,创建国以来最好水平,逆势赶超的竞进态势日趋明显。

  (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

  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逐步提高。2012年,湖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8572元,到2016年达到5503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9.0%。从全国来看,2012年我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后,差距逐年缩小,2014年仅落后全国58元,2015年超过全国662元。到2016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全国平均水平1058元。

  (三)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2016年,湖北财政总收入达到4974亿元,其中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00亿元,达到3102.02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1278.97亿元,年均增长14.2%。随着全省财政实力增强,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不断加大。2016年,全省公共财政支出6453.07亿元,比2012年增长69.7%。重点领域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2012-2016年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年均分别增长21.5%、9.3%和18.7%。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竞争力明显增强

  (一)农业产业化程度提高

  近年来,湖北发挥农业大省优势,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业。2016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3499.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3.9%。虽然受到特大洪灾影响,全省粮食产量仍达到2554.11万吨,比2012年增加112.3万吨,其中棉花、油料、生猪出栏分别达到18.85万吨、329.75万吨、4223.61万头。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2016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52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9%,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423家,比2015年增加173家。

  (二)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湖北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现代工业体系正在形成。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由2012年的34.6:65.4调整为2016年的38.4:61.6;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761.6亿元,占规上工业的38.9 %,比2012年上升11.1个百分点;2016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增加值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为26.9 %,比2012年下降4.1个百分点。2016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30.4%,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1.0%,较2012年提高18.5个百分点,千亿元产业由9个增加到17个。

  (三)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

  随着服务业对经济拉动作用的上升,湖北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推动力度,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五年来,湖北第一 、二产业比重不断降低,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产业结构稳步升级。2016年,湖北三次产业结构为10.8:44.5:44.7,与2012年比较,湖北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7.8个百分点。2016年,湖北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至50.7%,实现了“三二一”型的产业结构转变。

   三、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绿色”湖北深入人心

  (一)工业效益逐步提升

  随着湖北工业转型升级,工业效益不断提升。2016年,全省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5169.87亿元,比2012年增加12843.92亿元,增加了1.4倍;实现利润总额2441.35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395.07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也由2012年的58.6%下降到2016年的53.2%,下降了5.4个百分点。

  (二)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五年来,湖北通过加强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产业和建设节能减排降碳工程,调整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单位产出能耗水平大幅下降。2012-2016年,全省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4.30%、4.13%、5.24%、7.66%和4.97%,五年累计下降23.7%,下降幅度超过全国。

  (三)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2015年,湖北长江干流、汉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长江支流、汉江支流水质总体为良好,主要河流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84.2%,比2012年提高0.4个百分点。通过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得到控制。2015年,湖北未出现降水pH均值小于5.6的城市,全省酸雨发生频率为6.2%,比2012年下降13.6个百分点。

  森林面积显著增加。2012-2015年,湖北大力推进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全省森林面积由2012年的578.8万公顷上升到2015年的713.9万公顷,增加了135.1万公顷,累计增长23.3%。截至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8.4%,超过全国16.8个百分点。

   四、基础底盘更加牢固,拉动和辐射力更强

  (一)基础投资建设成效显著

  2012年以来,湖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带动作用明显。2012-2016年,全省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万亿元,年均增长18.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6.5个百分点。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2.95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近2倍,为湖北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进程加快

  近年来,湖北发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水路、铁路、公路加快发展,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显著提升。2016年,全省内河航道里程达到9066公里,其中内河港口163个,武汉、黄石、荆州、宜昌等港口先后对外开放,海轮可直航港澳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26万公里,比2012年增加了4.2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204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4140公里,比2012年增加了677公里,从武汉坐高铁可直达全国25个省会城市。

  (三)信息通信枢纽初具规模

  武汉作为湖北省会城市,是中国宽带互联网八大中心节点之一和全国十大骨干网互联互通的城市之一,从北京至广州中同轴电缆、南京至重庆光纤电缆均在武汉交汇,形成了辐射全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大枢纽。2016年,湖北邮电业务总量1400.01亿元,是2012年邮电业务总量的2.8倍,年均增长23.3%。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量达1131.88万户,比2012年增长424万户,年均增长9.8%。

   五、外向型经济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一)对外贸易规模稳步扩大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积极应对,湖北进出口贸易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增长。2016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393.98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3.3%,年均增长5.4%。

  (二)利用外资快速增长

  2012-2016年,全省累计合同外商直接投资222.92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95.59亿美元,年均增长15.6%。世界500强企业在鄂投资达到257家。

  (三)自贸区改革扎实推进

  随着自贸区的改革探索渐趋深入,湖北自贸区建设在对外开放中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2016年,湖北成为国家第三批获批建设自贸区的七个省份之一。目前,湖北立足长江中游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以武汉、襄阳、宜昌三地共119.96平方公里的范围大力开展自贸区建设。2017年4月,中国(湖北)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通过自贸区建设,湖北将构建湖北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体化,形成对外开放的大格局。

   六、民生显著改善,人民获得感增强

  (一)就业与收入稳步增加

  五年来,湖北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6年末全省城乡就业人员达到 363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增加到2074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为57.09%,比2012年提高18.3个百分点。2012-2016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419.8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降低,由2012年的3.8%下降到2016年的2.4%。2016年,全省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386元和12725元,年均增长9.2%和10.3%,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16年,全省147万人脱贫、1601个村脱贫出列,26.7万人易地扶贫搬迁。

  (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2016年末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比2012年末增加185.7万人、30.6万人、 40.5万人、145.3万人、67.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不断扩大。2016年参加新农合人数达到3820.87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进一步提高。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

  2016年末全省城镇人口为3419.19万人,城镇化率达58.1%,比2012年提升4.6个百分点。湖北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继续保持中部第1。武汉城市圈、“宜荆荆”、“襄十随”等城市群(带)加快发展,黄梅小池、浠水散花、钟祥柴湖、恩施龙凤等一批试点镇建设稳步推进。

  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6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达到19540.24亿元,占全省经济的比重由2012年的58%上升至6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34.6亿元,占全省的比重由2012年的37.6%上升至39.8%;城镇化率达到49.3%,比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七、公共服务投入加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教育事业成效显著

  2016年,湖北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29所,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152.40万人,在校研究生12.21万人。全省高校有17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268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和8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二)科技成果不断增加

  2013-2016年,全省累计申报登记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7354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1853项,所占比重高达25.2%。另有累计2885项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1159项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

  (三)文化、卫生事业较快发展

  五年来,湖北不断深化文化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强化公共卫生能力保障,文化、卫生事业取得较大发展。2016年末湖北省拥有文化馆123个、图书馆112个、博物馆183个,比2012年分别增加7个、2个、22个。拥有医疗机构3.63万个、卫生计生人员49.54万人、执业医师14.24万人、床位36.17万张,比2012年分别增加0.15万个、12.43万人、3.84万人、11.14万张,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全省人民同舟共济,经受考验的五年,是湖北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也是湖北克难奋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抢抓机遇发展的五年。过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全省上下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在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前,湖北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和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我省经济发展中地区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支撑经济较快增长的动力仍然不足,经济增长面临的环境负载与资源消耗约束增强,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因此,我们既要坚定发展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务实重行、干字当头,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障碍,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为湖北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五年成就催人奋进,展望未来,湖北发展的步伐将更加铿锵有力。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抓实干,砥砺前行,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习总书记对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殷殷嘱托。■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瞩目

  湖北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