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打牢基层基础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7-10-10)

                                                                                                                                 中共恩施州委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吹响了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的进军号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五年湖北的两大任务之一,恩施州作为全省唯一全域深度贫困地区,是全省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我们将持续聚焦精准脱贫、全面小康目标任务,进一步打牢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层治理、基层党建等基层基础,搭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四梁八柱”,举全州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打牢基础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我们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不忘脱贫初心,紧紧围绕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核心任务,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断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立足绿色富硒,精准谋划产业布局。按照省委确定的“打造全省特色产业发展增长极”目标定位,坚定不移走特色发展、绿色崛起之路。依托特色资源优势,主打绿色富硒品牌,突出十大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按照“精准”要求,科学制定州县乡村四级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户户都有增收渠道”的产业扶贫多元发展格局。

  加快转型升级,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培育农业新业态新动能。加快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强化利益联结,提升产业扶贫实效。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双赢”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主体提升”和“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建立“121+X”产业扶贫模式,每个贫困村明确一个主导产业,对接一个产业合作社、一个金融互助合作社,联结一个龙头企业,创新金融政策,把贫困户联结在产业链上,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持久脱贫、防止返贫。

  二、改善基础设施,破除发展瓶颈

  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基础,也是深度贫困地区的共性短板问题。我们坚持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开启脱贫致富大门。

  抢抓政策机遇,做好项目谋划储备。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重点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问题”。我们将切实增强机遇意识,紧跟国家和省项目资金投向,充分抓住各类政策机遇,全力以赴加大项目的争取、申报和储备工作,确保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项目建设库。

  推动投资落地,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为引擎,按照省委提出的“实现所有市州通快速铁路、县县通高速公路、解决农村公路联网升级问题”目标,加快推进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紧盯用水、用电、通信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优投资环境,探索建立PPP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领域,为精准脱贫、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项目统筹整合。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做到应整尽整、真整实整,突出抓好项目规划引导,打造项目整合平台,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项目进行捆绑整合,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减少资金使用上的交叉和重复,切实发挥涉农资金的整体效益,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最大限度保障扶贫投入。

  三、创新基层治理,激活内生动力

  贫困群众既是精准扶贫的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我们要不断创新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让贫困群众依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重视扶智扶志,增强群众主体意识。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通过思想教育、创业培训、典型示范等方式,增强贫困群众的主体意识,让其自觉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切实把各类帮扶措施转化为脱贫致富的动力。同时,在实施移民搬迁、产业扶贫等项目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为群众发展创造条件。

  弘扬家庭美德,大力构筑乡风文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媳妇”等评选活动,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深入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持续办好“道德讲堂”。突出典型示范,大力宣传尊老爱幼、孝亲敬长等先进典型,正向激励群众,努力培植向上向善向美的乡村文化。

  创新治理方式,确保农村和谐稳定。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加强村规民约建设,着力培育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奋进思变、淳朴向善、理性包容的新风正气。完善“三位一体”基层治理方式,扎实开展领导下访、书记陪访和“律师三进”活动,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深化十户联防、中心户长等治安防控机制,健全应急事件处置机制,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狠抓基层党建,夯实脱贫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将以党建为核心引领,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加强支部建设,建强基层组织。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扎实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教育引导党员自觉增强党员意识、党章意识、责任意识,推动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支部”的工作思路,把支部建在产业链、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上,构建“党支部+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党建富民新模式,实现基层党建和产业发展双赢,让党支部成为“挖穷根”的战斗堡垒。

  选好基层班子,培优支部书记。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选出培强一批乐于奉献、真心实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当家人”。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作用,把脱贫攻坚作为锻炼干部、考验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平台和主战场。积极引导基层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建立健全工作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和基层干部压力。

  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服务功能。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各级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合作经济、乡村旅游、集体股本等多元化发展途径,鼓励和引导村级组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增加集体收入,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办事,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