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武汉机关作风建设缘何卓有成效

(发布时间:2016-12-11)

                                                                                                                                     王纪娟

  作风建设始终是机关党建永恒的主题。近年来,武汉市委、市政府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拿出了“动真格”的气魄和决心,以务实的态度,认真解决“四风”等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武汉机关作风建设缘何卓有成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经验。

  一、问题导向,加强针对性

  说起作风建设,干部印象中往往是一套固定模式或套路:制定一个总体方案——开会部署——回去自查——形成报告——整改——上级检查。这样做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但由于一个大的方案是抽象的和原则性的,提出的都是一般性要求和“普遍性真理”,没法客观衡量实际成效,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近年来,中央针对作风建设实际,变换思路,不提大而全的泛泛要求,而是立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的具体问题,一条一条下达禁令,一个一个问题严加整改。从中央“八项规定”到省委“六条意见”,再到各部门针对“四风”、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各项行为的具体禁令,几乎涵盖了公务员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机关工作人员普遍感受到“禁令”均是指向近年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针对性很强、要求很具体、内容不含糊,执行起来没有商量余地,整改效果也便于客观评价,动真格的态势十分明显。

  武汉市治庸治奢工作符合中央和省委反“四风”的精神,每年坚持查摆“十个突出问题”并承诺整改,从民众最不满意的方面着手,从民众反映集中的领域改起,选准选好问题,分批分阶段解决。通过行政投诉中心、行风评议等信息渠道,归纳出一批群众关注度高,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民生、文明城市建设等息息相关的突出问题,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确立“十大突出问题”。对查找出的问题采取电视等媒体公布,并承诺整改。比如,武汉市曾因大雨导致严重内涝,被网友戏称“到武汉来看海”,水渍问题即成为当年武汉“十大突出问题”之一。还有近年武汉市梳理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差,建筑工地“砂霸”、“石霸”猖獗,湖泊污染,的士车辆非法营运等问题,都是根据民意查找出的一件一件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整改效果如何,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便于评价。如此这般一年抓一批问题,实实在在抓,不求多、但求真、求实效,不断整改,机关作风在这种倒逼机制中得以不断好转。

  二、问题何在?群众说了算

  过去,作风状况如何,存不存在问题,存在哪些问题,往往是采用“自查+检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在这种内部检查和评价方式下,下级一般不会说自己存在问题,就算说,也无非是些无关大雅的“边角余料”;而上级一来碍于情面,二来也不愿意否定自己抓的工作,最后是一团和气。这不仅对作风转变没有多大意义,还会使人对作风建设产生“狼来了”的“抗体”。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引入群众评价,才能实现真评真改。近年来,武汉市机关作风建设引入了民主评议,站在群众视角,和群众一起找问题,实现有无问题、有什么问题由群众说了算。武汉市采取暗访评价、电视问政评价、网络问政评价、群众投票评议、专题组织生活会互评等多样化评价方式,使找问题更准确、评价更真实、考核更务实。

  比如,武汉市开展的“市民体验式”暗访工作。“市民体验”,就是市民的监督或者站在市民角度的监督。这种方式在事先不打招呼的前提下,组织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社区群众代表等组成的暗访组到各机关、各落实工作的现场暗访,采取实地查看、现场咨询、追踪办事经过等方法,查明实情,找准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内部评价出现的“对付检查”、“编辑部”、“演戏”等怪象,干部侥幸心理逐步瓦解,作风明显优化。“市民体验式”暗访就像一条红线贯穿机关作风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使群众有了发言权。人民群众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受益者,对关乎切身利益的事情自然不会含糊,这就使“造假”、“混日子”等现象逐渐销声匿迹。不仅如此,武汉市还特别设立群众监督奖,聘请“布衣参事”充当暗访监督员等,使群众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整改如何?阳光下考问

  “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对于作风建设同样如此。公开就是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交出问题整改成绩单,倒逼党员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只有开门抓作风,聚光灯下晒成绩单,实现群众全参与、舆论全监督,不遮丑、不掩饰,才能促使干部直面群众、直面问题、直面监督,唤起责任心,从公开的压力中激发动力,使作风不断优化。

  武汉市已形成常态化机制的电视问政工作就是一个以公开促进作风建设的有效探索。电视问政重点针对“十大突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市领导和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走进直播间、登上问政台,接受公众面对面考问。政府官员向市民群众报告、检讨工作,民众面对官员询问、质疑政府工作,这种双向的交流与沟通,直接推动问题的解决。在电视直播中,群众现场举起“笑脸”或“哭脸”的牌子表达是否满意,而现场穿插播放的暗访画面则让各位负责人如坐针毡。不少领导说,参加电视问政“被问得汗直流”;而群众说,问政不仅解决了问题,还问跑了“官老爷”,问出了更加亲民务实的领导干部。

  电视问政考问的不仅是承诺兑现情况,更重要的是唤醒政府官员的责任心。电视问政的过程向所有市民直播,让干部在聚光灯下直接接受公众的检验和考问。同时,问政与问责相结合,动真碰硬抓作风建设。如去年某场电视问政之后,90个曝光问题全部分解至责任部门,限期调查整改到位,并再次一一公开发布整改情况。这次问政共问责449人,其中,局级干部5人、处级干部55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4人,组织处理445人,震慑效果明显。

  四、抓典型宣传,凝聚正能量

  武汉市近年机关作风建设之所以效果明显,坚持正反典型两手抓也是其中一条重要经验。

  机关作风建设抓反面典型,形成强大震慑,效果明显。但仅仅抓问题,也有明显弊端。去年,武汉市直机关工委在机关干部中开展的思想状况调研显示,武汉市治庸治奢以来,机关干部普遍感受到压力,大多数干部能将压力变为动力,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岗位所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锻炼,但也有少数干部存在一些负面情绪,觉得“不做事的要治庸,做了事的又要问责”,感觉无所适从。不断曝光各级机关的反面典型和问题,容易使社会群众对党政机关干部产生以偏概全的负面印象,这既不符合机关干部队伍整体状态实际,也不利于激发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还应树立正面典型并加以宣传。实际上,武汉市直机关工委在暗访中也发现一批深受市民欢迎的服务“窗口”以及在老百姓中有良好口碑的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可以凝聚机关作风建设的正能量,增强转变作风的效果。

  去年以来,武汉市直机关工委按照“选树的典型接地气、有口碑,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主战场,先进事迹可学可比,报告会朴实、清新、动人”等工作要求,先后选树了两批机关中的先模人物,组成报告团在全市各机关作“立足岗位、争创一流”巡回报告26场,反响强烈。先进典型的事迹,既反映先进典型个人事迹,又体现所在单位和系统干部职工的奉献精神和工作风貌,从而给机关干部以激励、鼓舞和启示。活动开展以来,社会对党政机关及机关干部的认知也逐渐趋于客观理性。■

  (作者系中共武汉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

  责任编辑:曾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