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

(发布时间:2017-12-18)

                                                                                                                                    王艳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将文化建设纳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奋斗目标;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部署,深刻指明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地位作用,深刻阐释了在新时代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等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和根本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围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一是意识形态管理有力有效。出台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到位列入“问题清单”。敢于发声亮剑,有理有利有节批驳错误思想观点,引导干部群众廓清思想迷雾、增强理论自信。出台一系列管网治网的法律法规,依法推进网络空间综合治理。

  二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更加深入人心。精心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抓好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和基层理论宣讲,理论武装不断深化、理论普及不断深入。加强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理论研究深入开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构建。

  三是主流舆论不断巩固壮大。聚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伟大实践,围绕党中央大政方针,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宣传,全面准确地宣传解读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宣传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忠实记录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加强对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此长彼长的良好局面。精心组织对外宣传,中华文化加快走向世界,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有力弘扬。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学雷锋志愿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蓬勃开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把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和各行各业的规章规范中。

  五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重大突破。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加强重大题材、现实题材文艺创作,推出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均等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同全国一样,我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来,我们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强化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层层抓好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的落实,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调推进“五大文明创建”,涌现了黄旭华等一批道德模范、荆楚楷模,打造了百步亭社区等一批工作品牌,“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处置中体现出来的“小城大爱”精神广为传颂,武汉、宜昌、宜都、大冶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拍摄制作了《东方战场》等一批精品力作,《海棠依旧》《血战湘江》《血祭》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长江广电传媒集团和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

  五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更加彰显。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直面时代和实践发展所提出的历史性课题,科学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发展规律,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五年间,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搭建起全面系统、科学完整的工作体系。五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出席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会见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先进代表、中国记协第九次理事会代表、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基本职责、方针原则、政治保证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二、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作为用科学理论指导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重视思想理论建设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的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的历史站位、宏阔视野和战略眼光反映了时代发展变化的丰富内涵,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回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在实践中显示出巨大的科学指引和战略引领作用,为在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思想指南。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第一,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贡献。这一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这一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这一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党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我们必须提高站位,牢牢把握“八个明确”,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第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坚定性。

  第三,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十四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对外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动纲领和实践指南。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第四,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决定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我们必须强化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服从核心、紧跟核心的自觉性,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总体态势积极健康向上,但也要清醒看到,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第一,必须抓好理论武装。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不断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当前,最重要的任务、第一位的要求,就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切实抓好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办好全媒体“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学、系统学、深入学,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历史地位,切实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第二,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更好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聚焦新实践、回答新课题。要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等“四大平台”在思想理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普及。要发挥好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部队院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等 “五路大军”的作用,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发挥好智库作用,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湖北作为社科理论大省,要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湖北贡献;要发挥10个省级重点智库作用,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积极提供决策咨询。

  第三,必须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引领舆论、引导舆论。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全覆盖、全环节、全栏目加强导向管理。全覆盖,就是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等也要讲导向。全环节,就是新闻采集、撰写、编排、发布等各个环节,都要讲导向。全栏目,就是不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娱乐类社会类新闻等也要讲导向。要把握好时度效。时,就是时机、节奏。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必须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有针对性地回应社会关切。度,就是力度、分寸。既不把大事说小,也不把小事说大。效,就是效果、实效。要遵循传播规律、创新传播手段、讲求传播艺术,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第四,必须过好互联网关。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要走好网络群众路线。互联网已经成为群众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要将“上网看看”“在线聊一聊”“网上蹲点”作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新途径,善于通过网络收集社情民意,了解民众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所忧所难。要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一批法律法规。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网站主体责任,努力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着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第五,必须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仅靠宣传思想部门是不够的,必须全党动手。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层层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落实好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的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其他领导的“一岗双责”。今年以来,省、市、县三级先后建立了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工作责任共担、收集信息共享、分析研判共商、应对处置联动的部门协作机制,形成了党委主体抓、书记亲自抓、宣传部具体抓、其他部门协同抓的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要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对涉及政治原则的错误思想观点和言行,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敢于亮剑;对思想认识问题,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积极主动做好转化引导。

  四、自觉肩负新时代文化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文化强省。

  第一,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党的十九大第一次将“文化自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因此,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充满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充满信心,才能有坚持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创新创造的活力。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红色革命文化和立足当今、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宝贵的文化资源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既一脉相承,又相互交融,汇成当代中国文化浩浩荡荡的主流,成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三大支点。源远流长的荆楚文化,积累了楚文化、三国文化、神农文化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荆楚文化新辉煌。

  第二,切实增强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九大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之一,把“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部署之一,这既明确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也明确了新时代的文化发展任务。我们必须站在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主动扛起这份政治责任,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比较来看,文化建设还需加强;从文化领域自身来看,文化发展还存在地区不平衡、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充分等问题。我们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现实,充分把握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切实增强紧迫感,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九大明确,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这对文化繁荣兴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视角,切实增强使命感,自觉肩负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历史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第三,准确把握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主要任务。一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二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根本,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抓好风气养成这个关键,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五大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三是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推出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荆楚气派的精品力作。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立足湖北、影响全国、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四是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围绕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改革思路和举措,增强文化引导力、创造力、竞争力。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抓手,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设施网络,创新运行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释放和激发我省文化生产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强对外宣传和对外文化交流,推动荆楚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荆楚文化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