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着力推进贸易强省建设吴永保

(发布时间:2018-02-06)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在全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以及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协同联动中,处于重要枢纽地位。这一战略格局,决定了湖北理应是贸易大省、贸易强省。湖北必须在新的开放大格局中,找重点补短板,把凸现市场比较优势与培育贸易竞争优势结合起来,以国家战略为引领,着力推进贸易强省建设,构筑新网络,培育新主体,发展新业态,拓展新通道,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

  一、 建设全球贸易网络节点城市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由“地方空间”转向“流动空间”的网络结构,生产中心、消费中心、服务中心呈现互联互通格局。城市在全球流动空间中的地位,取决于城市在全球生产贸易网络结构中节点功能的大小。武汉、襄阳、宜昌、黄石等城市在全国城市化战略格局及生产力优化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我省协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融入我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的重要功能节点,具有协调带动全省乃至长江中游区域融入全球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的枢纽节点作用。这几个城市在省域有主副之分,网络节点功能有强弱之别,必须从我省融入全球化网络的点线面三个层级出发,优化省域布局和项目资源,承载国家重大贸易功能,构筑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平台,丰富和提高襄阳、宜昌、黄石作为节点城市的功能。支持武汉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同时,建成国际消费城市。通过湖北自贸区三大片区和国际物流枢纽核心区联动发展,以点带面,构筑联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陆海两个通道的市场平台和一体化的贸易网络体系,在湖北形成面向全球的服务供给市场,建设国际货物和服务产品进入中国中部市场的分销中心、中部货物和服务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内陆口岸。

  二、培育贸易新主体,拓展贸易发展新领域新业态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广泛应用和文化元素深入渗透,跨境电商、共享物流以及新零售、社群商圈等新领域新业态层出不穷,我国贸易发展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将对贸易发展提出新要求。必须适应产业技术变革、融合创新发展规律特点,不断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拓展贸易新领域。重点引进总部型企业以及高端贸易市场主体,培育引进新型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搭建包括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大数据交易、知识产权交易和离岸金融交易等高端创新要素和市场要素功能平台。推进众创空间交易所、光谷应收账款交易中心等新型平台建设。发展与内外贸一体化、服务贸易有关的集成服务商,如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商、供应链管理型贸易平台、金融保险服务贸易商。扩大武汉国际时装周及设计双年展品牌影响力,发展“新媒体+”,促进以分享经济为特征的大数据云计算平台与远程教育医疗商业等行业领域的融合发展。推进零售业态创新,发展结合体验或定制的O2O新型网商、产销结合的网上商城、C2M生产消费商、渠道商、品牌商、会展贸易服务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发展品牌集合店、买手制集合店、主题店、无人售货店、高端私人定制店、DIY店等新业态。

  三、湖北自贸区建设应立足更高标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这对湖北自贸区三大片区的改革开放试验及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相对而言,湖北自贸区三大片区起步较晚,但新时代新特征程给予了我们建设新起点。我们要对标更高标准,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进一步在投资、贸易、金融创新、政府监管、区域合作等领域推进制度创新。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强对离岸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的研究,积极开展各类离岸金融服务,建设平行进口汽车展示、体验、销售等综合性展示交易平台和平行进口汽车综合维修中心,促进高技术服务等服务贸易发展。通过自贸区建设,推动口岸功能区网络化、电子化、平台化发展,推动“单一窗口”共享数据标准化。开展大通关合作,促进武汉等城市的口岸功能区建设,打造集综合加工、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口岸经济增长极。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积极探索在相关国家的节点城市建设一批海外仓储和展示中心,鼓励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在相关国家拓展业务。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快推进一批开放性支撑平台建设,如支持电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支付结算和仓储物流网络,支持依托海外B2B平台,搭建全球跨境电商枢纽平台。推动跨境电商监管仓扩容和海关跨境贸易电商监管模式落地,建立连接国际与国内市场的口岸物流重要节点和面向世界的总部国际物流集散中心,建立高端智能设备、医疗设备、文化用品等特色保税展示交易平台。

  四、建设国家级多式联运枢纽

  以长江新区及长江新城规划建设为重点,以国际物流枢纽核心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整合长江港口岸线以及港口航空等资源,优化省域内长江主轴生产力布局,以长江新城为核心,实行东进西拓战略,延展武汉长江主轴,形成“两带一路”战略枢纽城市新的战略区域。集中规划建设多式联运核心区,推进铁水公空枢纽相对集中、高效联接。推进铁路进港口,最大限度发挥铁水公空综合优势,努力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级多式联运枢纽。规划建设武汉第二机场和国际航空转运中心,结合顺丰国际物流枢纽项目,以发展全货机运输为重点,适度发展航空客运,突破性建设武汉国际航空物流港。提升中欧(武汉)国际货运班列运营水平,建设中欧班列中部集并中心和境外集散分拨中心。建设中部海港,增开国际航线,巩固江海直达品牌航线。强化内河转运功能,推进实施汉江沿线港口与武汉的集装箱水水中转运输,发展内河航线连接和江海联运。

  五、建设武汉国际消费城市

  国际消费城市是指具有辐射全球的消费集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能创新引领国际消费潮流和消费模式,消费规模大、国际品牌集聚度高,城市国际化品质突出的大都市。国际消费城市的建设,倒逼着消费转型升级和传统商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地发挥消费对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长江、东湖等特色文化品牌国际影响力,通过长江主轴亮点区块打造,以及商业空间、文化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建设一批高水准国际时尚消费中心和国际社区,力争成为全球消费资源进入中国乃至亚洲市场的重要门户,成为中国品牌集聚并走向全球的重要窗口。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互联网思维和国际化标准,从质量、服务、标准、品牌等主要环节入手,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扩大品牌国际国内影响力;着力集聚国际知名消费品牌,积极推进与国际著名商圈结成联盟,争取建成1-2个在全球具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国际级商圈。大力推进“智慧型、体验式”购物中心建设,布局跨境电商终端,延展跨电商产业链和生态链。按国际时尚之都要求,建设一批“艺术商圈”,构筑起以艺术作品展示发布、商贸交流对接、促进时尚消费为核心的新型城市贸易文化生态圈。■

  (作者系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本栏目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