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推行“N+1+1”模式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发布时间:2018-11-03)

郭 静

  宜城市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在第一时间研究部署,创新并推行“N+1+1”模式,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一)工作专班到位。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指挥长的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并下设办公室和11个工作组,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各工作组牵头人每月督办例会制度和乡村振兴工作联络员制度,实行每月一次现场会、每季一拉练制度,每月一评比,年底结硬账。市委先后4次召开调度会,对工作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做到全市对标聚焦,步调一致。各镇(办)都成立了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开展村与村、镇与镇交叉检查活动,评选卫生清洁户、卫生清洁区域、优秀保洁员和最不清洁户、最不清洁区域、最差保洁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度化、保常态。
  (二)方案制定到位。成立课题研究组,到浙江安吉、安徽太和等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完善思路。目前,已请国家发改委专业团队研究起草了《宜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初稿,并以“小切口”推进“大战略”的思路,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制定了《宜城市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以规划为引领,细化11个工作组、相关责任单位、各镇(办)的工作规划,建立了市领导包保示范村机制,编制了《宜城市村庄建设导则》,做到干有目标、行有方向、示范带动、分步推进。
  (三)营造氛围到位。坚持群众主体,积极发动群众。印发《关于开展清洁家园攻坚行动致农户的一封信》20万封,召开农村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会300多场次,制作宣传标语横幅共计400多条。推广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市形成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依托《楚都宜城网》和宜城电视台,开辟《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幸福宜城》专栏,《宜城发布》连续推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媒体报道。市委每月组织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典型和负面典型评选活动,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资金保障到位。市政府筹措1亿元启动资金,专门用于乡村振兴工作。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奖励先进”等方式,加强资金支持。根据时间节点、任务完成情况或工程建设进度,按比例拨付资金,开展工作竞赛,提升工作成效。首批乡村振兴专项资金300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各镇(办)。
  二、创新建设模式,提升建设水平
  (一)推行“N+1+1”建设模式。“N”,就是建设N个环境宜居村。每个镇(办)今年必须建设一个以上的环境宜居村,鼓励有条件的镇(办)多建快建。第一个“1”,就是建设1个生态集聚区。坚持规划先行和基础设施优先的原则,先做好选址规划,把土地整理好、水电路配套好、房型设计好、产业布局好,做到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生态循环、宜居宜业。第二个“1”,就是建设1个特色示范村。选择基础好、底蕴深、有特色的村,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逐步打造成为文化特色村、风景特色村、产业特色村和生态特色村等,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名村。
  (二)做好规定动作。不管是环境宜居村、生态集聚区,还是特色示范村建设都必须达到“一二三四”标准。“一”,就是各村要有一个景观性标识,让人一看见这个标识就能记住这个村。“二”,就是完善两个网络:即路网和沟网。路网,就是把村组户断头路打通,把路肩垫好,把路旁绿化搞好,做到大路小路循环畅通无阻。沟网,就是把通组通户公路的边沟和村组的排水沟、渠道建好,做到沟路并行、沟渠相连,排放贯通。“三”,就是三大革命:即改水、改废、改厕。“四”,就是四个要求:即拆顺畅、码整齐、扫干净、保常态。
  (三)创新自选动作。各镇(办)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文化传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建村民大戏台、村公共文化活动广场、村史馆、文化书屋等,促进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提档升级。
  三、加强农村改革,激活内生动力
  (一)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家底。今年元月,我市正式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并于今年6月被确定为国家级试点县市。截至目前,成员资格认定工作已完成,10个镇(办)的198个村(含7个村改居社区)共摸底调查104705户,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12085人,清产核资已完成95%以上,共清理账内资产23235宗,金额59051.16万元;清收各类资产资源发包合同15072份,应收金额12949.68万元、面积260423.63亩,合同按照“收、审、分、看、判”程序审核率达100%;共清理登记未承包到户的资源资产66322宗,面积414400.7亩,收归集体承包金953.97万元。
  (二)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盘活农地。目前,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累计收取宅基地超面积有偿使用费1456万元,发放“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76555本,累计发放“农房贷”5577万元;大胆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初步指导意见已经形成。大力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已完成7宗32.98亩集体土地入市,总成交价456.76万元。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10个建制镇污水处理站和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目前基本建成。
  (三)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盘活产业。提升耕地质量,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努力打造宜城经济发展的绿色增长极。目前,全市已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5个,流水镇循环农业示范园获批省级现代循环示范园,刘猴镇获批国家级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探索秸秆直接还田、增施农家肥、增施商品有机肥、施肥沼渣沼液、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多种改良土壤、提升耕地质量模式,已完成耕地质量提升改良土壤面积4.8万亩。小河现代农业示范园、流水镇莺河现代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流水镇水果产业示范园、刘猴镇天宝寨软籽石榴产业园、鄢城办隆景现代农业产业园、王集镇洪诚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已经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引领者、带头人、加速器。
  (四)推进乡村治理创新,盘活人心。坚持党建引领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培育乡村文明新风。重点是在村(社区)开展以争创“组织强星”“产业旺星”“人才聚星”“乡风好星”“生态美星”和“红旗村(社区)”为主要内容的“争星夺旗”活动,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各镇(办)及市直相关单位年度实绩目标考核内容,明确农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行为方式,让“主人”自发自愿投身美丽家园建设。■
  (作者系中共宜城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