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教育扶贫拔“穷根”

(发布时间:2019-02-27)

石首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
  近年来,石首市教育体育局秉持“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的工作理念,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扎实开展驻村扶贫攻坚,着力打造教育扶贫特色。教体系统精准扶贫工作做到与上级部署同频共振,合拍共鸣。
  一、上下一心,夯实教育扶贫“三个维度”
  (一)提升思想认识高度。石首市教育体育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脱贫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思想共识,切实提高教体系统干部教师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多次召开教育扶贫、学生资助工作会议,部署教育扶贫重点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交流工作经验,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二)增强对象识别精度。针对贫困学生资助建立分层识别制。一是部门联动,精准识别。根据《关于印发<湖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的通知》(鄂教助〔2018〕2号)文件精神,我们将全市在校学生信息分别与市民政局、市扶贫办、市残联的困难人口信息库进行了比对,识别部门认定困难学生。二是其他困难,逐级识别。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严把确认关,学校教师严把家访审核关,确保精准识别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到贫困学生不漏一人。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支持下对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深入对口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详细了解村貌概况、地理条件、产业发展、农民收入、技能培训和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做到帮扶精准,资助有力。
  (三)提高扶贫工作效度。做到“四个全覆盖”,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贫困村所在地薄弱学校改造全覆盖,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培训全覆盖,联点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全覆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和全市教育扶贫有机结合。在办人民满意教育上实现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提升发展及职业教育跨越发展。
  二、精准施策,实施教育扶贫“四项行动”
  (一)实施贫困学生关爱行动。一是完成七大类资助工作。2017年秋季以来,完成包括学前教育贫困幼儿资助、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建档立卡学前教育民营园及义务教育非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等资助工作,资助金额2799.246万元,受助学生(幼儿)共计36032人次。二是积极争取社会资助资金。在认真实施好政府层面的教育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广泛宣传扶贫助学工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捐资助学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行政、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慈善助学活动,汇聚社会正能量。仅2017年秋季“爱心助学”现场就资助学生180多名,发放资助资金120多万元。三是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聘请“爱心妈妈”,对留守学生进行“生活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开展“一周一次亲情电话视频、一月一次书信、一季一次爱心交流”等活动,做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真正落细落小落实。四是开展扶贫一日捐活动。组织机关干部和全市教体系统党员干部开展扶贫一日捐活动,近年来收到的112万元募捐款全部用于资助孤儿、残疾儿童和贫困家庭的中小学生及大学生。五是认真落实好“同城待遇”政策。建立以居住地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确保随迁子女与同城学生一视同仁。
  (二)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行动。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锁定贫困村,不留“死角”,聚焦薄弱学校,做到精准扶弱。重点支持41个贫困村学生所在学校的校舍维修改造、标准化建设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投入6598万元新建或改扩建32所薄弱学校的教学楼或综合楼,建设面积达46250平方米。投入420万元新建或改扩建5所薄弱学校的学生宿舍,建设面积达4663平方米。投入450万元新建或改扩建13所薄弱学校的学生厕所,建设面积达261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新建标准化的学生食堂19个;利用“薄改项目”资金800多万元,为学校添置学生课桌椅8100套、食堂餐桌椅13750套、食堂高温消毒柜57台、直饮水设备44套、学生宿舍空气能热水器18套。建好“希望厨房”38所。
  (三)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全市教育装备与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3827万元。新建或改建39所薄弱学校计算机教室44间,配备电脑1047台。为52所薄弱学校新配或改造班班通教室设备486套。为15所薄弱学校配备实验室29间。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覆盖率达92℅,村级完全小学基本配齐计算机教室,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教师备课电脑。
  (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加大补充力度。坚持实施“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原则,全市招聘的新机制和非新机制教师共329名,全部补充到乡镇学校任教,做到教师编制和职称向乡村学校倾斜。加大交流力度。出台了《石首市中小学教师逆向流动实施方案》《石首市中小学教师支教工作方案》等文件,建立城乡之间学校的结对帮扶和校长教师的轮岗交流机制。在全市小学段成立了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市文昌小学教育集团和市绣林小学教育集团,城区三所小学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对应的农村学校开展教学交流活动,为教师进行示范指导和传帮带,有效提升集团内学校教师的业务素养。
  三、巧妙谋划,落实联村扶贫“五大举措”
  (一)培育主导产业。通过指导调整种养结构和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培养产业发展带头人引领脱贫。联点的大公湖村7家农户共投资近200万元购置耕整收割机械18台套,成立了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多亩实施“稻虾连作”;三叉港村流转土地400亩实施“稻虾连作”。
  (二)推动劳务创收。加强对贫困家庭剩余劳动力的引导,采取组织季节性劳务创收、引导长期转移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脱贫。仅三叉港村就累计转移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全市教体系统充分利用学校食堂、门卫保安、校车照管和校园绿化等公益性岗位,累计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
  (三)搭建销售平台。大垸镇、新厂镇、南口镇、笔架山办事处等中心学校充分利用学校食堂这一市场,为“天字号”等瓜蔬合作社和困难群众销售蔬菜,既缓解了蔬菜销售难的问题,也让学生吃上了放心菜。
  (四)落实资金帮扶。在教育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为大公湖、三叉港两村送去帮扶资金20多万元,解决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组织党员干部和教师开展送温暖活动,对生活特别困难的29户贫困家庭送温暖、献爱心,其中为大公湖村17组的贫困户出资1万元修缮危房。
  (五)开展体育帮扶。积极争取政策,为全市41个重点贫困村配备了价值136.4万元的农民体育工程器材124套,解决了贫困村农民群众开展体育锻炼难、健身活动少、健身器材欠缺的问题。■
  责任编辑:姜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