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坚持生态立县 推动绿色崛起

(发布时间:2019-05-26)

龚举海

      竹山地处秦巴山腹地,是全省深度贫困县,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竹房城镇带核心示范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作为经济后发地区,竹山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县,积极探索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模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特色路径,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加速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坚定政治方向,握牢绿色考评指挥棒
  铁律划线,实现亲山近水。严格落实国家限制性开发区规定,坚守“一库清水北送”的政治担当,强化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先后出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建设十堰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实施“1+3”计划和“5+1”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等文件,完善监督考评机制,守住土地开发红线、山体绿地绿线、河湖水系蓝线、基础设施黄线和生态环保底线,为经济转型腾出环境容量。
  铁肩担道,确保显山露水。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水源区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大保护体系,探索构建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协同发展格局,常态开展蓝天、碧水、绿地“三大行动”,持续推进绿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四进活动”,抓好国家园林城、国家文明城、国家卫生城、省级环保模范城、省级森林城市“五城联创”,实施绿化造林、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300万亩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构建了以圣水湖为绿心、堵河源为源点、堵河全域为脉络的生态屏障,全县植被覆盖率达80.2%,森林覆盖率达61.3%。
  铁腕治污,推动守山护水。严格落实环评“三同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依法关停60余家排污不达标小企业,关闭绿松石矿洞、铁矿矿点2000多个,永久封禁堵河源核心区7座小水电站,果断否决一批效益好但环保不达标的招商企业。实施堵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厕所革命等重点工程,率先建成运营南水北调水源区首家县级污水处理厂,乡镇污水处理厂、城乡污水管网全覆盖,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处机制,堵河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以上,全县空气质量清洁天数达95%以上。
  二、坚持改革导向,打好绿色业态组合拳
  产业培育披“生态装”。做大以水电为主、光电为辅的清洁能源,建成水电站38座装机96万千瓦,54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69.9兆瓦。培植茶叶、食用菌、烟叶、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有机茶、放心肉、优质油、生态鱼、特果蔬、小杂粮等绿色食品加工业,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超过132万亩。做优以黄姜激素药物、中药材生产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没食子酸和单宁酸生产出口基地。做强以绿松石转化、金银矿开采为重点的珠宝玉石产业,绿松石产业集群被列为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竹山获准筹建全国绿松石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做活以堵河生态文化旅游为主的全域旅游业,创建国家4A 级景区1个、3A级景区5个,九女峰森林公园、圣水湖湿地公园、堵河源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
  产能提升贴“环保签”。坚持低碳、环保、循环标准,推动产城融合,向荒山要地近万亩,建成邓坪农产品加工园、鱼岭生态工业园等主题工业园区,引进云竹智能终端、正午袜业等一批亿元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坚持绿色、有机、安全标准,完善九里岗生态绿茶观光示范园、东川生态科技示范园等建设,培育了圣水茶场、星梦茶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7万贫困群众进入产业链增收。坚持全域、全程、全民旅游,把产业园区当旅游景点建,把工艺流程当旅游热点卖,开展旅游名镇、名村、名街创建,开发了女娲文化游、武陵峡桃花源生态游、女娲天池休闲度假游等7大旅游组团产品,带动50多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游,大批农民吃上旅游饭,80%以上贫困户依托产业脱贫增收。
  产品打造添“绿色素”。实施质量强县标准化战略,完善地理标志保护、质量检测体系和价格生成机制,以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抓手,高标准建成覆盖竹房三县(竹山、竹溪、房县)的检验检测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和17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构建了覆盖全域、动态监管的“三位一体”检测体系。实施农产品“两证制”(质量检测报告和价格认证标签),加强品牌和质量监管,实现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全覆盖。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建设,形成圣水、武当道、十星红等特色品牌,竹山郧巴黄牛、竹山郧阳大鸡、圣水茶叶、竹山肚倍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竹山绿松石分级标准成为国家标准。全县累计申报认证“三品一标”34个,县内40多个品牌农特产品通过对口协作进入北京超市专柜销售。
  三、坚守价值取向,描绘绿色城乡山水画
  绿色人文润心灵。以十星创建引领习惯养成,将“生态建设星”和“环境卫生星”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女娲文化、十星文化等“源”文化,推动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系列创建,开展生态文明日、饮水思源行等主题活动,在全社会树立环境友好观、资源节约观和绿色消费观,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日常卫生习惯得到矫正,一批国家、省、市级文明乡镇村涌现,竹山连续三届获得全国文明县城称号,并获得2018-2020年度全国文明城市提名。
  绿色美景满家园。抢抓竹房城镇带省级战略实施机遇,推进以346国道为轴线,县城为中心,文峰、潘口等9镇为支撑,100个中心村为基础的“一线一城九镇百村”建设,基本建成核心大城区、特色集镇、新型社区、美丽乡村“四位一体”新型城镇体系和以县城为中心、竹房城镇带、堵河生态旅游带为轴线的“一城两带”格局,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8%。全域推动“十改十建创十星”“四建四清四改四化”落实,迁建4座集镇移民3万余人,新建庸派民居3万多户,60%村庄全域绿化,30个村获评“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培育了宝丰、擂鼓、官渡等一批全国重点镇、全省特色镇、全省旅游名镇,涌现出全国文明村烟墩子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圣水村等一批美丽乡村。
  绿色风尚遍城乡。开展“星承家风·精神脱贫”“星耀村风·小康示范”“星淳社风·文化强县”三大行动,引导各村制订村规民约,遏制薄养厚葬、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推动农村移风易俗。依托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推进“世界环境日”“中国水周”“植树节”等纪念活动和生态文明志愿者、环保人物评选等主题实践,调动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群众生态环保意识、绿色消费观念、生态文明素养极大提高,先后有8人分别入选十堰、湖北和中国好人榜,形成崇尚自然、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新风尚。■
  (作者系中共竹山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