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以结构调整助推农业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19-06-20)

中共天门市委政研室

      天门市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调结构、补短板、强品质、激活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2018年,全国种植结构调整现场推进会在天门召开。
  一、立足调结构,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坚持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在最适宜的地方种植最俏销的产品,打造“天东双水双绿”“天西蔬菜药材”“天北四季瓜果”等高效农业板块,扩大优质农产品供给。
  一是做大绿色生态蔬菜产业。以“规模+特色”“富硒+品牌”“设施+工厂”“休闲+采摘”“互联网+营销”为推手,形成20万亩蔬菜基地、规模化蔬菜农产品物流市场达49个、“休闲+采摘”蔬菜产业田园综合体20多家。天西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成功纳入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是做特富硒养生产业。依托富硒土壤、优良空气、纯净水源等自然禀赋,发展富硒养生农业。设立富硒产业发展基金,建立硒产业研究、硒产品检测及展示营销三个中心,推进6大类32个硒产品的开发与营销,培育形成3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2万亩设施瓜果基地、10万亩“土人参”萝卜、8万亩花椰菜、5万亩高白藜芦醇含量花生等产业,建成8万亩富硒水稻、3万亩富硒水产品生产基地。
  三是做优稻田综合种养产业。“虾稻共作”面积发展到23万亩,先后引进华大基因、潜网集团发展小龙虾种苗繁育、加工出口、冷链物流等延伸产业。“稻鳅共生”在全省推广,天门被列入全国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四海生态科技成为全国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泥鳅孵化基地。2018年,全省水稻产业提升现场会在天门召开。
  四是做强标准化畜禽养殖产业。推进养殖业标准化生产,对663家规模养殖场进行环保设施改造升级,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市规模养殖场发展到663个,生猪养殖规模化达75%以上,蛋禽养殖规模化达50%。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80%。
  二、 突出补短板,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主体培育、科技创新等发展短板,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大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土地规模开发,整合资金4.6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5.3万亩,去年天门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排名居全省第二。加快实施“一江三河”工程,以及汉江、汉北河、天门河、皂市河、沉湖、华严湖等流域综合治理,去年争取并完成中央和省级水利项目投资4.6亿元,实施水利基础设施项目18个,完成危桥改造37座。
  二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705家,家庭农场达1268家,带动农户18万多户,联结基地面积近50万亩。5家合作社荣登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强榜单,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名列第三位。天门被确定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三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设立市农科院,引进专业人才从事农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选派20名科技特派员,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展对接,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在全省率先实现水稻、小麦、油菜、马铃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4%。
  三、 强力夯品质,提高农业发展质效
  围绕“促加工转化、促品牌打造、促增效增收”,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天门被评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市。
  一是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90家,其中省级以上15家。2018年“庄品健”订单面积5万多亩、订单农户1.2万多户。全盛禽蛋100万只现代化养鸡场全省领先,“鸡家乐”牌鸡蛋占香港、澳门市场60%。鑫天公司年创外汇收入达900万美元,红日子公司蔬菜加工销售额达2亿元。
  二是着力创建农产品品牌。实施精品名牌工程,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优势品牌。全市农产品注册商标发展到150多件,“三品一标”企业22家、产品35个。张港花椰菜、万场西甜瓜上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多宝镇上榜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红日子“北极源”商标在国外成功注册,汪场荆半夏、岳口芋环、九真慈菇和荸荠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专家评审,张港花椰菜获湖北省区域公共品牌二十强。
  三是积极发展农业新业态。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培育休闲、创意、养生、生态、观光等农业新型业态,打造了一批农旅结合的田园综合体。成功举办黄潭乡村旅游文化节、张港花菜节等农民丰收节活动。多宝镇沙滩运动休闲小镇被纳入全省第三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天门知青生态农庄上榜荆楚最美巾帼农庄。全市休闲农业主体发展到100多个,其中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到20多家,休闲农业示范点达20家,农家乐发展到350多家。
  四是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平台。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支持华丰、天海龙等平台做大做强,推进农村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成农村淘宝市级服务中心1个、菜鸟物流中心1个、淘宝网络服务站点118个,提升天门农产品加工园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华丰模式”全省推广,天海龙“农业+N”发展模式入选全国民生示范工程。湖北华中棉纺交易中心成为全国最大的B2B棉花交易平台。天门入选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
  四、聚力改革创新,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着力推动农业体制机制、动能业态、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不断释放农业发展活力。
  一是创新三农投入。创新农业融资贷款模式,进一步增加信贷品种、降低信贷门槛、增加信贷总量。先后出台“助农贷”“楚农贷”信贷产品,累计发放贷款金额1.03亿元;引进社会资本建立农业产业专项基金,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引进太平保险公司,试点农业价格、成本保险,确保种田收益;推进县域调度资金扶农业,着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
  二是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扶持培育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经营性服务组织,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全市各类统防统治组织发展到250个,建成示范样板区2万多亩,辐射带动面积达80万亩。大黄蜂合作社植保无人机日作业能力达到3.6万亩,年作业量超过100万亩次。
  三是创新土地经营模式。通过经营权流转、订单农业、土地托管、代耕代种、合作经营等模式,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华大基因流转土地,建设1.5万亩虾稻共作规模化生产基地,已建成5000余亩。万汇合作社流转土地近8000亩,建设虾稻共作基地。华丰农业专业合作采取合作经营模式,在黑龙江、湖南、安徽等4个省建立水稻种植合作经营基地14.6万亩。全市耕地流转面积达68.26万亩,订单农业面积达55万亩,订单农户达2.5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