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共产党员的称号比我的生命更重要”

(发布时间:2019-07-17)

  ——追记“信念老人”施星灿
  本刊记者姜晓晓
  “这是一部再现共产党员信仰的作品。”
  “这是一部出色、接地气的电影,并且用朴实无华的视听语言,彰显了党性的光辉。”
  “在电影院迫不及待地观看时,我情不自禁的落泪,是朴实的人生,永不动摇的共产党信仰,部队锤炼出钢铁般的意志,造就主人公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事迹。”
  ……
  最近,一部讲述税务系统“信念老人”施星灿感人事迹的电影《武陵山上的星光》,在全国公映,电影用朴实无华的视听语言,讲述了施星灿转业后扎根鄂西山区数十年,践行“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它比我的生命更重要”平凡而光辉的一生。这部电影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一些年轻观众在网络上留言说,影片很感人,让人数次落泪。
  早在电影公映的5年前——2014年2月3日,施星灿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生命终止在86岁。虽然他的生命结束了,但他身上那恪守信念、对党忠诚,扎根山区、为民服务,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依然感动着无数人。
  漫漫生命历程,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信念,一生奉献大爱。施星灿用对初心的坚守,堆积成了一座精神高地;用对使命的担当,化作漫天星光照人前行。
  守初心——“60多年来,我的理想和信念从未动摇。”
  1928年,施星灿出生于江苏海门农村,当过学徒、打过长工,还被日本人抓去修过碉堡。
  1949年,20岁的他自告奋勇参军,第二年奔赴朝鲜战场。“最惨烈的是七峰山战斗。”施星灿曾回忆说,“全连127名志愿军官兵,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殊死搏杀,最后只剩下4人。战友把严重受伤的我背下阵地,用雪搓了大半夜,才苏醒过来。”那一次,医生从他身上取出8枚弹片。
  “他们为了信念献出了生命,我能够活着,还能向组织提什么要求呢?”施星灿常说,与那些逝去的战友们相比,他是幸运的,所以他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施星灿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1966年,在北京军区服役的施星灿,面临转业。他有三个选择:随妻子周秀兰落户北京;回江苏老家;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建设。施星灿毅然选择了偏远的山区——湖北利川。
  在利川,施星灿选了最偏僻、海拔1400米高的文斗区(今利川市文斗乡)财税所。从1966年开始,施星灿在文斗、大塘等多个地方从事财税工作,这个普通话中夹杂着浓郁江苏口音的汉子,将脚印和汗水融进了利川的山水。
  工作期间,施星灿曾经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党的事业的执着追求让他坚强活下去。
  施星灿第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是在1969年冬天。他到偏远的黄土公社收税,回单位途中路过叫“鬼儿洼”的地方,不小心踩到一块松动的石头,翻滚到悬崖边,差点掉进郁江河。
  施星灿第二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是在帮助农户发展烤烟期间。当时烟囱堵了,50多岁的施星灿爬上4米多高的烟囱,将烟囱掏空,差点掉下来。
  是什么力量让面临多次死神威胁的施星灿在工作中兢兢业业?
  在恩施州国税局的档案室里,我们找到了答案——那里保存着施星灿1953年填写的入党志愿书。他在志愿书上写道:“我参加共产党是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无论在任何复杂、危险的情况下,我都会站稳党的立场,决不动摇……我愿意把我的一生贡献给党的事业,永远忠实于祖国和人民。”1985年党员登记时,施星灿痛斥了少数党员的不正之风,再次表明心迹:“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终生是我32年前入党时的誓言,我对党的伟大纲领从来没有动摇过……我一定对照党章努力实践,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决不给党抹黑。”
  入党60多年来,施星灿的初心从未动摇。
  施星灿生前,他家客厅墙上挂着3块匾额,铜框、红底、金字,分别写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另一面墙上,是一幅喷绘的以天安门为背景的毛主席巨幅画像。
  施星灿说,这是家里最好的装饰。
  担使命——“我一生最骄傲的事,是‘为人民服务’。”
  1966年,施星灿放弃北京的优厚条件,带着北京籍爱人周秀兰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利川文斗工作。一到文斗财税所,他就把自己当学徒,刻苦学习财税知识,很快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税收征管能手。当年,连续五年没完成任务的文斗财税所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圆满完成了上级分配的税收任务。
  从1966年至1980年,在山区基层税务所工作的14年间,施星灿每月至少走450公里山路,一年5400多公里,14年达7.5万公里,相当于6个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程!这是施星灿用双腿丈量的责任,用脚踏实地诠释的担当。
  曾任文斗区委书记的王立亭说,财税干部经常带着铺盖下乡,一出去就是十天半月。施星灿总是主动要求到最偏远的地方,每天都要走三四十里山路。每次区里开会,他总是坐在离火塘最远的地方,把暖和的位置让给他人。
  施星灿的同事黄宴国说,施星灿不但能吃苦,而且工作讲方法。
  1973年,文斗区所辖黄土公社一名裁缝长期不交税,多次教育也没有效果。施星灿知道后,一有空就去找这位裁缝,一次又一次给对方宣讲国家的税收政策。经过施星灿半个月的努力,这位软硬不吃的裁缝彻底服气了,对施星灿说:“莫再说了,我交税。”
  陈雄权曾任城关区财税所会计,多次和施星灿一起下乡。当时,一个月只能休息一天,下乡一次就是半个月,“睡的挤挤铺,吃的碰碰饭”。遇到农户家没有住的地方,就把包谷秆铺在地上,摊开铺盖就睡。每天早上起床后,施星灿还要帮农户扫院子、挑水,吃饭按规定支付粮票、饭钱。
  收税之外,施星灿和同事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展税源。
  1973年底,施星灿被调到利川县城关区(在上世纪80年代撤区并乡工作中撤销)财税所任所长。上任之前,他先下乡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税源调研工作。施星灿根据城关区特殊的地貌,初步形成了“高山发展烟叶,平坝发展果园”的税源建设思路。
  为发展烤烟,施星灿多次说服妻子,把自己的工资送给烤烟困难户。他几乎每天都要到各生产队落实种植面积,搞田间管理。
  邓会清是原利川市财政局副局长。他回忆,施星灿经常下乡背着泥瓦匠的行当,在群众家修烤烟房。修好烤烟房之后,一旦烟叶收获,施星灿又和同事们一起来到群众家,为他们示范烤烟的技术。先烧小火排湿,然后再中火,再大火,不断调整火候,一房烟叶烤下来,施星灿往往都是一个星期见不到妻儿。当年的同事王远波回忆,大概是1979年8月份,施星灿为一农户烤烟,当时倒风太大,火烧不燃,开始大家以为是烟囱堵了,施星灿那时已50多岁,他不顾危险,爬上4米高的烟囱,用长棍子向下掏,掏空了,火还不燃,他又找来一个手动鼓风机,使劲吹,硬是把火烧得旺旺的,将一房烟如期烤好。当地农户被施星灿的精神感动,主动发展多种经营,不少农户通过发展烤烟致富。
  1987年,施星灿离休,虽然已离休,但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群众疾苦。他将自费订阅多年存积下来的1500册书捐给了凉务乡三角庄小学。
  施星灿说:“我一生最骄傲的事,是‘为人民服务’。”他把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当作自己的责任,动员群众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他把自己的理想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立足本职做好党和人民交给的工作。
  施星灿的一位老同事感叹说,“几十年的工作,我从没见过,也没听说过施星灿抱怨过什么,无论什么工作,无论多么艰苦,他都会接下来,全力去完成,这让我不得不佩服。”
  讲奉献——“要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一件旧军装,浆洗缝补穿了60年;
  一条旧裤子,修修补补穿了47年;
  一个工作用的黄挎包,层层缝补用了几十年;
  去世的遗书只有“革儿保重,一切从简”八个字,因为他已经把自己的钱和书都捐了出去,留给女儿的只有自己的一身正气和永不磨灭的甘于奉献的精神。
  施星灿的一生清贫俭朴,始终奉献大爱。他把自己的生活标准降到最低,却把奉献社会的能量释放到最高程度。人们为他的大爱之心感动不已,他却说:“和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生命的战友相比,我做这些,不算什么!”
  老同事都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十分紧缺,施星灿却拒绝领取工作补贴,包括每天1角钱的下乡补贴,这笔钱累积起来,一年相当于普通干部多领一个月的工资。另有每年的烤火费8元、两双解放鞋和工作包等,他也不领。进城工作后,施星灿多次拒领伙食节余、工会福利。为税务干部配发工作服后,他只要有一套工作服能穿就不去领新的。单位有调资指标,他总是把指标让给家庭人口多的职工。
  1980年,施星灿调任利川县税务局工会主席,可以分到三室一厅的房子,但他说自己家人口少,选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
  他从不占公家一点便宜,即使应得的福利也放弃了,却在国家和群众需要时慷慨解囊。
  上世纪80年代,施星灿多次为利川的火灾毁房户捐款,累计金额达6000元。
  1992年,利川市税务局组织职工为无钱上学的贫困儿童捐款,每人的捐款标准是2元。施星灿得知情况后,当即捐款300元。
  2008年5月,施星灿带了6000元钱回江苏探亲,得知汶川发生强震,就把5000元钱捐给了汶川灾区。回到利川后,施星灿又为汶川灾区捐款5000元。
  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地震。施星灿从电视上看到消息后,第二天就捐款2000元。
  利川市国税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记下了施星灿离休后有据可查的捐款:1996年淮河洪灾捐款1000元;1998年长江洪灾捐款2000元;为利川山区小学捐款捐物折合1万多元……离休以来,施星灿累计捐款10多万元,而他的离休工资也不过3000元左右。
  施星灿常说:“要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一颗质朴、赤诚的爱党、爱国之心,化作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一生不变的坚定信仰,让他坎坷清贫的人生充满感恩与满足,那种发自内心的笃定与虔诚,令人肃然起敬。
  始终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哪里有危险,他就冲向哪里;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在朝鲜战场,他冒着枪林弹雨冲在最前线;从部队转业,他主动申请去最艰苦的地方,一干就是几十年;离休后,他坚持学习,发挥余热,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义务。施星灿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兑现了自己在党旗下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