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延伸阅读∕蔡以忱:“要为百姓着想,不要找组织的麻烦”

(发布时间:2019-09-26)

      武汉市黄陂区白家嘴村的部分房屋,如今还保留着旧时土墙黑瓦的模样。有间只剩下一面墙的旧民居,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第一届中央监委委员、襄助毛泽东成功打响秋收起义“第一枪”的蔡以忱的出生地。
  蔡以忱32岁就牺牲了,他从没有向家人及乡亲透露其共产党员的秘密身份。后辈们对蔡以忱的印象很少,记忆最深的是他说的一句话,“为人要正直,要为百姓着想,不要找组织的麻烦”。
  “湖北教育界一名最活跃最有作用的人物”
  蔡以忱又名蔡一尘,学名蔡滨,1896年1月29日出生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白家嘴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亲蔡宏熩做帮工,母亲王氏一生务农。兄弟6人中,蔡以忱排行老三。
  1915年蔡以忱考入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5年得过10个第一。
  在校期间,蔡以忱是一名极为活跃的爱国青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影响全国,湖北积极响应,以恽代英为首的武汉学生界,立即掀起要求释放北京被捕学生的游行示威。蔡以忱是湖北省学生联合会的代表之一,是这场爱国学生运动的骨干。
  1920年,蔡以忱从湖北省一师毕业后,留在省一师附小教书。在董必武、陈潭秋的教育下,蔡以忱逐渐将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终身信仰。他参与编辑《武汉星期评论》,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揭露和批判军阀的罪恶行径,提倡改造社会、改造教育、解放妇女。后经董必武介绍,蔡以忱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教员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工作。
  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后,蔡以忱与吴德群等人创办崇实中学,蔡以忱任训育主任。在他们的培养和帮助下,崇实中学的革命氛围极为浓厚,很多学生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革命运动的中坚力量。
  包惠僧在回忆录中写道:“大革命中,蔡以忱在湖北教育界成为一名最活跃最有作用的人物。”
  为中共五大“当好东道主”
  血与火的洗礼,让蔡以忱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活动家。蔡以忱曾先后担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中共湖北区(省)委宣传部主任(部长)、湖北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等职。董必武评价:“蔡以忱是好手,能写能说能做事。”
  随着北伐军攻占武昌,1927年的“红都”武汉,革命的潮流与反革命的逆流汹涌激荡,中共五大的召开迫在眉睫。
  武汉三镇中,武昌是政治、文化中心,中共五大在武昌召开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和影响。但当时,正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际,形势非常严峻。
  “在人、财、物上听从中央调配,努力当好东道主”,中共五大召开之前,蔡以忱向瞿秋白表示。
  蔡以忱认为,选择五大会址是筹备工作的重要一环。他建议,会议仅在武昌举行开幕式,随后转移到汉口举行,会址选在黄陂会馆。蔡以忱借助黄陂帮会等民间进步人士的力量,制定了“三保险”措施,确保会议安全。
  从会址预案到安全保卫,从人员安排到外联协作,蔡以忱积极活动,呕心沥血。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顺利召开;5月9日,大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和第一个中央级的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之后,在黄陂会馆闭幕。蔡以忱当选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血战几百里的领导者和先锋”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被派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毛泽东临行前对时任中央委员的罗章龙说:“你找一个有作战经验的军事干部一道来湖南。”罗章龙就推荐了蔡以忱。罗章龙回忆:“蔡以忱是湖北省农民运动自卫军的负责人,懂得一些军事,所以要他去。”
  蔡以忱欣然接受这一重任,到湖南后任中共安源市委书记。他发展革命力量,建立革命武装,并与赣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兼安福县农军负责人王兴亚取得联系,积极筹备秋收起义。
  毛泽东来到安源后,蔡以忱根据毛泽东的意见,组织并参加9月1日在张家湾召开的秋收起义军事部署会议(史称安源会议)。他组织的安源矿工武装和王兴亚的农军被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王兴亚为团长,蔡以忱为政委。
  1927年9月10日,农历中秋节,第二团遵照毛泽东、卢德铭的统一部署在安源起义,深夜挺进萍乡。11日成功攻下老关后,又乘胜接连攻克醴陵、浏阳县城。中共中央同年12月15日给湖南省委的信中指出:“攻打萍乡、醴陵、浏阳,血战几百里的领导者和先锋,就是素有训练的安源工人……”
  秋收起义后,蔡以忱调回安源继续主持市委工作,之后他被任命为中共湖南省委秘书长、中共湘西特委常务委员。1928年7月中旬,由于叛徒出卖,蔡以忱被国民党逮捕。1928年10月25日,蔡以忱与妻子丰俊英在澧县县城小南门壮烈牺牲。就义前,蔡以忱赋绝笔诗一首:“申鸣大义臣,仗剑扫烟尘;横刀眉梢笑,忠贞掩昆仑。”■
  (本文摘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本栏目编辑:曾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