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好风借力上青云

(发布时间:2019-12-19)


  ——建行湖北分行、华夏武汉分行服务实体经济调查
  联合调研组
  纾解实体经济融资之困,是应对经济下行、做好“六稳”工作的迫切要求。随着中央密集出台一系列逆周期调控政策,省委、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级、各部门和金融机构协同发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凸显,为我省经济平稳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5.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5%,比年初增加5284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3713亿元,同比增长9.4%;小微贷款余额3690亿元,比年初增长18.4%;县域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14.4%。从银行的视角来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哪些新变化、新情况、新趋势?近期,我们选取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简称建行湖北分行)、华夏银行武汉分行(简称华夏武汉分行)进行了调研。两家银行把握大局大势,对接重大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新应新,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创造了经验、展现了担当、提供了示范。
  一、突出感受:多源引水,助力实体经济稳健前行
  截至三季度末,建行湖北分行各项贷款余额4870亿元,同比增长486亿元,同比增幅11.1%;制造业贷款余额329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幅高达209.7%。华夏武汉分行贷款余额716亿元,同比增幅10.58%;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1.37亿元,同比增幅19.5%。
  (一)坚持逆周期思维,全力以赴服务发展大局。两家银行积极融入我省发展大局,牢固树立逆周期思维,坚持与全省发展同频共振,全力助推湖北高质量发展。一是高点谋划。建行湖北分行发挥国有大行优势,着力布局普惠金融、住房租赁、金融科技“三大战略”,从“做大、扶小、拓新、解难、赋能”五个方面精准对接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需求。华夏武汉分行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践行“两个维护”、服务中心大局的具体体现,深入企业问需求、找差距、解难题,截至9月底,累计对实体经济投放资金207亿元,占比56.87%,融资达成表内外净增额同比增幅98.12%。二是高位对接。建行湖北分行将我省十大重点产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上市公司、军民融合、民营企业等六个领域作为重点支持对象,集中筛选761个重点客户、274个重大项目, 逐一细化服务策略和适配产品。华夏武汉分行深入实施银政联动机制,加大联动力度,提高对接精准性、及时性和实效性。同时,积极向上对接总行,总行向深圳东阳光集团扩大授信规模后,该行第一时间对宜昌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投放信贷2亿元。三是高频推进。建行湖北分行积极推动省委、省政府与建行总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自协议签署以来,累计实现综合融资6621亿元。华夏武汉分行借力总行与紫光集团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争取总行6亿元跨境直贷支持长江存储项目;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截至9月底,已确定50家龙头企业作为战略目标客户。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力以赴破解融资困境。两家银行聚焦中小企业融资突出问题,坚持以金融科技为支撑,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以技术赋能破“难”。建行湖北分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创新产品服务。截至三季度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4亿元,较年初新增80亿元,增幅达29%。二是以流程再造提“速”。华夏武汉分行创新构建信贷工厂模式,将信贷环节由27个压缩到17个。建行湖北分行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客户选择标准化、业务处理自动化、全流程网上办理,将小微企业融资时间从“天”缩短到“分、秒”。三是以智能风控降“费”。建行湖北分行通过建立大数据选客控险、模型化系统排险、智能化预警避险等智能化风控机制,将“小微快贷”不良率降至0.57%,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仅为4.765%。四是以开放共享解“繁”。两家银行秉承共享理念,依托金融科技平台赋能政府、赋能社会、赋能生活。建行湖北分行目前已与120家客户签订框架协议,构建了29类近2700个金融科技应用场景。
  (三)坚持创新引领,全力以赴释放金融供给侧活力。两家银行坚持“开源融资”和“产品创新”并举,着力提高金融供给能力。一是扩大“朋友圈”。华夏武汉分行充分发挥股份制银行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整合银行、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渠道,丰富金融产品资源,增强金融服务能力。2019年计划安排贷款余额增长不低于700亿元。建行湖北分行通过投行产品,多途径、全方位筹集资金,2018年以来,通过投行产品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累计达277.6亿元、为企业实现直接融资149.5亿元。二是丰富“工具箱”。华夏武汉分行积极争取总行支持,开发再担保科技人才贷,成为总行“备用贷”产品全国唯一试点行。截至9月底,授信额度达12.5亿元。建行湖北分行积极创新线上平台建设,先后推出“科技云贷”“个体工商户经营快贷”“裕农快贷”等产品,较好地满足了不同领域客群金融需求。三是打好“组合拳”。建行湖北分行在助力省内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依托建行集团国际经营和海外分支机构优势,促进境外资金“引进来”。截至三季度末,跨境融资额185.8亿元,较年初新增92.2亿元。华夏武汉分行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创新个性化服务,先后为荆门格林美公司等企业量身定制专属金融产品,最大限度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四)坚持负重克难,全力以赴防风险保稳定。两家银行保持定力、稳字当头、守牢底线,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一是全面压实责任。两家银行坚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首要企业责任,持续推进全面主动风险管理;注重强化分类考核,通过考核导向,在确保员工积极性的同时,增强管控风险的主动性,全面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二是坚决防控风险。两家银行坚持“有保有压、有扶有控”,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不断贷、不抽贷、不压贷的“三不”要求,运用再融资、期限调整等方式,为资金困难企业办理信贷业务。另一方面,分类施策妥善处置“僵尸企业”等债务问题,有效防止风险蔓延。华夏武汉分行探索再担增信贷、“532”风险分担、房贷通、纳税信用贷等新产品、新模式,把政府信用稳定性、担保公司专业性和银行放贷、企业融资需求有机结合,大大降低了还款成本和续贷不确定性。三是妥善处置不良。建行湖北分行积极稳妥推进金融风险防范,协助宜昌市政府妥善处置宜化集团等重大风险项目,确保所涉重大贷款风险基本稳定;成功完成了一批重大不良项目的处置,2018年共处置不良贷款44亿元。
  (五)坚持服务民生,全力以赴做实普惠金融。两家银行秉持相融生活、服务民生、回归初心的服务理念,立足普惠金融服务,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助力国计民生纾难解困。一是聚焦普惠性。建行湖北分行普惠金融服务既“下乡”又“进城”。在农村,陆续推出“扶贫脱贫小微企业贷”“扶贫脱贫易贷”“潜江龙虾易贷”等一系列具有湖北特色的专属扶贫、涉农信贷产品,累计带动3201名贫困户脱贫。在城市,大力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打造“互联网+住房租赁+金融”住房租赁服务平台,平台注册用户120多万人。华夏武汉分行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对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分别放大系数纳入考核,确保从考核导向上优先保障民生领域贷款需求。二是提高精准度。建行湖北分行所有营业网点都建有“劳动者港湾”,免费为环卫工人、交警、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提供爱心服务;通过“民工惠”业务,创新以金融手段化解农民工讨薪难题;依托建行大学平台赋能社会,与社会共享优质金融教育资源,免费进行金融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促进创业就业。三是增强含绿量。华夏武汉分行落实绿色发展战略,全力支持绿色发展项目,主动上门、深入对接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做好融资配套服务;针对省内承接绿色产业的骨干企业,争取总行超过150亿元的授信,多渠道、多层次满足绿色金融需求。
  二、有益启示:坚守本源,才能“一叶引得百花开”
  (一)金融服务的立足之本: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不偏移。百业兴,金融兴。从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实体经济是银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根基所在。在全国银行业存贷款规模、利润增速明显下滑、不良贷款出现回升的背景下,两家银行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在支持我省重大项目建设、实体企业发展过程中,自身经营指标和资产质量也实现同步增长,市场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华夏武汉分行今年上半年一般性存款余额和营业收入同比增幅位居省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前列。两家银行的实践表明,金融机构只有坚守本源,履行本职,有力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才能“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成就价值、发展自我。
  (二)金融发展的当务之急:聚力逆周期经营不迟疑。顺周期经营是银行业务的一项重要特征,是“资本理性”的表现特征,但从宏观金融和长期运营看,也存在较大负面影响。两家银行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着眼我省经济长期向好的大势,坚定不移稳信贷,多措并举增投入,自加压力探新路,千方百计满足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以不抽贷、不离场的金融稳定支持湖北经济稳固。两家银行的实践表明,深刻把握经济、金融的周期规律,积极响应国家逆周期调节政策,才能在阶段性特殊复杂博弈中体现出良好的应对周期、管理周期能力,有效确保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稳固、势头不减。
  (三)金融稳定的关键之举:整合资源聚合力不缺位。由于金融业务的天然外部性,金融风险很容易演化为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只有压紧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责任、监管机构监管责任,才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两家银行通过运用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证券化、债转股等市场化手段,有序有效处置不良资产,较好地履行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主体责任,体现了敢于担责担难的大局意识。两家银行的实践表明,金融风险绝不能“市场的问题市场消化”简单处之,只有在银行承担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充分衡量外部性影响、道德风险等因素,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整合资源、协同发力,才能更好推进金融业行稳致远。
  三、几点思考:聚焦痛点,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一)加快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共享。一是建立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以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为契机,整合中小企业水电气、税务、工商、社保、司法、房管、征信、行政奖惩等数据信息,加快构建“互联网+大数据+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体系,打造覆盖全省的银企信息共享平台。二是探索筹建湖北省企业征信公司。探索发起组建全省企业征信公司,动态收集我省中小企业经营数据,开展涉企信息的归集、开发和应用,促进我省企业信用信息规范发展。三是有效发挥共享信息作用。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数据主动对接金融机构需求,最大限度降低金融机构信息甄别成本,为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提供有力信息支撑。
  (二)高度关注企业流动性紧张的问题。据建行湖北分行反映,今年以来该行授信企业存款普遍下降,从一定程度反映出省内企业存在流动性紧张的问题。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金融机构积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同时,持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加快落实“3个100亿”(上市公司纾困基金、县域发展引导基金、担保再担保专项资金)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鼓励各地建立中小企业应急帮扶资金,为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雪中送炭”。另一方面,加大拖欠账款清理力度。加大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的清理力度,督促在建项目及时拨付工程款,降低承兑汇票支付比例。建立恶意拖欠货款企业黑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强化信用约束。
  (三)切实深化政银企对接。一是建立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推进政银企三方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项目和企业在融资环节中涉及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建立个性化融资解决方案、信息采集发布、企业融资需求数据库动态管理、银企合作跟踪等一系列制度,推动政银企三方长效合作、良性互动。二是落实“4321”政银担分险模式。加大“4321”新型政银担分险模式推进力度,扩大业务覆盖面。大力推动各地落实10%风险分担机制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持续补充机制。鼓励各金融机构出台对接新型政银担业务的专属产品,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落实20%风险分担责任。支持省再担保集团构建以股权为纽带的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快推进剩余20亿元资本金出资到位,帮助其尽快达到AAA信用评级基本标准。三是多措并举降低融资成本。对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不合理收费行为进行专项检查,督促商业银行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规范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登记、审计、保险等中介机构和有关部门的收费行为。推动银行简化信贷流程,缩短审贷时间,提升信贷的普惠性、便利性和可获得性。鼓励银行业开发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还款方式,解决贷款期限错配问题。鼓励各地设立续贷过桥周转金,为小微企业还旧借新提供便利。进一步减少企业高息“过桥”融资,减少信贷过程中的结构性摩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四)有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具有外溢性的特点,要树立在发展中化解金融风险的理念,做好实体企业与金融业风险隔离,防范风险跨机构、跨业态传递。一是做好重点企业风险化解。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原则,做好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处置工作,防止处置风险引发新的风险,防止实体企业债务风险传导引发金融风险。二是拓宽风险化解渠道。丰富直接融资手段,完善我省债务融资支持政策体系,提高担保机构服务民营企业发债的积极性;充分运用市场化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债转股试点等方式多渠道化解风险。
  (五)大力营造良好金融信用环境。当前我省征信体系依旧存在失信惩戒力度不够、征信约束不强、部分企业对征信不重视的问题。一是坚决整治违法金融活动。建立法院、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坚决有力打击民间高利贷和恶意逃废债行为。打通企业实际控制人征信系统与企业征信系统,加强对失信企业负责人在融资、出行、消费等领域的限制,让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二是加大不良债权处置力度。对金融案件快查快办快审硬执行,加快解决不良债权积案。督促省级资产管理公司和市州政府加大市场化处置不良债权力度,盘活各类闲置生产要素。■
  调研组成员:丁军波 郑广辉 李小翔
  钟守鹏 肖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