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三个一批”防疫物资保供增产做法、成效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0-06-01)

王祺扬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省医用防护物资十分紧缺,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保障医用防护物资的扩产、转产、新建“三个一批”政策,组建了“三个一批”帮扶工作队。帮扶工作队深入一线推进抗疫保供增产,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一、主要成效
  (一)有效保障抗疫物资供给。全省医用防护物资生产企业1月26日复工复产率不到10%,医用防护服产量仅为2500件、N95医用口罩3.6万只、医用外科口罩38万只,尽管有全国支援,供需失衡相当突出。省经信厅紧急报请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印发做好疫情防控物资扩产、转产、新建“三个一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迅速筛选37家“三个一批”重点项目,省防控指挥部及时派出“三个一批”帮扶工作队,实施驻企包保服务,现场解决复工扩产中各种难题。在省委强力推进以及统一征用收储、专项资金调度等大力度、高含金量的政策支持下,快速提升了产能和供应水平。疫情爆发两个多月后,医用防护服日产量21万件、N95医用口罩42万只、医用外科口罩460万只;另外一次性医用口罩日产能提升到820万只、医用隔离服5.46万套、测温仪8015 台、心电监护仪336台、负压救护车9台等,有效保障疫情防控医用物资供给。
  (二)有序强化产业协作配套。由于我省防护物资生产以半成品出口为主,单兵作战、企业关联度不强,省经信厅统筹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一盘棋”,扎实开展区域生产大协作。“龙头企业+半成品配套”外标转换国标协作模式先行,依托崇阳稳健品牌及国际国内标准兼具的优势,配套誉诚公司等仙桃7家外销企业代工防护服半成品,加速对外加工能力转为国标产能,把潜在加工能力转化为现实产能,半成品产量成倍增长,医用防护服日产量快速扩大至6.5万件以上。“半成品加工+消杀”功能协作模式扩量,新洲协卓只生产非灭菌级防护服和口罩,协调武汉亿阳科技有限公司为其产品进行灭菌,实现了日产5万件灭菌级医用防护服和20万只灭菌级医用外科口罩的产量;枝江奥美公司消杀能力大量富余,协调省内洪湖明星、中意、裕荣、瑞鑫等6家企业为其代工半成品,20天时间实现了N95医用口罩从零起步到日产20万只的跨越。“原材料+终端产品”上下游配套协作模式攻坚,针对省内口罩、防护服产能大、原材料严重不足的矛盾,组织恒天嘉华、德兴、新鑫等企业联动扩能升级,熔喷布日产能由不到10吨迅速提升到50吨以上、非织造布日产能提升到1500吨,产业内联动协作生态明显强化。
  (三)有效促进产业补链强链。“三个一批”政策引导全省近300家企业先后进入医用器械和防护物资领域,口罩、防护服、测温仪、心电监护仪等多条产业链渐成气候。口罩产业链初具优势,拥有以黄冈稳健、枝江奥美等为龙头企业一大批口罩生产企业,以金龙、拓盈为代表的熔喷布主要原材料生产企业,以犇牛、亿能为代表的全自动口罩机装备生产企业,各类口罩日产能近1亿只。防护服、隔离服产业链加粗壮实,形成了崇阳稳健、荆门稳健等防护服、隔离服龙头企业,誉诚、宏昌等8家被工信部确定医用防护服定点生产企业,恒天嘉华、新发等企业生产非织造布原料配套。测温仪产业链条较为齐整,基本形成了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传感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等配套产业链。还涌现出了中旗电子、明德生物、武汉凯进、武汉思创等一批心电监护仪企业,心电监护仪产业链雏形初现。
  (四)有力推动产业集群崛起。产业集聚集约效应初现,形成了武汉光谷医疗器械、仙桃非织造布医护用品两大产业集聚区和多个生产基地,支撑起千亿级医疗防护产业集群。武汉光谷医疗器械企业汇集,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人福集团、国药集团2家百亿元龙头企业齐聚,迈瑞、联影等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落户,高德红外、华中数控、璟泓等骨干企业乘势而上,引进和培育上市企业22家、高新技术企业348家,年产值超350亿元。仙桃市非织造布制品企业集聚,规上企业105家,形成了一体化的医疗和卫生用非织造布制品产业密集区,年产值超300亿元。一批医疗卫生防护物资生产基地建成,崇阳和咸安日产应急救灾物资10万套、医用系列口罩600万个、医用防护服10万件、隔离服100万件,天门日产医用N95口罩20万只、医用防护服4.5万套,枝江日产医用N95口罩2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100万只,随州市月产医疗废物转运车260台、负压救护车250台。
  二、主要做法
  (一)以政策精准为基础,主动谋划办大事。精准制定帮扶举措,切实保障“三个一批”重点企业快速复工扩产。一是精准设计。充分发挥经信系统服务企业优势,摸清全省“三个一批”重点项目基本情况,系统梳理问题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全省“三个一批”帮扶工作队的方案》。二是精准推进。组织召开全省“三个一批”帮扶工作队动员培训会,厘清任务清单,绘制流程图,明确量化责任,压实工作责任,严明工作纪律。三是精准实施。坚持一企一策、分类管理,形成“一个企业、一个小组、一个方案、一个台账”工作机制,保姆式服务复工扩产。
  (二)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突出重点办急事。一是解设备原料之急。围绕原材料和关键设备,省发改委梳理了全国178家口罩原材料、辅料生产企业情况,供企业衔接。省经信厅积极争取国家工信部防护服生产所需关键原材料支持,协调广东、江苏等重点生产企业保供稳供,协调企业购买生产设备240余台套,争取中央支持,累计为我省调拨熔喷布100吨。二是解资金短缺之困。针对复工复产中资金紧张问题,省财政厅及时安排收储、调配资金12.42亿元,省地方金融管理局通过银行贷款、股权投资、定向授信等多途径缓解资金难题,落实27家企业贷款资金19.1亿元。三是解运输用工之难。协调医用物资运输车辆近9000台次,平均每天150台次;3月10-20日协调华星光电、长飞公司等10余家企业人员返岗近5000人;为奥美医疗、卓尔天龙点对点输送工人800余人。四是解缺少资质之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为医用防护企业办理工商登记变更手续,协调省药监局加快办理医用防护物资审批进度,疫情期间共计审批医用口罩、防护服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3件。
  (三)以部门协作为关键,整合力量抓要事。“三个一批”能够迅速复工扩产,保证供给,得于益多方协作:一是组织协调力量。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分管省长为队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三个一批”帮扶工作队,下设办公室建立健全信息报送、信息反馈、问题收集、联合办公和现场解决、地方政府协同办理等机制,强力协调推进。二是部门协作力量。5个工作组都包含了发改、经信、财政、金融、市场监管等以服务企业为主的职能部门,分片入企解决面临的共性难题。三是特派员驻企力量。选派省直部门业务骨干进驻企业,紧盯问题清单,紧跟落实进展,确保问题及时解决。四是督办落实力量。建立问题分办处理机制,分办到部门限期办理;建立问题通报机制,分期报告问题进展;召开分办督办会议,协调部门解决问题。共收集整理解决问题13类213个,就地现场解决149个、上报分办解决64个。
  (四)以一线作战为平台,磨砺作风干成事。一是战时状态。工作组成员和驻企特派员闻令而动,动员会后第二天全部进驻,吃在企业,住在企业,干在企业,问题不解决,决不收兵。二是协作理念。各工作组、驻企特派员与当地政府部门成立联合办公工作组,认真做好对上级部门的政策争取、对相关省份的协调沟通、对基层部门的督办落实。三是担当精神。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围绕难题,逐个企业寻求帮助,逐个部门协调督办,逐个关口化解阻滞。四是服务意识。把医用防护物资保障作为第一要务,把企业稳产达产作为第一任务,将复工扩产工作一抓到底,形成工作闭环,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落实”,一大批队员撤回后还在为企业争取政策、协调解决原料、用工难题、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等。
  三、启示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补短板。我省医疗器械和医用防护产业基础较好,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但抗疫供给中暴露出的短板也较为突出,如喷熔布等原材料产能不足、传感器配套能力不强、高端口罩机等装备缺乏、柔性生产能力水平较低,成品生产企业缺品牌等。这需要加强产业研究和政策引导,通过技改、强基项目、定向基金、研发创新等方面政策扶持,集中攻坚,补齐短板,创立品牌,增强我省医疗防护物资产业在国际国内核心竞争力。
  二是促进产业集群崛起建平台。世界级产业集群成功经验表明,非盈利集群服务组织是促进产业发展壮大的“推进器”。我省医疗器械和医用防护产业集群效应初现,但中介服务机构、创新平台等载体缺乏,甚至在申报工信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难以找到合适的非盈利申报机构。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建平台成为当务之急。需要大力支持各类社会组织、骨干企业,成立新型的、非政府、非盈利性的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加强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公共研发、服务、检测检验等平台建设,加强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不断推进医用物资产业集群快速壮大。
  三是推进智能融合抓转型。疫情倒逼了医用防护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催生了“智能+”、“互联网+”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了防护物资、医疗设备、医药疫苗以及在线经济等“抗疫”产业。需要强化采购生产、临床支持、综合保障等系统建设,提升医用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保障能力,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激活数字经济。
  四是服务企业模式需创新。“三个一批”工作队、工作组、驻企特派员三位一体、部门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现场解决机制和分办机制,为各级行政机关服务企业进行了有益探索。针对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卡点问题,可推广“三个一批”工作做法,创新服务企业的有效方式方法,组建“突击队”、派驻“特派员”,现场办公协调,联合解难解困、限时督办落实,切实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构建良好产业发展生态。
  (作者系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