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以“八个聚焦”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6-01)

谭建国


  2020年,宜都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勇当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标杆、勇当宜昌“一高双争三决胜”的主力、勇当全省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先锋、勇当全国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全力落实“八个聚焦”举措,奋力夺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胜利。
  一、聚焦疫情精准防控
  一是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要求不动摇。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形势的阶段性变化,由全面阻击转向精准防控,由应急防控转向常态防控,形成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严防疫情反弹。二是坚持凭码通行、扫码出入的管控措施不动摇。对拒不执行健康码管理要求的人员,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三是坚持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的工作重心不动摇。加大对超速行驶、酒驾、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排查化解,确保不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
  二、聚焦决胜全面小康
  一是促产业优化升级。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着力打造中部地区康养中心,强化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创新实施“文化旅游+”工程,抓实文化产业项目,推出高品质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有影响力的城市品牌赛事活动。二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抓实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确保问题按时整改到位。持之以恒推动生态宜都建设,按照沿山沿水沿线组群发展思路,加快建成三江生态新城,持续开展长江岸线整治,积极谋划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三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明确市、镇、村三级实体平台功能定位,积极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大法律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充实法律工作队伍。
  三、聚焦精准脱贫攻坚
  一是抓好问题整改。切实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问题整改。二是抓好动态监控。认真研判疫情对脱贫攻坚的不利影响,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建立边缘户致贫、贫困户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坚决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三是用活用足扶贫政策。着力强化产业扶贫政策宣传,建立产业发展需求清单,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及时兑现奖补资金。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切实解决贫困户农副产品运输难、销售难问题,提升产业扶贫质效。四是强化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有序衔接。坚持产业优先,加快建设国家柑橘农业公园、宜红茶博览园、现代渔业产业园,以项目引领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创优美丽乡村,着力打造一批体现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批具有生产效益、生态价值的美丽乡村,推动农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处处美”提升。
  四、聚焦项目建设提速
  一是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抢抓疫情过后政策窗口期,抓紧策划、包装、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在项目申报上,全面摸清了解项目,做好项目手续前期工作,确保申报项目更有竞争力。二是抓实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保责任制度,健全“三联一督”工作机制,狠抓征地拆迁、行政审批、基础配套。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积极谋划储备“十四五”重大项目库。三是抓实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与兴发集团、三峡基地公司、无锡市政、省交投等企业的对接合作力度,尽早启动双城一级公路二标、清江三桥及连接线开工建设,加快G318宜都境公路改扩建工程以及白洋大桥建设进度。四是抓实园区平台建设。大力实施园区提档升级工程,稳步建成“一区四园”发展格局。高标准抓好园区智能化建设,加快引入5G网络,积极打造新基建标杆项目。全面启动化工园施工建设,加快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着力打造国家级示范园区。
  五、聚焦招商引资提质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招商。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康养产业、农业产业化作为招商引资重点方向,大力招引更多“建链、补链、强链、长链”的项目,不断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二是全力抓好园区招商。化工园区立足新能源新材料项目,争取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等重点项目落地。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立足产业龙头、高新技术及高端装备制造,着力推进已落户项目的开工进度。双创园区坚持强力推进“双创”平台建设,大力提升智能化产业占比,建成以高端、智能企业产业群为标志的宜都东大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围绕东阳光创新药、仿制药和原料药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重点推进关于抗丙肝系列新药的研发及原料药、制剂产业化项目落地见效。三是创新完善招商方式。继续放大“双招双引”成果,创新实施“云招商”模式,完善“不见面”招商工作流程,进一步将“云招商”向“云供地”转变。
  六、聚焦社会治理提升
  一是全力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和活力。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动力,制订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二是全力提升公共卫生和安全水平。建立完善“三体系一制度”,打造全省公共安全领域社会治理新标杆。不断巩固平安建设成果,深入掘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三是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将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有机集合,切实发挥德孝文化、家教家风的关键作用。搭建好群众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推动群众、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逐步形成“百姓吹哨、全社会动员”的基层治理局面。
  七、聚焦营商环境优化
  一是精准助力企业发展。认真做好“省30条”“宜昌市25条”以及我市出台的相关政策配套服务工作,大力开展扶优扶强工程,着力建立“长年联系、常态走访”的服务机制。二是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一网、一门、一窗、一次”办理,确保“一窗”分类受理事项达到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90%,200个以上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打造优良营商环境。三是加大市场消费刺激力度。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以消费新热点、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升级。
  八、聚焦社会民生保障
  一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力强化就业创业工作,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在我市就业创业。加强对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重点帮扶残疾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等困难弱势群体。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逐步统筹城乡医疗管理和服务资源,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和医疗人才全市调配。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三是切实做好自然灾害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夯实森林防火和防汛抗旱工作,加强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人员的教育培训、物质的储备、灾害危险的研判分析。
  (作者系中共宜都市委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责任编辑:姜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