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抗疫精神具有鲜明时代特色

(发布时间:2020-08-09)

刘  宁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孕育诞生的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弘扬新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历经磨难,在大风大浪、大战大考中摸爬滚打,奋勇前行。回望历史,危与机同生并存,每每在重大事件、重大任务或面临重要关头、关键时刻,常常会孕育并诞生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精神。抗疫精神的深层内核根植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承继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品格与红色基因。我党历史上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的具体精神形态。抗疫精神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弘扬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奋进力量,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高度,凝结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丰富内涵。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人本精神
  疫情等危机能够真实地检验出一个国家的执政党究竟把人民摆在什么位置,是否有坚定的人民立场。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在抗疫斗争中,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为防控疫情殚精竭虑。各级党委和政府忠诚担当、靠前指挥,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与重要要求。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采取各项有力措施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关心关爱广大医务人员,帮助解决医护人员家属生活困难;切实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全力解决人民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等,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疫情期间湖北省成功治愈3000余位80岁以上老人,成功救治的最大患者108岁。“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我们也决不放弃。”为了抢救一位87岁的老人,十几位医护人员精心救护几十天,治疗费用近150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不惜一切代价。疫情大考考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有科学思想指导,才会有正确决策;有科学救治方法,才会有积极疗效。抗疫过程中,科学决策、科学布防、科学救治、科学复工复产复学都极其重要,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研判,精准指导,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了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目标任务,围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这个关键,进行决策部署与推进全面防控的重大举措,为战胜疫情提供了有力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是我们党坚持科学精神,尊重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实施科学防治的思想结晶,生动体现了党中央的科学思维和战略睿智,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抗疫胜利的信心与勇气。科技是人类同疾病搏斗、战胜大灾大疫的“杀手锏”。疫苗研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科学攻关、先进技术为疫情防控和疫后重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可以说,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取得抗疫阶段性胜利的重要保障。
  万众一心、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
  马克思曾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万众一心”这个词就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流淌。“万众”并不难,我们甚至有十四亿人之众,难的是“一心”,是重大危机时刻所有中国人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有了这种精神,就有了中国力量,就有了中国脊梁,就有了中国担当。回望艰辛的抗疫过程不难发现,从武汉到湖北全省,从湖北到全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和指挥调度下,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体现。除夕夜,3支军队医疗队、450名勇士率先抵达武汉,第一时间批量接收患者,第一时间进入隔离病区,第一时间诊治危重病人;随后中央组织调派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护工作者,悬壶入荆楚,白衣作战袍,与湖北50多万名医护工作者携手作战,在救治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26个省份对口支援,19个省市区采取“一省包一市”方式,将大量医疗设备、人员、物资往湖北输送。来自全国各地的6.3万名公安民警、5.6万名公安辅警,在荆楚大地驻守医院、转运病人、执勤路口、日夜奔波,在各自岗位上确保社会治安平稳有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疫情防控成为一场人民战争,全国人民都在以不同形式参与抗疫大战。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疫情,体现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
  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精神
  人民创造历史,英雄铸造伟业。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时代英雄,每个时代也都因英雄而出彩。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镌刻人民英雄、书写英雄人民的历史。“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刘胡兰、董存瑞等革命英雄,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有雷锋、焦裕禄等人民英雄,今天的防控疫情阻击战涌现的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可歌可泣、催人奋进。大战当前,闻令而动,英雄向险而行。当病毒“魔鬼”袭来,一个个白衣天使、科技人员、解放军将士、党员干部迎难而上,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逆行的背影成了抗疫前线最美的风景。在医院救死扶伤阵地,医务人员坚守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与病毒直面战斗,承受难以想象的身体和心理压力,付出巨大牺牲,2000多人确诊感染,几十人以身殉职。84岁的钟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院士以及陈薇、张伯礼院士等组成院士“天团”,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心忧民瘼,不辞劳苦,忘我投入,展现科学精神,标注专业深度,折射家国情怀。在社区疫情防控阵地,广大党员干部担当联防联控的中坚力量,深入一线工作,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8日,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有53位在疫情防控中因公殉职。公安民警及辅警驻守医院、转运病人、巡逻街道、维护秩序,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勇挑重担,130多人牺牲在工作岗位上。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献出了宝贵生命。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选择了无畏。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舍己为人、勇于奉献的英雄品格。
  顾全大局、乐观勇毅的斗争精神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是怀有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拼搏意志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必胜信心。疫情面前,中国人民满怀信心、步履坚定,敢于同顽固的病毒作斗争,以不获全胜不罢休的信念奋力搏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运动和历史变迁就是人通过实践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斗争过程。马克思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了,灾难、疾病、恐惧都跳了出来,但盒子里还留下了一样东西——希望。只要希望还在,之前的一切苦难,都不会是问题。阴影浓重的地方,必定有光芒万丈。疫情暴发初期不断增长的确诊、疑似、死亡病例数字,无法遮挡党和政府坚决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那些惊慌、恐惧、焦虑、担忧的情绪阴云,无法遮挡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医护人员脸上口罩的深深压痕,无法遮挡他们战胜疫情后的最美笑容;方舱医院内紧张而危险的救治过程,无法遮挡病人们跳广场舞、练太极的乐观情绪。这些都反映出顾全大局、不畏艰险、乐观勇毅的斗争精神。
  甘于奉献、扶危济困的志愿精神
  疫情面前,每一个心存国家大义的个体都怀揣历史使命,勇担社会责任,为抗疫斗争贡献涓滴之力。放眼神州大地,面对疫情期间艰巨繁重的防控任务,从物流司机到快递小哥,从建筑工人到环卫工人,从小区保安到大批志愿者,到处都是站在基层、守在岗位的平凡而又伟大的身影。他们用忠诚坚守换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宁。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背后的支撑力量是一国人。辽宁的李东新和穆秋夫妻俩,日夜兼程免费运输爱心人士捐赠给武汉的新鲜蔬菜,行程超过一万两千公里,解决好几万人的吃菜需求;武汉街头,社区网格员丰枫以“挂满药袋”的身影刷屏朋友圈,他说“守望相助,有事帮一把是应该的”;因家人或被隔离或被救治无人照看的儿童,医护人员义务当起“临时妈妈”;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到防疫抗疫的志愿者队伍中,通宵达旦转运物资,雪球越滚越大,火热的爱心不断在城市之中传递。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需要千千万万的志愿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31日,全国参与疫情防控的注册志愿者达到881万人,志愿服务项目超过46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9亿小时。正是因为有了广大志愿者的支持,有了伟大的志愿精神,才有了共克时艰的不竭动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伟大抗疫实践铸就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展现了伟大的中国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和困难。弘扬抗疫精神,要认定前进方向,找准发展思路,咬定青山不放松;要坚定必胜信念,敢于对抗困难,越是艰险越向前;要践行奋斗宗旨,务求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毅勇前行。
  (作者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