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项英——从工运领袖到抗日名将

(发布时间:2020-08-09)

王梦钆

  项英(1898年5月—1941年3月),湖北省武昌县(今武汉市江夏区)人。192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党的第三届至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书记处书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副主席、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书记等职。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新四军副军长,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东南局)书记、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等职。1941年3月,在皖南事变突围中被叛徒杀害。
  项英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把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为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信仰如火带领工人跟党走
  项英10岁丧父,被迫放弃学业,15岁当学徒,深为工人们饱受剥削和虐待感到不公。他白天做工再累,晚上也坚持读书看报。1919年,追求进步的项英参加了董必武、陈潭秋等开办的工人夜校,认识到工人想要改变命运,必须团结起来斗争,从此在心底埋下了反抗剥削的种子。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为项英指明了人生之路,点燃了信仰之光。他在工厂中自发地团结了十几个工人反抗工头压迫,1920年4月成功地发动了一次罢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中心任务,出版指导工人运动的《劳动周刊》,使项英深受影响,他说:“我自从读了《劳动周刊》,知道中国工人也要组织起来。”
  1921年冬,项英主动找到党组织,要求参加工人运动。当时,组织考虑到他从事工人运动需要放弃现有工作,让他和家里商量一下。项英毫不犹豫,坚定地表示对革命信仰的追求:“完全听从组织分配。”为此,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聘请项英担任江岸京汉铁路工人俱乐部筹备处文书。从此,项英踏上职业革命道路,192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深入工人群众中,宣传劳动组合的主张,帮助消除帮会成见,开办工人夜校,组建工人俱乐部,紧紧地把工人团结起来。工人们知道项英放弃职业来组织工人运动,都从心眼里钦佩他。很快,项英就赢得工人们的信任。他带领武汉工人开展罢工斗争,迫使资本家承认了工会的合法地位,大大鼓舞了武汉工人的斗争热情。武汉地区工会迅速发展,成为工人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项英作为罢工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一直战斗在第一线。1月下旬,各站工会代表以极大的热忱向郑州汇集,引起了军阀官僚的异常恐惧,下令禁止京汉铁路工人召开总工会成立大会。面对军阀恐吓利诱,项英坚决反对让步。在工会会议上,他坚定地说:“工人要组织工会,就是武装自己,吴佩孚、赵继贤是压迫工人的人,如果成立工会要得到他们的批准,那我们的工会就没有什么用了。”与会代表深受感动,一致同意照原计划召开大会。2月1日,军警沿街排列阻拦工人参加会议。项英走在队伍前面,一边带领工人阔步向前,一边高呼“劳工神圣”“争集会结社自由”“工人们联合起来,铲除封建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
  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了。项英作为罢工委员会总干事,为罢工起草、印刷《京汉铁路总工会全体工人罢工宣言》《京汉铁路总工会紧要通告》,在铁路沿线各地张贴流传,号召工人们联合起来奋斗,打倒共同的敌人。项英坚决反对复工,面对军阀枪毙、斩首的威胁,他毫不畏惧:“头可断,上工命令不能下!”
  大革命时期,项英辗转于上海、武汉两地从事工运工作,参与和领导了中国工运中许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活动。他带领工人跟党走,为党培养了大批工人运动骨干,在斗争实践中成为深受工人群众信赖和拥戴的工运领袖。1948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在给全国第六次劳动大会的祝词中,称他为“工人阶级的英雄人物”。
  信念如铁“弥天烽火举红旗”
  1930年12月,项英进入中央苏区。1931年11月起,他在较长时间内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积极协助毛泽东主席,为推进根据地各项建设夙夜奔忙。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党中央决定留项英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中共中央成立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项英任分局书记兼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项英坚决服从党中央决定,勇挑重担,与陈毅等率领留下的部队和机关工作人员,采取阻击骚扰、抗击进犯之敌以减轻主力红军压力等措施,牵制敌军兵力,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实施战略转移。主力红军撤出中央根据地后,鉴于形势恶化,项英提出“独立自主坚持游击战争”的方针,组织红军和游击队分路突围,开展分散的游击战争,并派干部到各游击区领导游击。1935年3月9日,面对即将从上坪突围的危急形势,项英向党中央发出最后一封电报汇报情况,随即埋掉电台,烧掉密码,从此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月底,他率领约300人抵达赣粤边地区与游击队会合,以油山为中心领导开展游击斗争。
  4月,国民党层层包围和封锁赣粤边游击区。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持续遭到全面“清剿”的极端困难条件下,项英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巧妙地与敌人周旋,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领导各地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当时的严峻形势,陈毅称为“弥天烽火举红旗”;当时的艰苦程度,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写道:“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项英率领红军战士和游击队员出没于崇山峻岭和茅草密林之间,昼伏夜行,风餐露宿,但仍不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将《共产党宣言》《列宁主义概论》等书籍带在身边,随时翻阅,从中汲取力量。组织编写《红色战士必读》等小册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在指战员中教唱《红军歌》,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保证党对游击队的绝对领导。他和战士们席地而坐,赤诚谈心:“我们留在这里坚持斗争的同志随时要有为革命而牺牲的准备;只要剩下一个人,也要顽强地坚持下去,共产党的红旗不能倒,游击队的旗帜不能倒。黑暗总会过去,光明必然会到来。”
  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有力地掩护、策应了中共中央和主力红军战略转移,保存下来的南方红军游击力量为新四军的组建奠定了基础。193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决议,对项英和南方各游击区军民的斗争给予高度评价:“在极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正确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党所给予他们的任务,以致能够保存各游击区在今天成为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重要支点,使各游击区成为今天最好的抗日军队之一部。这是中国人民的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年游击战争给予了高度评价:“为长征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信心如磐整编铁军振雄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仍无法与党中央取得联系的情况下,项英敏锐地洞察到时局变化,写下《卢沟桥事变与抗日斗争高潮》,强烈要求国民党政府对日宣战,反对妥协,并响亮地提出了“联合抗战,为保卫祖国而奋斗”的口号。
  7月下旬,项英从一本书刊中看到毛泽东5月所作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报告摘要,如获至宝,反复学习研究,要求各游击队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挽救国家危亡、争取民族解放而战斗。为了统一干部思想认识,他和陈毅等一起召开赣粤边游击区干部大会,亲自作动员报告。他指出,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已成为党的中心任务,并要求各级干部必须尽快实行由反蒋到“联蒋”、由内战到抗日的思想转变。同时,积极与国民党江西当局谈判,停止冲突,合作抗日。经过四次曲折的谈判斗争,终于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达成协议。
  项英一到南昌,第一时间想办法联系党中央。10月,他终于再次接到党中央的指示,随即告别战斗了三年的游击区,前往延安,接受中央赋予的组建新四军、开展华中抗日游击战争的任务。12月14日,为加强党对新四军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项英分别任书记。25日,新四军第一个军部在武汉建立,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项英很明白,中共中央将新四军副军长的重任交付给他,是对他的信任和肯定,他更清楚地感受到肩上担子的分量。1938年春,项英辗转奔波于武汉、南昌、皖南等地,很快将分散在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聚集成军。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下辖4个纵队,共1.03万余人。陈毅说:“项副军长以其历史地位和在全党的威信,使南方八省游击队造成铁的力量。”
  新四军一经组建,迅速挥师抗日前线,并在蒋家河口战斗和韦岗战斗中狠狠打击日军,有力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影响。项英十分重视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和军事作风建设,亲自编写《巩固部队提高战斗力准备胜利的战斗》学习材料,亲自给干部讲课,有力地提高了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在他和新四军其他领导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新四军逐步锻造成为党领导的抗日铁军,到1940年底共对日伪军作战2700余次,毙伤俘敌5.5万人。
  项英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积极主动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与军长叶挺一起领导新四军在大江南北、江淮河汉广大地区,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在全面抗战相持阶段,按照党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项英指挥部队不断粉碎日军“扫荡”,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时期,以项英为书记的东南分局,大力开展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的工作。到1940年底,东南局所辖地区的党员发展到5万多人。新四军主力部队发展到近9万人,地方武装几十万人,抗日根据地总面积达4.4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400万。一时间,“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发动皖南事变。3月14日,项英在突围中不幸遭叛徒杀害,年仅43岁。周恩来得知消息,满含悲愤地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项英矢志革命,奋斗一生,从工运领袖到抗日名将,用短暂的生命诠释了信仰坚定、百折不挠、牢记使命、勇挑重担的优良品格。在新时代,他的革命精神依然激励我们砥砺前行、努力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本栏目编辑: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