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优化产业生态系统打造制造业集群营商高地

(发布时间:2020-08-09)

雷志武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因时因势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强调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出台30条政策措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我们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和困难中捕捉、创造机遇,落实好新发展理念,把产业生态短板补起来,着力培育新优势。既要从短期充分运用上级政策,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力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影响;又要从中期结合大政策环境,针对性出台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危实现平稳有序发展;更要着眼长远优化产业生态系统,打造制造业集群发展所需的优越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把握“五项原则”,优化产业生态内部系统
  把握“高效”原则,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集中梳理、关停高污染高能耗、投入产出低、附加值低、严重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力差等类型企业,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引进和发展5G、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效利用土地,使要素资源流通到质量和效益高的企业、行业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把握“精准”原则,提高招商质效,优化产业链布局。省委书记应勇同志在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特斯拉、大众和瑞典的萨博都在上海建新能源汽车总部,把最新的技术拿过来,除了有营商环境好、人才和金融要素优等因素之外,最主要是因为长三角的汽车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链集群是数字时代的垂直整合型生产关系,是在一定地域内的全球化水平分工,是提高全球产业链抗风险能力的产物。摸清各地制造业产业结构、园区布局、行业分布、规模大小等情况,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重点围绕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需求进行精准招商,招引一批强链建链补链延链型企业,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把握“融合”原则,实现制造业服务化和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化发展,优化创新环境。鼓励、支持先进制造业以校企合作等方式建设技术中心,推进企业在主导产品的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上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企业内部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分工细化和服务外包,形成制造业服务化。同时,出台生产性服务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和发展以市场方向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研发设计、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金融保险、第三方物流、商务咨询、品牌建设等高技术含量的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化。
  把握“集聚”原则,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优化集群规模。既要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又要把本地年产值过亿元、十亿元的中型企业培育成为大型、超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全市工业形成产业集聚发展。将技改项目纳入季度拉练考核,扎实推进“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升产业链上每个企业的竞争力,为产业集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把握“协同”原则,鼓励本地制造业与外地上下游关联产业企业合作,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按照产业互补、区域协同发展的思路,从产业链上下游互补、产品研发设计、原料供应、生产制造到营销服务进行全产业链对接布局,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不断形成新的特色产业、新的品牌优势和价值链竞争优势,提高制造业企业市场竞争力。
  完善“五大环境”,优化产业生态外部系统
  一是政务环境。认真落实中央优化营商环境“新28条”、省优化营商环境“30条”,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事联办”的“数字政府”建设,加强对上级政策的解读与运用、本级政策的制定与落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当好服务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做到多说是、少说不,多帮忙、少添乱,多鼓励、少指责,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二是制度环境。探索产业链链长制和产业集群群主制,负责调研梳理产业链、集群产业发展现状,制定完善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工作计划,精准帮扶产业链协同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问题。建立研究产业与城市发展工作、会办协调问题解决、重大项目建设、蹲点挂钩等例会和会办制度,形成常态化协调机制。建立考核、督查、问责机制,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保、民生事业统筹部署。
  三是政策环境。实行企业开办2个环节、1天内办结、零费用的“210”标准,涉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实行“证照分离”,确保清单之外无政府定价收费,压缩水电气报装办理时间等。探索“标准地”制度,执行差别化供地政策,实现土地腾笼换鸟与集约开发利用。建立发展资金保障机制,争国资、活民资、推融资、引外资、强合资,汇聚各类资金助推产业布局实施。坚持柔性引才,聚焦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需求,突出人才引进的实效性和灵活性。
  四是法治环境。建立“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100%兑现、履约。确保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达到90%以上。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建设,充分保障企业家权益。创建、巩固国家文明城市,广泛宣传疫情防控展现出来的英雄精神,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治理环境。
  五是基础设施环境。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瞄准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等科技领域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强城镇公共设施和基础性配套服务建设,打造交通便利、教育优质、医疗发达、社保健全、户籍宽松、生产生活环境舒适的宜居宜业城市,为吸引外来人口、资金、产业、项目创造一流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黄冈市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