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抢抓发展机遇 加快疫后重振

(发布时间:2020-10-11)

                                                                              孟艳清

     今年以来,枣阳市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坚持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全市经济运行止缓有效、进中向好。
一、用好政策“放大器”
     抢抓“后疫情时代”机遇窗口,全力向上争政策、争资金、争项目,激活发展动能,增添发展后劲。一是盯政策抢先机。聚焦“两新一重”项目、公共卫生补短板强功能项目、产业发展项目等,主动对接、积极争取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质量重大项目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枣阳经济开发区调区扩区获省政府批复,经济开发区面积由5.7平方公里扩大到28.8平方公里,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是争资金焕生机。已争取上级各类资金56.6亿元,其中:中央直达资金23.63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9.5亿元、抗疫特别国债3.36亿。三是谋项目育新机。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416个,涉及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生态文明、社会事业四大类550个子项,总投资4400亿元。同时,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做到可准入、可落地、可申报、可持续。
二、打好发展“组合拳”
     争分夺秒抢时间、抢进度、抢要素,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全市累计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6家,同比增加22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92家,同比增加25家;资质以上建筑业和房地产企业各39家,同比各增加3家;全市在库“四上”法人企业总数(含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达到651家。一是抓招商促发展提质。以百团出击、百日攻坚“双百”活动为抓手,加大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集群招商等力度,以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市新签约项目37个,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6个,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9个,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投资项目5个,合同投资总额148.8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7.96亿元。二是抓项目促发展提速。举办“三集中”活动,集中签约、开工、竣工项目21个,总投资157.6亿元。扎实推进中电汽车、中天智控、啸创、凯捷、爱信莱恩等一批十亿级、数十亿级重大项目加快建设,53个亿元以上在建工业项目加快进度,37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5.7亿元。连续8年获得“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单位”称号。三是抓转型促发展提能。汇集要素,精准施策,深入推进“百企百亿”技改工程、“百企登云”工程、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引导60多家工业企业投资100亿元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扶持21家“小进规”企业、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做大做强,推动纺织、摩擦材料产业疫后逆势发展、订单充足、产销两旺。
三、下透惠企“及时雨”
     全面落实中央、省、襄阳市一系列惠企政策,全力保市场主体正常经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一是减负帮企。全面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今年以来,累计为市场主体减征税款9866万元,为立晋钢铁等17户企业办理延期缴纳税款1.47亿元,为中盛现代农业等172户企业退税6748万元;免征2020年2月至12月的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费1.3亿元;水费下调10%,燃气费下调15.36%,电费统一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95%结算。二是稳岗助企。帮助重点企业招聘员工4500余人,引进47名硕士研究生及以上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为231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57万元,稳定岗位9508个,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274.8万元,城镇新增就业6768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39万元,新增创业215户,带动就业1839人,帮助贫困人口务工就业10111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三是融资稳企。市政银保互动示范区建设暨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专班累计向包保对接企业发放贷款126笔、26.26亿元;为12家重点保障企业发放贷款22笔、1.74亿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资金为50户企业和2905户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10.97亿元;为进入襄阳市“企业金融服务方舱”的36家入舱企业发放贷款59笔、6.3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各家银行累计为3000多户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办理延期还本付息3546笔、113.06亿元;为438户企业下调利率0.5-2个百分点;不进征信不计罚息惠及2386户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免收罚息0.16亿元。
四、释放营商“强磁场”
     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攻坚年”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效率赢得快速度,以高效能换来高质量。一是深化“放管服”。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全市通办”“一事联办”和自助服务“全天办”。深化“1346+80”工程类审批改革,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将企业登记、发票申领、公章刻制、社保登记四个环节集中在政务服务大厅办理,80%以上登记事项实行“即来即办”。强力推进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和区域性一体化评价,对生态、安全无风险的产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二是当好“店小二”。坚持重点项目首席服务人制度,全面推进“百名干部进百企”“百名行长进百企”和“评单位、评局长、评股长”涉企服务作风评议活动,刚性落实“十必须十不准”,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全市143名机关干部、85名银行工作人员累计走访帮扶企业1094次,收集整理企业困难问题370个,做到即时交办、及时解决,其中解决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四链”问题132项。三是抓实“攻坚年”。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分区坐席制度、定期通报制度、项目拉练制度、“六个一”服务制度、调度督办制度,持续开展电视问政,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政治生态搞好、把用人导向搞正、把干部作风搞实、把发展环境搞优。
(作者系中共枣阳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