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光辉思想照闽西

(发布时间:2021-07-21)

本刊记者 李 芳 贺钢祥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这是毛泽东在1929年秋,红四军攻占龙岩上杭之后,有感于闽西工农武装割据的一片大好形势挥笔写下的豪迈诗篇,是一代伟人抒发革命情怀的生动写照。
  龙岩,位于福建西部,又称闽西。这里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英雄辈出的烽火岁月,让闽西淬火成钢,彪炳史册,成为了一块光照千秋的革命圣地。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行程万里,不忘初心。2021年5月,全国党刊全媒体党史学习教育主题采访活动在福建龙岩古田会议会址广场启动。来自全国各省(市、区)党刊共40多家110多人深入闽西红土地踏寻革命先辈足迹,接受革命精神洗礼。从古田会址出发,闽西红色资源如繁星璀璨,令人震撼。一路行来,社下山、协成店、才溪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们为之感慨而惊叹的是,在这些地方,毛泽东分别写下了《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等重要著作,形成了许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光辉思想。闽西,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社下山——“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初夏时节,位于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的社下山,山峦含黛,掩映在郁郁葱葱林木下的古田会议会址显得庄重古朴,前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会址的后山上,是八个熠熠生辉大字“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古田会议旧址里,会场保持着当时的布置。石板地上,当年因天气寒冷代表们烧炭取暖的漆黑印记依然清晰。古田会议纪念馆馆长曾汉辉对记者说:“古田会议是在红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召开的。当时,红四军出击东江失败,部队思想混乱,尤其是围绕党如何领导军队这个课题争论得尤为激烈。开会期间天气寒冷,120多位代表挤满了大厅,由于讨论得过于专注,取暖的火炉熏黑了地板,大家也浑然不知。”听着馆长的介绍,大家仿佛被带入到了当时的大会现场。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漫天飞雪覆盖了古田的山川和大地,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在古田镇召开。会场里燃起了数堆劈啪作响的篝火,如同炙热的阳光,悄然融化了天井里厚厚的积雪和坚冰,120多名代表围火而坐神情专注。会上,陈毅首先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并作了关于废止肉刑和反对枪毙逃兵问题的专题发言。朱德则作了军事报告,“从红军建军一直谈到目前”,全体代表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代表们热烈的掌声中,一致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
  《古田会议决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铸就了“党建之魂”和“军魂”,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从此,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原则指引着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从古田出发,千千万万革命将士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在挫折中愈加奋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铸就了拖不垮、打不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也铸就了人民军队忠诚于党的军魂。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镇召开。这次会议,被称为“新古田会议”,与1929年的“古田会议”前后呼应。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在古田会议召开85周年之际,我们再次来到这里,目的是寻根溯源,深入思考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回过头来看,古田会议奠基的政治工作对我军生存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从古田会议到“新古田会议”,两次会议精神相通、主旨相同,在党和军队建设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古田会议解决的是当年红军部队“朝哪走”,“新古田会议”则是要解决人民军队怎样“再出发”——研究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的重大问题,鲜明提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贯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从而开启了我军“再赶考”“再出发”的新征程。
协成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古田会议解决了建党建军的原则问题。但是,中国革命的道路到底怎么走的问题又摆在了眼前。
  1930年元旦,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林彪致信毛泽东,信中弥漫着一股悲观情绪,主张大敌当前,红四军应分散去打游击,各自找出路。毛泽东在看到林彪的来信后,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他希望通过回复林彪来信的方式,清除党内军内的消极情绪。
  1月5日,在距离古田会议会址七百米外的赖坊村协成店这座二层砖木结构的小楼里,毛泽东秉烛夜书,一气呵成地写下一封回信。信中针对当时“天天吃南瓜,能打得天下吗?”“井冈山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观点,阐明他对中国革命和红军前途的看法,鼓励大家科学分析革命形势,增强革命必胜信心。这封回信,即后来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信中,毛泽东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形容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革命的力量虽然小,但它的发展是很快的。他指出,那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通过论述,充分估计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和作用,并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文章最后,毛泽东以革命家磅礴的激情写了三段比喻形容中国革命:“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这篇文章,就像黑暗中熊熊燃起的火炬,驱散精神的迷雾,照亮革命的征途。通过艰难探索,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红军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地解决了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如信中所言“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不到两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指明的具体革命道路,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它的思想内涵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当代价值。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一定能实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才溪乡——“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龙岩市上杭县才溪乡(现为才溪镇)是一座四面环山的小镇,因毛泽东三次到来,并在这里写下调查研究的光辉篇章《才溪乡调查》而闻名于世。
  来到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前,“红军公田”里百亩荷花初放,荷塘边树立着的巨大毛体红字“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格外醒目,如同伟人发出的声音,振聋发聩,久久地回荡在我们的耳畔……
  1933年,才溪乡因在乡苏维埃选举、扩大红军及发展经济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得到中央苏区及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嘉奖,被誉为“第一个模范区”。当年11月下旬,身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率领中央通讯排警卫班的战士,从瑞金出发,一路长途跋涉,风尘仆仆地第三次步行来到才溪乡,调查“乡苏”(乡苏维埃)工作。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正确的调查就尤为重要。毛泽东刚到才溪就找了区乡干部,在才溪区苏维埃政府召开座谈会。在会上,毛泽东根据自己列出的提纲,一边记笔记,一边和干部们展开讨论。毛泽东问:当兵是怎样去的?红军家属如何照顾?如何组织妇女、老人搞生产建设?干部们一一作了回答。随后毛泽东还相继召开了工人代表、贫农代表、耕田队长等调查会。例如调查物价,猪、鱼、鸡、鸭、蛋、木、铁、布、盐、茶、纸、油等暴动前后价格的对比,一概问个齐全。
  在苏区时期,才溪乡共有8个自然村,共计1026户人家。在毛泽东撰写的《才溪乡调查》一文中,毛泽东将这1026户人家在会议选举、参与红军、参与乡苏维埃委员会的情况以及在经济生活、日常生活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况都写得非常翔实。
  调查研究,不仅仅只是开座谈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必须真正走进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去。毛泽东的整个调研过程就是走群众路线的生动写照。他在这里的10 多天里住在老乡家,帮房主人扫地、挑水、劈柴。开完调查会后,他经常奔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走村入户访贫问苦,卷起裤脚同老乡一起到红军公田地里干活,与群众打成一片。
  毛泽东经过10多天走访调查写成的《才溪乡调查》,全面总结了才溪乡苏维埃建设的事迹和经验,用铁的事实回答了在革命战争环境下,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是必要的、可能的这一重要问题,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伟大真理,并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提供了依据。
  党的历史和工作实践反复证明:到基层问计于民,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调查研究是一个永远不能遗弃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掌握真实情况,为科学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