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9-18)

中共公安县委 公安县人民政府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今年7月,省委书记应勇在荆州调研指出,荆州各县(市、区)的城镇化既有较大差距也有潜力空间,并高度肯定了公安县城镇化建设。公安县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应勇调研荆州的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和市委部署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中心城区为重要载体,推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全力打造“鄂南湘北县域中心城市”,奋力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一、以中心城区为主攻点,更新城市提能级
  应勇书记在荆州调研时指出,要坚定不移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发挥中心城区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以更好的市域发展引领县域发展,以县域发展更好地支撑市域发展。公安县以中心城区建设为龙头,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创新要潜力,精心培育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用更好的城市发展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精准描绘发展规划。按照“鄂南湘北县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东拓南进,产城融合;西控北优,全域协同”的发展战略,形成“一核四轴十心,一园三廊十组团”的空间结构。推动“老城疏散、新城提质”,合理控制县城建筑高度、密度和容积率。利用柳浪湖公园有机缝合园区城区,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协同”。力争“十四五”末,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左右;到2035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控制在6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50万人。
  二是加快开发南部新城。做好“拉开骨架”、项目带动、完善功能三篇大文章,将南部新城打造成引领全县产业和城市二次腾飞的核心中枢。以上海大道为中轴线,建设11条主次干道,形成覆盖15平方公里的路网。建成4条连接通道,强化城区与园区交通联络。沿城市中轴集聚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文体中心、学校、党校建设步伐,启动“市民之家”,将政务、教育、医疗、公园等资源向新城集中。加强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打造文化创意园、风情商业街等一大批精品工程。加快排污管网、供水、电力等市政设施建设,推动公共交通全覆盖。串联瓦池河公园、荆江公园、柳浪湖公园,构建城市低碳绿地系统。
  三是抓好城市精细治理。加快生态环境治污、交通秩序治堵、市容卫生治脏、公共服务治差,推进扬尘治理、园区升级、亮化维护、农贸市场整治巩固提升。完善“扁平式、穿透式”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区域全覆盖、责任无盲区、管理智能化的城市管理体系,统筹抓好文明执法、治安管理、矛盾调处、社区治理等城市管理核心要素。
  四是着力提升服务品质。落实市委关于答好民生“四问”,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的要求,加快民生项目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积极破解住房、就学、就医、就业、养老等市民关心的民生难题,让城市居民安稳就业、安心生活。
  二、着力提升县城首位度,增强辐射带动力
  贯彻落实市委聚焦“五个重大”的要求,以高定位高要求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要素集聚力、辐射带动力。
  一是以生态美城。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加大源头管控,实现空气优良率提升至85%。以“水韵孱陵”项目为主体,打造一城活水。加强环城林带、城镇景观林带和城市绿地建设,力争到2025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5平方米以上。
  二是以开放活城。加快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建设,力争将公安建成鄂南湘北“立交桥”,打造荆州辐射湖南的“桥头堡”。以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大力度鼓励创业创新,努力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县。做大做强产城集团,每年至少筹措20-30亿元资金用于城市开发,实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
  三是以产业兴城。围绕“511”主导产业体系,按照“旗舰领航、编队跟进”的发展思路,引进培育龙头企业、领军企业,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抓住荆州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城镇工业向园区集聚。
  四是以文化润城。大力弘扬“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城市精神,以“最美公安人”品牌创建为引领,培育形成地域特色文化。加大文旅项目招商力度,引进2至3个具有盘活全局、引领市场、辐射周边的大文旅项目。在重大市政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全方位植入公安文化元素,创建国家文明县城。
  三、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城带乡促振兴
  用改革举措破除隐形壁垒,促进人口、土地等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无障碍地公平交易、自由流动,实现统筹发展、共建共享,以城市发展的磁力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
  一是大力吸引农民进城。创新推出“两个同等享受+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开通“农民进城一件事”窗口,所有事项一次性、一窗式办好。落实人地挂钩政策,保障进城落户人口用地需求。全面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农村“三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妥善做好中心城区“村改居”后半篇文章。统筹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未落户常住人口,让农业转移人口享受与市民同等保障。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深耕“4+4”农业产业链,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力争到2025年,规上龙头企业超过100家,产值达到450亿元。纵深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发展“三个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一大批本土“中坚农民”,积极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
  三是因地制宜建设宜居乡村。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差异化建设美丽乡村,鼓励基础条件好的乡村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道路,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分类型实施“擦亮小城镇三年行动”,打造特色小镇。持续完善集镇功能,将集镇打造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区域中心。■
本组文章策划编辑:曾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