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领导干部必须善于读书学习

(发布时间:2022-04-02)

李春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多次倡导“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终生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做到孜孜以求、学而不怠,学思结合、学以致用,进而实现以学固本、以学立德、以学增智、以学兴业。
  一、要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
  读书学习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话题。早在商朝甲骨文中,已有“学”、“习”二字。在象形文字中,“學”由两部分组成:上部符号代表知识的积累,下部代表一个小孩子在屋里受教育,一代一代把知识传下去。“習”的上部代表鸟之两翅,两翅齐展方可高飞;下部代表太阳,日出日落意在知识要每天温习、不断更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学习”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含了学与教、学与习、学与思、学与践、学与德、学与人等多重含义,并进而认为学习是快乐的、愉悦身心的,能使人生达到一种自由的境界。进入现代社会,人们对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伴随着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先后出现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新学习、能力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人文学习、工作学习、生活学习等一系列新的概念和理念。历史一再表明,只有多读书、多学习,知识才不会老化、思想才不会僵化、能力才不会退化、智商才不会弱化。
  读书学习是有志者终生的任务。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曾提出两个重要论断,一是“自知己之无知”,二是“知识即美德”。意思是:每个人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有限性,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处于无知领域之中,因此一定要努力学习知识、拓展知识领域、优化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和眼界。对于人类来说,有知识乃是一种美德。古往今来,不重学则怠,不勤学则退,不善学则衰,当今时代则更是如此。在现阶段,知识加速折旧、信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所以随时都会出现“本领不足、本领落后、本领恐慌”的问题。学习者智,学习者胜。“饱读诗书气自华,学到境界品自高。”作为有志者,必须终生坚持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对此,正如哈佛大学图书馆的一条馆训所言:“如果你现在睡觉,可以做个美梦;如果现在读书,会让你美梦成真。”
  读书学习贵在养成习惯。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是高级脑力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一个时代的文化传承。书籍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林语堂先生说过,读书学习得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习惯是渐渐养成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读书学习一旦养成习惯,就会使人千方百计、心情愉悦地去学习,就会感到读书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最不可缺少的“朋友”,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学习不能停留在认识上,而贵在见诸行动;学习不是一时一事,而贵在持之以恒,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
  还必须强调的是,网络时代更需要潜心读书。网络时代的到来,无疑为人们学习知识、掌握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相对于网络信息的快速化、宽泛化、碎片化、娱乐化来说,读书更能够帮助人们沉静地、深入地、系统化地学习和思考,从而在感悟领悟中开出属于自己的“思想之花”。王蒙先生曾警示人们:“阅读是我读、我思、我问、我答、我完成;而多媒体的全面性使你感到,你是在被看、被听、被传播、被灌输满满。以多媒体代替深刻得多、概括得多、精神能力发挥空间大得多的读书,其结果可能是精神能力的退化。”
  领导者更当带头读书学习。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就说过,“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北宋诗人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同一般百姓相比,官员承担着更为特殊的任务和使命,因此更当先学一步、多学一步、深学一步,由此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领导干部通过读书学习,可以获取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知识、专业知识和其他各种知识,可以更好地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化对工作规律的认识,从而丰富从政智慧,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可以进一步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对工作的体验、对人生的领悟,明白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加强自我修养和道德涵养,提升精神区位,养成健康人格。领导干部读书学习还可以培育安宁祥和的静气。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可以增加书卷气,可以荡涤浮躁之气,可以减少官气,以此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履行应尽的职责。
  二、读书学习当有刻苦执着的精神
  读书学习当有高远的境界。晚清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宋词里的经典名句形象而生动地道出了读书求知的规律,总结概括出读书学习、严谨治学、成就事业的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说,一个人在阅读之初,常常会觉得头绪纷繁、漫无边际,不知从何读起。然而,凡成大事业者,都深知知识的价值、智慧的价值,凡事都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读书学习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因而经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那样的冷清,耐得住“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深读精读。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说,读书学习毕竟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情,不可能轻而易举、随便可成,必须有着专注精神,拥有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下真功夫、苦功夫、深功夫、细功夫,即使因身体消瘦而“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使“人憔悴”也心甘情愿。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说,读书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使之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融合贯通,爆发灵感,领悟真谛,豁然开朗,走向成熟。此“三境”具有着递次而进的意义,概括地说就是登高望远、选准目标,苦心孤诣、废寝忘食,豁然开朗、得心应手。这三种境界启示我们,读书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要讲求方法和技巧,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实现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
  读书学习贵在刻苦钻研。读书学习如同栽树。一棵树要想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必须要深深扎根于土地之中。读书学习时,只有认真地、仔细地、完整地、反复地、一本书一本书地刻苦研读,深入思考,融会贯通,才会有新的大的收获。有些书,必须慢慢研读;有些理,必须细细品味;有些道,必须深深领悟。一般说来,刻苦读书的目标有二:一是把书读厚。就是在读书过程中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还可以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多本书中对某一观点的阐述,将所读书中的观点予以“发扬光大”,产生出新的思想观点。更好的是通过读书积累知识而撰写文章、著书立说,用以奉献给当代人、哺育后来人。二是把书读薄。就是把所读书中的那些重复的内容和“水分”挤掉,把书中的大致脉络和总体框架概括出来,把书中的精华部分提炼出来,把重要观点缩写出来,让自己从纷杂朦胧中理出头绪来,并深深地记忆在脑海之中。一个人积累读“薄”的书越多,知识领域就越广,学识水平就越高,从而更加有利于做好工作。应该说,达此目的非刻苦钻研不可。
  读书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读书学习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千万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曾国藩说过,“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而“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现实生活中,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坚持、不到“底”。在新知识、新事物面前,如果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只是当飞来飞去的“小蜜蜂”,学习研究不细不深不实,那就难有真才实学。事实一再告诫人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是最朴素、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论。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8,而0.99的365次方只约等于0.03,这足以说明,点滴努力的慢工可以累积起惊人的成绩。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贵在有一股水滴石穿的恒劲。作为领导干部,尤其要利用好时间,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要发扬挤劲,力争每天挤出一点时间读书,特别要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闲时化闲为劳多读点书,忙时就忙里偷闲读点书。要发扬韧劲,坚持终生学习,无论哪个年龄段都要坚持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持之以恒,久而久之,终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小流以成江河。
  读书学习当趁年轻。俗话说,“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青春年华正是读书求知的好时节,因为此时记忆力最好、吸收消化能力最强、精力最旺盛,理当尽量“输入”、多加吸纳。朱熹《劝学诗》有云,“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这是说,一定要珍惜自己年轻阶段美好的学习时光。哲人有言:“少年读书,如石板刻字;中年读书,如粉笔写字;老年读书,如空临划字。”所以,一定要趁年轻之时,多读书、读好书,打牢一生的学问基础。这段时间若被虚掷,势必后来要花费成倍的时间去弥补,并不可挽回地错过大好年华、错过一环扣一环的良机。
  三、读书学习要掌握正确有效的方法
  要坚持博览群书。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吃饭当吃五谷杂粮,读书当读诸子百家。”通过阅读各类书籍,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头脑,这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失为快速积累知识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有智者说:“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百书明真理。”广泛阅读、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可以让人们获得认识世界的不同视角,在兼容并蓄、转化吸收中不断夯实道德、文化基础。博览群书可以修学储能、锤炼修养,全方位地拓展人的视野、丰富人的学识,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最终形成促进个人发展、助推事业成功的正能量,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更好地塑造美好人生。反之,如果读书太少、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举一则难以反三,触类则难以旁通,更难有智慧的深度和思想的高度。
  就领导干部而言,博览群书重在掌握三个方面的知识:首先是学理论知识。理论是破解难题的钥匙,只有理论功底深厚,才能把握规律、理清思路。理论是推动工作的引擎,只有正确运用理论,才能敏锐洞察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其次要学习专业知识。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很快,新科学、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需要学习或重新学习的知识很多,如市场经济知识、民主法治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各类管理知识等。再次要学历史知识。历史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前人的经验教训是今人最好的老师。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多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世、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要乐于并善于阅读经典。在茫茫书海之中,常有堪称精品的经典之作。乐于并善于阅读经典,无疑是我们汲取养分、提升智商的“源头活水”。经典著作,是指在人类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是经受住岁月考验而历久弥坚的人类精华。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描述、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反映着人类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承载着普世价值与意义,记录了人类成长的心灵密码,伴随着人类的发展直到恒远。作为永久之书的经典,经历了无数次实践的淘洗和历史的严酷筛选,在时间之河的冲刷下日益绽放璀璨的光芒,不论何时读、读多少次,都会给人以启迪和教益。经典通常包括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经济经典、伦理经典等多个方面。经典即使阅读量不大,但通过苦读、深读、精读之后,根基扎实,学识纯精,给人的印象反而是读书很多、收获很大。特别是领导干部研读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可以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思想境界。
  阅读经典要注重从两个方面努力。(1)阅读经典必须下苦功夫。同阅读一般书籍相比,阅读经典难度更大。时代的差别,逻辑的差异,语言的习惯,深奥的道理,一定程度上都会成为阅读的“障碍”,尤其是在个人的学识积累和思维训练尚未达到应有的程度之时,尤其是在当今浮躁风气与喧嚣氛围之中,要读懂进而领会先贤圣哲的闳博睿思和学理智趣,注定是个艰辛和挑战的过程,因此,必须花大功夫、花苦功夫,要有“啃”的精神。正如一位智者所言:啃读经典,“不聚精会神、刻苦钻研不行,不甘当学生、虚心请教不行,不勇于质疑、善于积累不行。而这般啃读,必引导人由难到易、由低到高获取知识,并渐渐登上智慧的殿堂”。(2)阅读经典要学会鉴别创新。学习阅读经典,不仅要坚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还要坚持把历史传统文化与新的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使之常学常新。今人阅读经典,必须站在当今时代的高度,凭借当代人的知识和经验、理念和方法去加以认识,认真分析和鉴别其中的精华与糟粕,从中作出选择取舍,进行创造性理解、创造性诠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善于自学且强化记忆。人类文明传承是从自学开始的,许多事业上有成就的杰出之士,常常都有着很强的自学动力和自学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勤奋,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勤奋和自学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有勤奋好学的人,才能练就高超的自学能力、保持不懈的自学毅力。否则,思想懒散、庸庸碌碌、浑浑噩噩地生活,自然与事业成功无缘”。自学是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上的一种读书方法和读书精神,一个善于自学的人,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都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并由此获得比一般人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当今,面对互联网时代,在线学习使得获取信息和知识更为便捷,从而为个人自学、无师自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说,勤于自学、善于自学,将成为当今每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
  在读书学习过程中,增强记忆力、强化知识记忆十分重要。记忆是人的知识经验的宝库,是人的良好心理品质的组成部分,事关一个人能否牢固地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类知识。人的记忆可看作由一个个“节点”组成的网络,每一个节点都延伸出不同的“路径”与其他节点相连。路径越多,节点也就越活跃,越容易被大脑“检索和提取”。记忆力犹如一个容量无限的信息储存库,只要你愿意并主动使用,便可随时在里面储存各种各样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及时“出面”提供必要的帮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往日的深刻记忆成就今天的我”。在读书学习过程中,要坚持“不动笔墨不看书”,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做读书笔记通常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摘抄书中的好词佳句、随时记下读书时的感想、读完一本书后写出一篇体会性短文。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和训练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将外在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将零散的知识融汇成系统的知识。
  要带着问题读书学习。读书的真正目的在于学以致用。作为领导干部,既不能当“书呆子”,也不能当“清谈客”,知识中的相当一部分必须与现实对接,书中的文字需要在实践中落地生根,从而做到“从书本中来,到工作中去,到生活中去”。哲人有言,“问号是开启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细细品味,“学问”包含着“学而问之”和“问而学之”双重含义。之所以要“问”,是因为不知、不解、不懂、不会,而为了求知、求解、求懂、求会,所以要“学”。因此,学问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一系列“问号”中来,学习的收获也是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来。
  实践中,要努力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着问题学习,不仅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一片生机,而且会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地解决问题、努力做好工作的强大推动力。因此,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对照遇到的问题找知识上的不足、找能力上的差距,不熟悉的东西要努力去掌握,通过学习缩小差距、补齐短板,不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要带着问题思考,对工作和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刨根问底、举一反三,多问一问是什么、为什么,多想一想怎么看、怎么办,善于从个性问题中寻找共性问题,实现从看问题到洞悉问题的转变。一定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咬定问题不放松,不解决问题不罢休,把学习过程变为形成工作思路的过程,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对策,把具体对策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成效上。

 (作者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
本栏目编辑:曾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