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深学细悟笃行全会精神 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发布时间:2021-11-25)

王兴於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政法干警要深学细悟笃行全会精神,牢记“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践行“十个坚持”,坚决担当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职责使命。
  一、维护政治安全是政法机关的首要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第一位。政治安全是根本性安全,是党和国家安全的生命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政法机关必须担当起维护政治安全的必尽之责、根本之责。
  切实增强政治安全意识。进入新时代,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集中表现为对外保持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对内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制度和保持政治社会大局稳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长期以来,西方反华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颠覆渗透破坏我国政权和制度的图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他们先是幸灾乐祸,借机策动“颜色革命”;当我国抗疫斗争取得巨大成功时,他们又不顾自身疫情控制不力的事实,不惜代价、不讲底线地“甩锅”滥诉,目的都是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处心积虑推翻我国红色政权。我们要时刻绷紧政治安全这根弦,以半夜惊醒的警觉、毫不松懈的态度,始终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确保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持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流血牺牲换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最大的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过去百年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也是新征程上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政法机关是政治机关,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使命任务,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坚定政治立场,锚定政治方向,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坚决维护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不动摇。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是开创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的根本保证,切实提高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
  防范化解政治领域风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时刻面临着各方面的风险隐患。当前,我国政治领域所面临的形势还很复杂、挑战还很艰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共振,各种不确定因素叠加,敌对势力对我渗透破坏变本加厉,政治安全风险严峻。防范和化解政治领域风险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事关党和人民的核心利益,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局。我们要提升政治站位,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升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紧紧盯住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风险点,严密防范化解重大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风险,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坚决筑牢维护政治安全的铜墙铁壁。
  二、维护政治安全务必始终坚守人民立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始终依靠人民。只有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政治安全才能坚如磐石。
  最大程度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生活特别是人民利益的集中反映,维护政治安全实际上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政治安全就有了最广泛最坚实的基础。要始终将维护人民利益作为维护政治安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安全理念,将保障人民安全放在做好政治安全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安全的新期待,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
  最大限度凝聚共同奋斗力量。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人民是基础性力量。只有始终依靠人民的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把“公约数”找准、“同心圆”画大、工作做得更细更好,维护政治安全才能事半功倍。比如,为应对化解“疫后综合征”,在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下,我们及时制定了涉及8个领域24个方面的防范化解风险方案,依靠各方面共同努力,在取得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的同时,实现了大疫大灾无大乱,全省政治安全的基础更加巩固,总体形势平稳趋好。
  最大力度做好教育挽救工作。坚守人民立场,还要体现在教育挽救受蒙蔽裹挟的群众上。对那些在政治领域有模糊认识,甚至被敌对势力、邪教组织蛊惑利用的群众,决不能简单化打击处理,而要尽最大努力教育挽救。在处置一些涉政问题时,我们发现不少参与者是受敌对势力蒙蔽利用的,通过耐心细致教育转化,涉事人员幡然悔悟,反过来帮助开展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做好政治安全工作,既要有对敌人的霹雳手段,也要有对迷途群众的菩萨心肠,善于在斗争中分清敌我、精准施策。“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这是我们工作中应当坚持的基本策略。
  三、维护政治安全务必持续提升政治能力
  政治安全工作具有很强的敏感性、专业性,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首先要把握其中的政治因素,真正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
  提升政治判断力。涉政治因素的不一定都是政治安全问题,但哪些是政治安全问题,哪些不是政治安全问题?这就特别需要政治判断力和鉴别力。当前,世情国情社情舆情疫情交织,经济领域风险突出,社会矛盾纠纷凸显,群众诉求表达的意愿强烈,集访群访等现象时有发生。总体上看,这些大多反映的是利益诉求,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往往也有一些敌对势力借机生事,进行挑拨煽动,这就必须警惕和防范了。一事当前,如果不是政治安全问题,只是一般的人民内部矛盾,就不能泛化、扩大化,不能过于敏感。如果确实是政治安全问题,就决不能含糊,必须精准鉴别、精确判断、坚决处置。要坚持辩证思维,正确把握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看透事物的本质,从事物相互联系中发现潜在的涉政风险,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中洞察政治安全隐患。
  提升政治领悟力。维护政治安全,担的是政治责任。我们必须深刻领悟党中央关于政治安全的方针、部署,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学习、融会贯通,深刻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境外敌对势力惯常拿我们工作中一些小瑕疵乃至于一件正常事情,故意歪曲,无限扩大,煽动挑拨,蓄意制造党和人民的对立,妄图最终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党的执政地位。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一刻也不能离开人民。我们一定要始终立场坚定、时刻警惕,决不能跌入他们的话语陷阱,割裂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提升政治执行力。维护政治安全,关键还要抓落实、见行动,及时有效防范应对处置风险挑战。要坚持情报主导,强化预测预警预防,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点时段,加强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全周期全过程全要素掌握敌情,坚决不放过半点蛛丝马迹。强化政治担当,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时发现敌对势力的图谋,严密防范抵御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坚决把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坚决有效处置,不断健全政治安全体系机制,强化涉政风险防范应对,确保一旦有事,及早发现、有效处置、有力督办,决不让潜在隐患演变成现实风险、现实风险演变成现实危害。
  四、维护政治安全务必大力弘扬斗争精神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精神状态,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敢于斗争。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在逆境中崛起、在困境中重生,以强大的斗争精神克服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重重艰难险阻的历史。在新“赶考”路上,面对政治领域的严峻挑战和重大风险,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意识,加强斗争历练,始终保持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和胆魄。充分认识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决不能讳言斗争,更不能惧怕与敌对势力斗争,以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战斗姿态,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坚决挫败敌对势力的一切阴谋企图,不给他们任何机会、任何幻想。
  善于斗争。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练就善于斗争的智慧和艺术。要提升斗争本领,在维护政治安全的斗争一线经风雨、长见识、受磨砺,同错误思想、敌对势力、颠覆行为作斗争,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不断磨砺和提升斗争能力。注重斗争策略,讲究斗争方法,既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的硬功夫,又有借力发力、借势谋势、四两拨千斤的巧办法,在斗争中争取团结、谋求合作、实现共赢,全力化解政治安全领域风险。把法治作为防御政治安全风险的利器,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政治和意识形态问题,依法打击处理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稳准狠地打击敌人、震慑犯罪,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甘于奉献。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升西降”与“西强我弱”的态势将长期存在,维护政治安全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面对风险挑战,敢于亮剑、针锋相对,不惧怕成为敌对势力攻击的焦点、网络舆情的热点,把名利得失抛之脑后。要有勇于牺牲的精神,甘做无名英雄,立足岗位、坚守阵地,时刻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时刻做好牺牲的准备。一旦出现危及政治安全的风险,要豁得出、顶得上、靠得住,用热血铸就对党的绝对忠诚,用奉献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维护政治安全的成效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不移地做国家政权的捍卫者、人民利益的守护者、民族复兴的筑梦者。■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责任编辑:曾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