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与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7-02-03)

                                                                                                                               叶学平    夏 梁

    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当年5月初出台了《湖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总体方案》及五个配套行动方案,大力推进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分析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探索新路径,是深化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突破的重要前提。

  一、面临的新形势

  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我省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新问题,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一些新的形势,值得关注。

  (一)从三次产业来看,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依然最重,但农业与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开始显现。2016年,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围绕工业领域展开并取得明显成效。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省压减过剩钢铁产能338万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476万吨,化解过剩煤炭产能1011万吨,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去年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2.2%,延续了去年年初以来的下降趋势;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3.6%,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全省商品住房平均消化周期9.7个月,比2015年底减少5个月。但是,随着我省产业融合趋势的加强,市场对高质量农产品和高品质服务需求的增加,农业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显现,服务业对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上升,急需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三大产业领域联动推进,改变农业和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滞后的现状。

  (二)从五大任务来看,“加、减、乘、除”各有侧重,但受制于不同的约束因素。2016年,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法”主要在弥补市场发育、扶贫攻坚、对外开放、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和绿色发展等七大短板,其中扶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总体来看“加法”受到较强的资金要素投入限制;“减法”以推进简政放权和降低税费、人工、资源要素、物流、融资、外贸、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主,总体来看减去的总量可观(据测算降成本为我省企业带来红利800亿元以上),但由于市场主体数量庞大,市场个体获得感有限,另由于成本分摊机制尚未建立,因做“减法”而出现的人员、机构、资金等负担有待消化;“乘法”以创新驱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为主,目前我省在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在将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方面,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除法”以去钢铁煤炭产能、去工业企业和房地产库存、去工业企业杠杆等为主,如上所述成效显著,但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

  (三)从各地区各部门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分布不均,主攻方向有所差异。从各地区来看,武汉、襄阳和宜昌作为我省“一主两副”中心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重、难度大,但示范和带动作用强,这些地区重在通过综合改革提高整体竞争力和牵引力。恩施、随州、神农架林区等经济体量较小、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的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相对较少,如恩施州对照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要求,全国列入的8个去产能行业,仅有煤炭行业承担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且经初步调查未发现有僵尸企业。这些地区重在“补短板”,加强薄弱环节构建新的产业优势。从各部门来看,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主要集中在发改、经信、财政、税务、交通、土地、人社、金融等部门,这些“关键少数”部门的作为将对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起到重要影响。

  (四)从推进过程来看,部分供给侧改革举措落地难。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过程总体顺利,但也存在“最后一公里”现象:一是钢铁、煤炭、电石、水泥、化工等过剩产能比较集中的行业恰恰是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职工再就业或安置问题将成为当地政府一个重要现实挑战,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导致部分地区去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雷声大、雨点小。二是由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我省部分三、四线城市对去房地产库存并不积极,部分县市房地产库存至今居高不下。三是由于我省金融市场发展不足,去企业杠杆防金融风险导致许多金融机构只愿意贷款给国资背景的企业,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部分地区有加重趋势,一些企业只能求助于高息民间贷款,这与去杠杆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面临的新任务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省2017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结合湖北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我省在2017年应更加注重推进农业、实体经济、服务业等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注意巩固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

  (一)推进农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末,我省农业占GDP 比重已经下降到11.2%,但是农业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43.1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4%。因此,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不能仅仅从其生产绝对值来看,而应站在农业现代化对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的高度来认识。当前,我省农业面临产业内部结构不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融合机制不健全、生产成本较高、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较低等结构性问题,迫切需要转变以农产品产量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方式,“守底线、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与抓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等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注意的是,我省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地“去产能”,而是要保产能、提品质、增效益,更多地采用市场化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和市场供求关系。

  (二)推进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我省实体经济遇到了一些困难,突出表现在工业下行压力不减、民间投资断崖式下滑、企业经营依然困难等方面。2016年1-11月全省工业41个大行业中仅6个增加值环比增长;1-8月全省民间投资增长仅1.6%,比上年同期下降14.7个百分点;1-10月全省工业百元主营业务成本分别高于2015年同期、当年年初0.34、0.12元,高出全国0.1元,规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上升11.8%。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省实体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结构性问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乏力、战略新兴产业成长不足、创新驱动等新动能成长缓慢、支撑经济发展的先进制度供给稀缺等。因此,我省必须大力推进以降成本和补短板为主的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进一步降低税费、要素、物流、用地用能等显性成本,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隐性成本,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投资、生产、贸易等机会成本;另一方面,要大力弥补创新驱动短板,把依托成本的规模制造部分转移出去,把依靠创新驱动的高附加值环节引进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三)推进服务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前三季度,我省三次产业占比为12.1∶43.5∶44.4,发展阶段呈现出由工业化主导向工业化中后期、消费型并重转变的特征。目前,我省居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消费结构也随之快速升级并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但服务业总供给结构与总需求结构不匹配,资源错配问题突出,有钱买不到好产品,花钱得不到优质服务等情况较为普遍。针对这些情况,我省应适时启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改善消费环境,引导消费方式,重点发展大信息、大健康、大文化、大物流、分享经济、空港经济、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竞争力增强。

  (四)巩固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我省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一些成果受到挑战,需要巩固。去产能方面,虽然我省钢铁、煤炭等完成的比较好,但是近期煤炭、钢铁价格大幅回升,我省去产能工作仍面临挑战。去库存方面,虽然我省房地产库存下降较快,但由于2015年底以来武汉及其它部分城市房价大幅上涨,房地产新增库存存在一定压力,加之商业地产去化效果甚微,我省房地产库存仍然存在泡沫化风险。去杠杆方面,湖北通过债转股、先债后股等方式引导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美国加息、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去杠杆“有意愿,没能力”,银行也存在“坏杠杆难去,好杠杆难寻”的局面,增加了金融风险。降成本方面,税费、物流、劳动力等成本的下降空间越来越小,甚至有反弹的压力。补短板方面,部分地区精准扶贫脱贫对象存在返贫风险。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

  深化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改革路径,当前,我省应不断增强改革的内生动力,形成改革的倒逼机制,改进改革的评价方式,将改革成效转化为发展动力。

  (一)以营造中部最优供给生态环境为目标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千头万绪,务必要将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保持一致。当前,我省可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种政策工具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有利于”为评价标准,通过简政放权、市场化改革、法治化改革,不断丰富供给品种、提高供给品质、提升供给效率、完善供给配套,重点优化营商环境生态、政务服务生态、金融生态、实体经济成长生态,营造中部最优供给生态环境,在全国形成具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高地。

  (二)“撞击反射”推动重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题并增强改革的协同性。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省改革的综合性与配套性不断增强,各地各部门、各领域各环节必须出“实”招才能推动。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可以看出,我省金融、财税、土地、行政、法治、国企、产权等领域的改革是重中之重,绝大多数改革举措都涉及到与之相关的体制机制问题。因此,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当中,应当以这些重点领域的改革为突破口,“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撞击”改革短板,从而不断修正改革方案,不断完善改革配套,不断优化改革执行。通过这种“撞击反射”进一步提高改革的关联性、配套性和耦合性,形成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盘棋”。

  (三)通过转型升级、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可以促进发展,同时发展又可以倒逼改革。我省既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形成发展新动能,但同时也必须要通过后者对前者形成倒逼机制。当前,应当通过进一步加快冶金、石化、建材、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速度,加速发展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在发展中形成倒逼机制,以市场竞争、价格机制、国际规则、绿色环保等新标准,倒逼淘汰落后产能和去工业产成品库存,倒逼化解债务风险,倒逼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倒逼尽快弥补制度性短板。

  (四)引入第三方评价检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以落实中央有关指示精神和任务要求为遵循,并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加以贯彻执行。但是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由各部门推动,难免会出现因有损利益不愿改、怕担风险不敢改、能力有限不会改等情形,对下难以真正广纳民智,对上则可能报喜不报忧,从而使顶层设计在实施中打折扣。鉴于此,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尝试引入第三方评价促成效,在最大程度上增强改革的针对性,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