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动态/我省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等6则

(发布时间:2017-02-12)

    我省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省司改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司法体制改革决策部署,平稳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改革成效日益凸显。一是人员分类管理基本到位,全省“两院”完成人员分类定岗,投入一线的司法人力资源达到85%以上,建立了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和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书记员职务序列,招录3896名雇员制司法辅助人员输送到办案一线。二是司法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出台20余项配套制度,基本形成依法履责、依法担责、依法追责的司法责任制度体系。建立了各类司法人员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定了院庭长办案管理制度,监督机制更加健全,做到办案全程留痕,制定了办案业绩考评办法和责任认定及追究办法。三是司法人员职业待遇保障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完成方案起草、工资套改、汇总审核、资金拨付兑现等工作,省“两院”制定了绩效考核奖金分配办法和绩效考评办法。四是人财物省级统管改革基本完成,县级院“两长”由省委委托省委组织部管理,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由市州党委管理,将省内“两院”中央政法专项编制上划收归省编办统一管理,全省法院、检察院全面推行经费统一管理。

  省工商局高标准推进“两证整合”

  推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重要举措。省工商局认真贯彻落实工商总局“两证整合”试点工作部署,举全系统之力,推动改革精准落地、快见成效。精心组织,第一时间制定了成立专班、出台文件、升级系统、召开会议、举办培训、集中宣传等“五个一”工作方案,周密谋划部署。对照国家四部委文件,研究拟定全省“两证整合”实施方案,做到全省上下“一盘棋”,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精细落实,把加强部门衔接、完善配套措施、细化操作办法,作为推进“两证整合”的关键环节抓,主动与国税、地税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和配合协作,增大工作合力。将“三证合一”信息共享平台升级改造为“多证合一”信息共享平台。依托专线联网,与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实现跨部门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归集应用。开展“两证整合”登记业务视频培训。精准宣传,召开“两证整合”改革新闻通气会,邀请20余家中央驻汉和省级媒体,逐条解读“两证整合”改革政策,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并充分利用工商登记窗口、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

  省物价局发挥价格杠杆作用

  降低企业成本

  省物价局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以来直接减轻企业负担140亿元以上。一是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在落实核减涉企收费90项的基础上,自去年11月1日起,降低1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其中8项降为零,取消5项实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二是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率先在全国完成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任务,将大工业用电直接交易量扩大到近300亿千瓦时,调整大工业电价(由全国第8位降到第15位),调整一般工商业电价(由全国第1位降到第10位)。降低企业用气成本,全面实行工商业用气同价。三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取消高速公路通行费计提政策,对高速公路ETC用户和使用“通衢卡”货车实行优惠政策,降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维管费标准,取消高速公路路产损失赔偿中的8项收费。四是完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价格政策。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对符合条件执行大工业用电和一般工商业用电的互联网企业,给予补贴,取消大工业用电峰谷分时电价政策。运用价格手段促进调结构去产能,对淘汰类钢铁企业执行差别电价,对高耗能行业实行阶梯电价,全面执行脱硫、脱硝、除尘加价政策。

  荆门市推进行政审批进入“一时代”

  荆门市作为全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城市之一,2016年8月挂牌成立行政审批局,探索建立“一窗受理、一章审批、一站服务、一次评估、一网运行、一门通办”的“六个一”的运行模式,行政审批进入“一枚印章管审批”的“一时代”。整合职能,将26个部门承担的108项行政审批职责划入市行政审批局,使用“市行政审批局”一枚印章。优化流程,审批流程由原来的“窗口受理、科长审核、局长审批、窗口办结”等多个环节精减为“窗口受理、科长审批办结”两个环节。一窗通办,审批流程由“窗口工作人员受理+首席代表核准”调整为受理、审查办结“一人办结”,将审批事项归并为项目审批、施工许可、勘查验收、环保安全、市场服务和社会事务六类综合办理,实现“一窗通办”。“一网”运行,建立政务服务“全市一网”,建立多部门网上并联审批平台,研发建设新型网上审批平台,建立政府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市县一网”互联互通。拓展功能,着力推进电子信息化建设,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导办帮办台,新增11项行政审批配套服务事项,纳入11项便民服务事项,做到便民服务“一站式”。

  仙桃市用改革破解城区“入学难”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仙桃市城区平均每年增加3000名左右学龄少年儿童,城区上学难尤其是上小学难问题日益凸显。为破解这一难题,仙桃市大胆探索,千方百计扩充城区教育资源,城区就学难的问题有效缓解。一是开展校企合作,新建优质学校,探索“政府规划引导、企业投资兴建、产权无偿移交、优质学校管办”校企合作办学的新路径,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1.7亿元,新建了5所公办学校,这些学校提供了8000个学位。二是推出“三制”改革,振兴薄弱学校,在城区3个办事处,实行学区制管理,在强弱学校之间实行“一校制”改革,在城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开展“联校协作”,促进校际间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三是引进社会资本,发展民办教育,引进浙江荣怀集团、海南天诚投资有限公司,引导本土的仙源学校、精英学校等五所省五星级民办学校投资发展义务教育,已提供学位25000个,弥补了公办教育资源不足。四是实施改造工程,盘活存量资源,将闲置的原仙桃五中改建成沔阳小学,原兴华高中改建成干河小学,原复读中心改建成新生街小学分校,原电大改建并入仙桃二中,原粮校改建为实验初中,共提供了6500个义务教育学位。

  武汉市武昌区法院探索刑事速裁模式

  武汉市武昌区法院是湖北省第一批四家探索刑事速裁模式试点法院之一。经过探索实践,该院形成了完善的刑事速裁程序工作机制和审理模式。制定专门立案流程,实现“四个当天”,立案庭在接收检察机关建议适用刑事速裁程序审理的案件时,通知承办速裁案件法官的书记员到场共同审核移送的案件材料;经审核符合立案要求的案件,立案庭立即录入系统进行立案,并当场移交给承办速裁案件法官的书记员;随后再由立案庭与刑事审判庭的内勤完善立案、移送、收案、分案相关手续,实现当天审查、当天立案、当天移交、当天分案。实行专人专审制度,实现“四个当庭”,选调审判人员和审判辅助人员充实刑事审判庭,实行副庭长负责、专人审理的工作模式,探索施行“集中受理、集中办案、集中开庭”的工作机制,实现速裁案件当庭审查、当庭裁判、当庭送达、当庭结案。探索远程视频开庭,实现“四个便利”,建立了法院、检察院和看守所三方远程视频审讯系统,对被告人在押的刑事速裁案件,充分应用该系统进行远程开庭审理,并结合电子签章技术,确保裁判文书当庭送达,起到了便利公诉人出庭、便利法警押解、便利被告人受审、便利法院送达的积极作用。■

  本栏目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