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努力书写新时代湖北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8-06-06)

  中共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省政府国防科工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创了军民融合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赋予了军民融合发展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完善、系统的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融合理念逐步增强,实践探索逐步深入,融合效益逐步显现,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家战略、具有湖北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子。
  一、加强战略引领,着力在“统”字上下功夫
  军民融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善于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问题。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统筹领导力量。近年来,湖北省先后成立了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省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专项领导小组,有效加强了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2017年,比照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设立,省委成立了湖北省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统筹协调推进全省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工作规则及近期工作要点等文件。目前,我们正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要求,加快建立纵向贯通、横向协同、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决策部署在湖北落地见效。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统筹政策规划。湖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对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做出了专门部署,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省政府把军民融合发展纳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任务强力推进。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联合出台关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在规划、资金、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引导支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政策措施。我们将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海洋强国、航天强国、“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军工经济和地方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实施湖北军民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发挥好军民融合对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支撑拉动作用,在深度融合中实现经济建设国防效益最大化和国防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是强化比较优势,进一步统筹优势资源。湖北作为工业大省、科教大省、军工大省、军需大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战略资源,在船舶、航天、航空等行业领域人才聚集度高,研发创新能力强,产业特色鲜明。我们将继续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整合资源,着力促进以人才为核心的要素双向流动,实现共建共享共用;着力推进军地协同创新,积极申报国家(湖北)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着力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光电子信息、北斗导航等优势产业,努力把军民融合产业打造成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着力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整体支撑能力;着力推动后备力量专项发展,探索建立新型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构建军民融合、平战一体的国防动员体系。
  二、加强军地协同,着力在“融”字上做文章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不断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做好产业发展融合文章。结合我省军工、产业、科技的比较优势,聚焦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光电子信息、民用航空、商业航天等军民融合特征突出的重点产业领域,大力谋划和推进重大军民融合产业化项目,积极培育军民融合发展新引擎。建立动态管理的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库,根据项目成熟度,建立责任清晰、要求明确的项目推进工作方案,确保项目落地见效。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项目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之一;海洋核动力平台项目被列为国家能源科技重大示范工程;北斗产业发展取得了三项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武汉光谷激光科技园、荆门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装备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
  二是突出协同创新,做好科技创新融合文章。依托湖北科教资源和军工科技两个优势,积极促进军工与高校之间、国有军工与民营企业之间、省内外相关科研创新机构之间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要素的融合共享,探索建立多方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机构或产业联盟,面向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个需求方向开展协同创新活动。先后成立“雷达技术军民融合武汉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湖北数据与应用中心”“湖北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湖北省航天动力与材料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指导成立湖北省船用LNG装备产业联盟、湖北省隐身材料产业联盟、湖北省军民融合激光产业联盟、武汉·光谷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成了湖北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协同创新平台机构,为我省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
  三是贯彻国防要求,做好基础设施融合文章。湖北在战时支前、人民防空、联勤保障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负有重大责任。我们按照军队社会化保障的要求,大力支持企事业单位与军队生活服务、工程建设、装备维修等活动,先后拿出10亿元资金支持驻鄂部队建设。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盘活用好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增量资源,坚持把军民融合发展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推动形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军地需求、公共设施建设兼构人防工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共用、国防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地方发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融合发展的格局。加强与武汉联勤保障基地的联系,利用湖北的交通、物流等资源为部队提供联勤保障服务。
  三、加强改革创新,着力在“新”字上求突破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拓展发展空间,探索湖北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模式,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在构建新机制上求突破。着力完善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动航天科工、中船重工等央企军工集团与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公司、省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等组建湖北航天高投光电子产业投资基金、湖北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投资基金、长江航天产业投资基金等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参与湖北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建设。着力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和航天云网等网络平台的对接合作,积极组织军工企事业单位、民营高科技企业、在鄂高校院所开展军地需求对接、民技军用推介等活动,努力畅通军民融合信息共享渠道。着力完善军工领域开放式发展新体制,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促成高德红外公司全资收购地方重点保军单位湖北汉丹机电有限公司;严格落实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分类管理制度,缩小许可管理范围,降低“民参军”政策门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的民口单位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
  二是紧跟形势发展,在拓展新领域上求突破。适应当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海洋、太空、网络等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以推进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推广为抓手,围绕道路交通、农林估产、地质勘察、矿区监测、公共安全、湖泊监测、环境保护等开展示范应用,加速培育卫星应用产业。大力推进北斗产业发展,建立北斗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国率先出台专项发展规划和支持意见,着力核心技术突破,初步形成了以高精度位置服务为切入点,以“一张网”“一张图”“一个端”核心的北斗产业链。支撑海洋领域建设,积极推动海洋核动力平台、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装备、深海空间站等项目建设,发展深海探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等装备和系统,以军带民、以民促军,推动相关装备制造与产业发展。我们将紧盯面向未来市场的前沿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技术,做好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储备,大力谋划一批、跟进研究一批、加快建设一批,努力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生力军。
  三是大胆开拓创新,在探索新模式上求突破。2017年,中国航天三江集团首次商业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一箭三星”准确入轨,这是我国商业航天新时代,也是湖北军民融合发展的新突破,为我们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模式树立了标杆、积累了经验。目前,航天科工集团研发的“虹云工程”卫星项目已与湖北省国土、农业等部门开展需求对接。我们将不断探索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模式,支持政府投资平台公司参与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巩固和提升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商业模式;扶持一批掌握军民两用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中小企业,通过承担国家军品项目,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和军工单位建设军民融合科技孵化器,支持高精尖军工科研成果和产品向民用转化,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品牌和军民融合型企业集团。
  四、加强任务落实,着力在“深”字上见实效
  任务越是艰巨,越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真抓实干。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履行职责,把工作做实做细,努力推动湖北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走在前列。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凝聚融合发展思想共识。围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项中心工作,不断拓展宣传“广度”、加大宣传“密度”、挖掘宣传“深度”,在省内外营造了关心支持军民融合发展的浓厚氛围。先后组织举办“习近平军民融合思想研讨会”“全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专题研讨班”,着力学深悟透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明确“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等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为做好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打牢思想根基。积极与主流媒体对接,联合湖北日报策划“军民融合——身边神兵利器”“幸福的奋斗者——走进’大国重器’总设计师”“中国航天日”等系列主题宣传报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对当前军民融合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汇聚全社会关心支持军民融合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二是加强战略合作,集聚融合发展强大动能。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互通、互动、互补,我们广泛开展战略合作,汇聚形成了加快军民融合发展的强大动能。省政府先后与国家国防科工局、海军工程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在支持湖北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改革试点、建设国防特色学科、共建国防重点实验室、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及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开展军民融合重大工程重大示范项目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与航天科工、中船重工、航空工业、兵器装备等军工集团公司战略合作关系,谋划和争取了一批国家军工投资项目和军民融合产业化项目在湖北投资建设,为支撑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项目支撑。
  三是加强工作协同,汇聚融合发展工作合力。军民融合涉及范围广、牵扯部门多、协调难度大,我们着力建立健全协调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工作协同机制。积极开展业务工作衔接,建立军民两用技术成果项目库和交易平台,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利用省内科研仪器设施网络管理平台推动国防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十二五”为省内一批海工装备、高附加值船舶方面的重大创新研制项目争取国家超14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综合协调和督导落实,督促政府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在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制定军民融合规划和政策、促进军民融合信息和资源共享、支持军民融合园区和项目发展等方面协力推进、争取实效。■
  相关链接
  中共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成立
  5月16日,中共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委军民融合办”)在汉揭牌成立。自此,该办作为一个全新机构正式运转,开启我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征程。
  根据中央编办批复意见和省委决定,设立中共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加挂“湖北省人民政府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牌子,作为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规格正厅级,列省委工作机构序列。
  省委军民融合办负责人表示,新机构的设立,充分彰显了省委、省政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信心。省委军民融合办和省人民政府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这种新体制在全国军民融合机构中属于首创,有利于实现跨军地、跨部门、跨领域的高效治理。
  省委军民融合办成立后,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健全完善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政策法规建设,加强组织协调和督办检查。省委军民融合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全体党员干部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全力推动湖北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我省是军工大省、军需大省、科教大省、工业大省。“十三五”期间,我省将重点实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基础设施共建、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协同创新、国防动员建设、服务平台构建等“六大工程”,大力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光电子信息、北斗导航等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推进一批军民融合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
  (消息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