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依法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创新

(发布时间:2018-10-03)

大冶市改革办

  2015年,大冶市在茗山乡华若村试点开展“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基层治理改革。改革前,华若村是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省级重点贫困村,信访矛盾突出。改革后,华若村由后进变先进,集体经济从无到有达到15万余元,连续两年“零非访”。
  一、依法重组自治单元,为群众“搭舞台”。在保持村委会设置格局稳定的前提下,尊重群众意愿,以利益趋同、需求相近为原则,以自然村(湾)为基础,将全市322个行政村划分为2609个村庄,并以村庄为新的自治单元,同步组建村庄理事会和依法调整村民小组,理事会长原则上兼任村民小组长,为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搭建了新平台。村民小组由过去“组长管”变成了“村庄理事会自治”,拥有共同利益、共同需求的村庄理事会成为激活乡村自治的体制基础,有效促进了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汇聚乡村先进力量,让群众“唱主角”。按照“一户一票”的方式,将政治上先进的农民党员、经济上先进的致富能手、社会治理上先进的德高望重乡贤等三支先进力量,推选进入理事会。根据村庄人口比例由村级党组织确定村庄理事会成员人数,一般3-7名。目前,全市村庄理事会成员达1.13万人,一个行政村直接参与治理的力量平均达到60人左右,跟过去村组干部5-10人相比,基层治理力量成倍数增长。三支先进力量汇聚理事会,群众工作能力大大增强,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成为一种常态。
  三、规范自治运行,把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理事会办事坚持走群众路线,干什么由群众提议,怎么干由理事会商议、户代表会决议、向群众公开,能不能干由村级党组织把关审定,过程由群众、组织、纪律、法律“四位一体”监督,干得好不好由村“两委”和群众考评。两年多来,在镇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各村庄采取“理事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产业,形成了“一会一品”;群众自发筹资筹劳完成村庄整治项目,新农村建设实现了“等人建”到“我要建、自己建”的转变;引导群众变“祠堂礼堂”为“学堂讲堂”,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过去“政府管不好、干部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矛盾纠纷,多数在村庄理事会得到解决,实现了“小事不出理事会,大事不出村委会”。
  四、强化激励保障,让群众“有干劲”。探索“两培一选”机制,“把优秀理事会成员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理事会长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选拔进入乡镇干部队伍”。2017年以来,全市村庄理事会成员递交入党申请书1035人,目前理事会党员达2857人;37名优秀理事会成员进入村“两委”任职,12名优秀理事会长当选村支部书记;5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进入乡镇党委班子。建立市镇村三级激励机制,对工作突出的理事会和成员通报表扬,2017年以来,市镇村三级表彰优秀村庄理事会336个、优秀村庄理事会成员565人。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市财政整合1亿元的奖补资金,按照群众“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市政府配套“1∶1”比例进行奖补,先建后补、有建才补、多建多补。过去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大多是政府“包办”,没有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政府建群众看、不买账还扯皮;如今村庄理事会采取“自下而上”决策,公益事业征求群众意见,调动了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群众建政府补、得实惠都满意。■
  本栏目策划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