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让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最强引擎

(发布时间:2016-12-17)

                                                                                                                  ——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副厅长王东风

                                                                                                                                本刊记者 姜晓晓

  2012年,省第十次党代会将“创新湖北”作为“五个湖北”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着力提升经济发展动力的突出表现,是建设富强湖北、幸福湖北的有利保证。发挥科技创新在“创新湖北”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是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湖北实现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目标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全省科技创新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新进展?新常态下,我省科技创新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副厅长王东风。

  新常态赋予科技战线重大历史使命

  记者:湖北是科技资源大省,科技人才群英荟萃,科技成果众多。在经济新常态下,湖北应该如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加快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王东风: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地位。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明确要求“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要深入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科技与产业无缝对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今年全省经济工作会明确将“依靠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列为2015年全省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是由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决定的。

  可以说,新常态赋予科技战线重大历史使命。湖北缺煤、少气、乏电,在要素驱动时期,这是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但我省拥有突出的科技资源优势,经济发展转入创新驱动之后,创新资源优势和科技创新实力就成为我省适应新常态、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切实增强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审视工作现状,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着力适应新常态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通过科技系统应有的担当和作为,为湖北转型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科技部门的管理理念和调控方式需要作出怎样的改变?

  王东风: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全省科技系统必须清醒认识肩负的历史责任,以应有的担当和智慧,深入思考、主动谋划,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遵循科技规律和市场规律,积极探索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工作举措,充分激发和释放全省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在三个“进一步”上下功夫。

  一是进一步更新思维理念。要以市场思维来谋划和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确定研发方向、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各方动力、转化创新成果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做到以市场需求确定技术创新方向,用市场机制集聚各种创新资源,按市场原则推进成果应用并保障各方主体的权益。要树立跨界思维,注重新技术革命在推动产业融合、业态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多领域合作创新,推进技术创新、商务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深度融合。

  二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要强化服务意识,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主动调研、发现、对接各类创新主体在政策、项目、资金、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使我们的工作“重心下沉”、“战线前移”,真正将服务职能向一线延伸。要改进服务方式,更加注重提供“务实性”服务,在确保服务程序规范、精细、公开、透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全省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等重大关键问题的深入研究和系统推进,加大各项工作“抓落实”的力度。

  三是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要以“上下联动”来提升工作效率。进一步强化系统意识,突出核心职能,建立联动机制,围绕总体目标加强力量集成和资源整合,增强系统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要以“横向协作”来提升工作效率。各级科技行政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教育、发改、财政、经信、农业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促进科技创新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促进科技政策和科技项目“落地”。

  体制机制创新突破藩篱

  记者:现阶段,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哪些挑战?

  王东风:我们要正视“四大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缺乏;二是技术创新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三是创新成果转化不畅;四是创新和创业环境不优。应当看到,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动力转换和发展转型,才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的引擎。

  记者:针对目前的现状,我们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工作中应该注意什么?

  王东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键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首先,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手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就要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调动企业科技投入和创新的积极性。政府部门也要“有所为”,包括搞好科学规划、完善政策引导、创造良好环境等。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又要构建起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第二,要处理好研发与转化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它只有与经济结合起来才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目前,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企业做得相对好一些,而高校、科研机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政府,要发挥好“有形之手”的作用,千方百计打通科技和经济转化的通道,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成果充分显现,彻底解决科技投入与成果产出不相称的矛盾。

  记者:我省在强化政策保障、释放成果转化动力方面,进行了哪些尝试?成效如何?

  王东风:2013年12月18日,省政府制定出台了《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简称“科技十条”)。主要涉及科技成果类无形资产处置方式、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人事管理政策、科技人员职称评审中指标体系等四项改革。2014年,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地税局、省知识产权局、省检察院等分别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湖北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资产处置与收益分配实施细则》、《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细则》等6项实施细则,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执行中需要对科技成果类无形资产转化的资产处置和收益分配、组织人事制度、税收管理、工商登记、执法监督、法律保障等系列政策进行了系统设计,以解决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协调性问题,确保“科技十条”真正落到实处。

  “科技十条”及6个实施细则掀起了我省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化的新高潮。2014年,全省登记重大科技成果1778项,同比增长9.7%;技术合同成交额601.7亿元,同比增长43.6%。据不完全统计,自“科技十条”实施以来,在鄂高校院所出台相关政策38项,新创办企业243家,转化科研成果853项。

  记者:我省在引导企业成为创新驱动的主导者方面推出了哪些具体举措?

  王东风: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我们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创新能力建设入手,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同时,围绕企业需求,对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技术测试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企业,支持企业创新行为。完善高校、科研院所及民办科研机构的创新服务机制建设,加快科研院所的科研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针对我省企业创新主体发育不够的问题,启动实施“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核心载体,着力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成本,扩大科技创业承载空间。全面创新工作机制,引导设备、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全方位服务科技创业,系统优化科技创业条件。设立“湖北省大学生科技创业专项”,重点扶持大学生、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留鄂创新创业。在全省各地举办22场“科技政策企业行”宣讲活动,培训1万余人,带动形成了全省各地支持科技创业的良好氛围。2014年,全省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创历史最好成绩,增量和总量均居中部第一;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超过2700家,实现两年翻番,跃居中部第一;全省孵化器新增在孵企业2478家,大幅超过年初预计数;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国家创新基金资助超过1.5亿元,位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

  记者:我们知道,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既离不开政府的“真金白银”,更要借助政策引导和机制作用,我省在改革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上,都有哪些突破和创新?

  王东风: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省科技厅优化整合财政科技项目类别和支持重点,探索建立完善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在原省创投引导基金的基础上,整合现有1个亿的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补充注入省创投引导基金,重点选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支持。我们统筹运用事前投入、目标奖励、事后补助、财政资金有偿使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通过竞争分配财政科技资金,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资金的放大效应和示范作用。

  科技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记者:从您的介绍来看,近年来我省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能否简要介绍一下科技创新在支撑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东风:2014年,有这样一组数据令人欣喜,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4451.16亿元,同比增长14.8%,占GDP比重达到16.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个百分点,为全省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作出了积极贡献。这组数据反映出我省对科技投入的持续增加,是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对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贡献的不断提升,科技体制改革“红利”正在不断释放。

  记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东风: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高新技术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新突破。在激光领域,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数控联合开发的全汉产激光切割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占领了国内激光装备主要市场。在先进制造领域,奋进智能机器公司的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器综合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光通信领域,烽火集团的超大容量光传输技术再次刷新我国光传输最高纪录,进入世界最前沿,被评为“2014中国十大科技成果”。在电子信息领域,高德红外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首次量产,实现了核心器件替代进口。在北斗应用领域,武汉大学的广域实时精密定位关键技术首次实现米级差分导航与厘米级实时动态定位,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广域实时精密定位服务系统。

  二是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生物育种、良种配套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和安全等领域取得一批源头技术创新成果,新认定农作物新品种97个、鉴定先进农业科技成果68项。在水稻、蔬菜、畜禽、油菜、水产等重点领域,转化应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54项。荆门、十堰争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初审,全省农业科技园区在园企业突破750家,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大力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选聘、培训农技专家、乡村信息员1250余人。

  三是创新成果更多惠及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在卫生健康、节能环保、资源开发等领域,成功研发并推广应用100多项先进技术,新认定15家省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3家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国家GAP(生产管理规范)认证。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超过17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

  四是重点产业国际科技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先进制造、磷资源、畜禽、医联网等重点产业加强出访交流、项目洽谈与引智引技,与美、俄、泰等国新签订一批科技合作协议。围绕光电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和资源环境等学科、产业,加大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建设力度,牵头成立全国光电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新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家,新认定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0家。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8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

  记者: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省的大背景下,对于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厅有哪些进一步的考虑?

  王东风:围绕政策体系、工作机制、成果转化、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等方面,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一是大力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从2015年起,省科技厅将在全省范围内特别是在各市县,全面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按照“出成果、促转化”总要求,聚焦省内成果,联动科技系统,突出市场导向,支撑区域发展,坚持全省科技系统、高校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上下联动,高校院所负责筛选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县市科技局负责筛选技术需求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负责搭建成果转化对接桥梁、省科技厅各处室全面负责县市企业与高校的联络协调工作。通过3年的建设,力争到2017年,组织3000项我省高校的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省内企业转化,将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核心区。

  二是继续实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按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主线,定位“走在全国前列”,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发展规律,全面掌握湖北科技创新的现状,理清未来3-5年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路、方向和重点,为建设系统完备、重点突出、措施可行、运行高效的省域科技创新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撑。

  三是建立科技创新调查制度。创造有利条件,定期开展我省创新活动统计调查,全面、客观地监测、评价我省的创新状况,准确测算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为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进程,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提供支撑和服务。开展创新活动统计调查。研制创新活动统计调查方案,组织开展区域、企业、创新平台、中介机构等创新活动统计调查,加工整理现有科技、经济和社会统计与创新有关的数据。今年主要制定完善湖北科技创新调查制度,研究提出创新能力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四是建立科技报告制度。参照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以国家科技报告体系建设为目标,以服务自主创新为指导,以促进科技报告规范产生、持续积累、集中收藏和开放共享为主线,充分利用现有机构和渠道,在借鉴国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适合我省实际的科技报告组织管理机构和开放共享机制,形成规范、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到2016年底,基本形成省级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的统一呈交、集中收藏、规范管理和共享使用的体系。

  五是推进科技条件资源共享立法。为了解决我省利用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科技条件资源在使用上存在的“分散、封闭、重复”等突出问题,提高科技条件资源的使用效率,2015年,我厅要继续修改完善《湖北省科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办法》,并向省政府法制办报送2015年度立法申请,争取早日通过人大立法。

  六是大力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出台我省贯彻落实的意见。研究部署和培育壮大我省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促进我省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国际化,为我省创建创新型省份试点、构建中部战略支点提供重要保障。■

  责任编辑:筱 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