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布时间:2016-12-17)

                                                                                                                         ——访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

                                                                                                                               本刊记者 姜晓晓

  教育改革,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国家未来,牵一发而动全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明了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的大方向,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也多次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这为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注入了更大的信心。

  然而,教育改革,“知易行难”,改革将从何突破?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如何解决教育领域深层次的问题与障碍?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同志。

  明确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主攻方向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曾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三中全会又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列为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我省教育部门如何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刘传铁:深化教育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立德树人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帮助学生打牢共同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今年秋季开始,我们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诵读经典——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育活动,正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具体体现。

  记者:我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刘传铁:深化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教育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形成具有湖北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记者:围绕这个目标,改革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刘传铁:深化教育改革要围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增强活力三大任务展开。一是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我们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拓宽人才成才通道。深化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二是要改革资源配置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既要善用政策手段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又要更加重视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要将教育资源更多地向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困难群体倾斜,健全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三是改革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增强教育活力。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努力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

  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记者:当前,我省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仍然不平衡,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迅速但与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省教育部门将如何落实基本教育政策,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刘传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为此,我们将坚持“扶贫”、“扶弱”的工作思路,实行“五个统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是统筹教学条件。坚持项目、资金向农村地区倾斜,着力改善农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近3年来,我省累计筹集资金141亿多元,通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工程,新建或改(扩)建校舍面积1200多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统筹教师配置。在全国率先实行省级统筹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从2012年起,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进教师,实行全省统招统派、经费省级负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学校使用。

  三是统筹学校布局。编制完成全省中小学布局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人口变化预测、教育承载力,统筹布局县域内城乡学校。恢复500多个教学点,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分配向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

  四是统筹招生政策。将优质高中的招生指令性计划按比例分配到县域内初中,2014年全省优质高中分配生比例达到70%。落实高考惠民政策,去年,全省共有2664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高考,3333名农村考生、贫困地区考生通过“专项计划”顺利考上大学。

  五是统筹数字资源。推进城乡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2014年,实现全省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

  记者:我省如何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减负”等教育热点问题?

  刘传铁:义务教育的“择校”问题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要解决的一个重点。近年来,我们采取“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推进”的思路,努力缓解“择校热”问题。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一方面,推进教师合理流动。“择校”问题说到底是“择教师”,今年,我们会同省编办、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20%。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以国家赋予我省教育信息化试点省份为契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着力解决好一些学校(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问题。与此同时,规范招生行为。出台《湖北省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实施办法》,2014年,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行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我们还搭建了全省小学升入初中招生管理网络平台,建立教育部门、学生、家长、社会广泛参与和共同监督的入学招生工作机制。

  针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我们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采取“五严”的办法,解决“减负”问题。一是严格开设课程。要求中小学按国家要求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不得延长教学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特别强调,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二是严格控制作业量。去年,省教育厅出台《关于保障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九项规定》,对中小学课外作业量作出明确规定:小学1-2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3-4年级每天不超过30分钟,5-6年级不超过45分钟;初中每天不超过90分钟。三是严格控制补课。严禁学校组织学生节假日、晚自习集体补课,尤其对个别教师“课堂内容课外补”的现象进行重点治理。四是严格控制教辅资材。实行教辅材料“一科一辅”政策,任一学段任一个学科只向学生推荐一套教辅材料。五是严格监督管理。建立“阳光减负”监管平台,在全省开展中小学“阳光减负万里行”活动,开展暑期违规补课专项检查,强化执纪问责,严肃查处违规补课行为。

  记者: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我省的考试招生制度将进行哪些调整和改革?

  刘传铁: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社会高度关注。国务院印发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并确定从2014年开始,在上海、浙江先行开展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

  今年5月25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现已报教育部备案。同时,起草了《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湖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两个配套政策文件。根据国家统一要求,我省将于2017年在秋季高一入学新生中全面实行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教育规律、顺应时代要求、具有湖北特色的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

  新的考试招生制度与现行高考制度相比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高考不分文理科,语文、数学、外语从2016年起由国家统一命题;二是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录取时选最好的一次成绩;三是高考录取是“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其中文化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科和考生自主选择的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科成绩构成(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关于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录取总成绩的具体操作办法我省将根据教育部要求另行制订。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出实招

  记者: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省在统筹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上将采取哪些举措?

  刘传铁: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必须进一步加大省级政府对省域内高等教育的统筹力度,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加快推进高教强省建设。为此,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统筹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目前,我们已编制完成《湖北省“十三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将根据湖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高校布局结构。二是统筹推进在鄂部委高校与省属高校联动发展。深化省部共建,重点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争创世界高水平大学。积极支持其他部委属高校争创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继续实施“部省高校对口支持合作计划”,激活部属高校优质资源,支持省属高校特色发展,整体提升全省高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三是统筹推进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协调发展。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优化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环境,落实好民办高校自主确定专业学费标准、自主确定招生计划、自主确定专业招生批次、自主设置和调整专业等“四自主”政策。四是统筹推进高等学校分层分类发展。研究提出我省地方高校分类发展标准,按照一定比例划分确定研究型与应用型高等学校,一校一策,引导高校准确定位,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五是统筹推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化以用立业的理念,提升高校创新服务能力。定期发布“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湖北省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湖北省高校专业预警报告”,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招生规模、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六是统筹推进高等教育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高校生均拨款制度,健全高等教育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的多渠道筹措经费机制。推进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教师分类评聘和管理办法,将教师分为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和社会服务与推广型,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七是统筹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的若干意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高校党委在办学治校中的主体责任,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教书育人目标的实现。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加快高校章程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到2015年底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八是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研究制定《关于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意见》,促进高校依法自主办学、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将职业教育真正办成民生教育

  记者:围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我省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成效如何?

  刘传铁:职业教育是教育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抓职业教育就是抓民生抓发展。2014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围绕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四个方面共29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新举措,职业教育迎来了黄金机遇期。一年多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加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对省直部门举办的10余所中等职业学校提出调整整合方案,会同省审计厅、省编办完成了相关学校清产核资等审计工作以及编制、机构的审核调整工作。目前,部分学校已通过合并、划转等方式进行了整合。二是推进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和完善中职毕业生升高职的“技能高考”,开展初中毕业生“五年制”高职和“3+2”分段培养招生制度改革,确定10所高职院校与15所本科高校开展“3+2”分段培养普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试点,初步构建起中职与高职衔接、职业教与普教融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三是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组建省级行业性职教集团34个,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集团化服务行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围绕湖北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立项建设9大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25个品牌专业和46个特色专业。四是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遴选确定23所省属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在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着力培养适应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五是建立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落实省属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标准,2014年平均达到5600元;首次按生均1200元的标准,制定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改革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记者:请您谈谈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思考?

  刘传铁:虽然我省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人民群众对教育还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而且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把握改革方向。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到2020年“率先建成教育强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结合编制“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精心设计,科学谋划,制定好今后五年我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方案》。要树立改革的大局观,要用系统思维、全局意识、全球视野认识改革,用普遍联系观点设计改革,把湖北教育放到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放到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要树立改革的群众观,广集民智,充分听取群众对教育改革的意见建议,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

  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实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着力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和广大师生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改革的实效性。要出实招硬招,真正推出叫得响、立得住、人民群众认可的改革举措,让人民群众分享教育改革“红利”。

  三是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改革合力。把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注重各级各类教育的相互联系及教育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注重上下左右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和改革政策措施的相互促进,防止教育改革“碎片化”。要充分释放基层和学校的改革潜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积极推进“两市两高校”(武汉市、仙桃市、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和其他一些单项改革试点,鼓励先行先试,大胆突破。注重发挥广大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改革的内生动力,把教育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责任编辑:筱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