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把改革作为赢得发展的“关键一招”

(发布时间:2016-12-17)

                                                                                                                                     李 恒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松滋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赢得发展先机的“关键一招”,精准发力,纵深推进,产生了全方位的“蝴蝶效应”。2014年,全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均进入全省县域前二十强,综合实力连续多年稳居荆州第一。

  一、 立足现实谋划

  1. 立足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破除思想上的“闭关自守”,倒逼干部“走出去”,我们将“两个唯一”(招商引资是唯一选择、项目建设是唯一载体)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为优化行政审批环境,放开市场准入,释放市场活力,我们全面推行“负面清单”制。

  2. 立足增进民生福祉。我们努力探寻民生与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优先谋划惠民改革项目。通过建立生态政绩考核体系,倒逼干部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必须作为。去年以来,我们集中开展了洈水环境治理,启动了引洈济城项目,受到群众普遍欢迎;通过改革政府投资体制,构建民生投入增长机制。今年以来,我们又开展了小南海湖片区环境综合治理、城市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五大项目;同时,通过狠抓基础教育、公立医院、社会治理、户籍制度等改革,稳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3. 立足争夺未来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借助中央推出的“11个工程包”“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机遇,深化产业发展机制改革,构建“五业并举”的现代工业体系,加快建设特色“工业新城”;借助国家“一带一区”战略(松滋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叠加区域),加快建设开放式“口岸江城”;借助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机遇,强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

  二、 精准聚焦攻坚

  1. 着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管“权”。把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努力打造荆州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成本最低、发展环境最优的县域。一是推行“三个清单”。按照“审批事项进清单、清单之外无审批”的原则,编制行政审批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公布本级行政审批目录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二是构建“三大平台”。依托政务服务中心,搭建投资、建设项目联审联办平台,企业登记“三证合一”平台,实行“一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的联合审批制。三是完善“三种机制”。建立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收费事项动态管理机制,审批工作全程监管机制,政务服务工作标准化管理机制,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2. 着力推进机构改革减“负”。一是整合机构。将职能相近的机构进行整合,使公共服务职能更加集中。如农办、农业局、水产局、能源办得到整合,大农业格局初步形成。二是划转职能。如将工商、质监、农业、卫计、商务等5部门涉及食药监管的职权集中划转到食药局,创建了荆州首家县级公共检验检测平台。三是集并职能。如成立城管委,组建新的城管局,形成“委领导、局为主、成员单位配合”的大城管工作格局。去年以来,我们已完成13项机构改革调整工作,共精简机构11个,精简内设机构29个,精简编制30个。

  3. 着力推进经济领域体制改革聚“钱”。我们积极推动工商注册资本登记、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等改革,不断激发各类资本的投资动力。一是发展市场主体。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即“先照后证”,将3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二是搭建融资平台。我们筹资设立了专项风险补偿基金,开展“助工贷”“助农贷”业务,为小微工业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辟了融资新渠道;通过创新搭建城投和金投公司,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在多个项目上开展合作,为助推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三是深化财税改革。作为全省预算绩效管理联系点之一,我们扎实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初步形成了“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责任倒逼机制。去年以来,我市通过邮政业、电信业“营改增”扩围改革,税收同比增加1057万元;通过实施“先税后登”“先税后证”等征管改革,税收收入明显增加,征管质效显著提升。

  三、 先行先试突破

  1. 把农业农村改革挺在前面。去年以来,我们按照“确实权、颁铁证、树样板、出精品”的总要求,积极开展农地确权试点改革。目前全市254个村已全部完成基础性工作;我们在全省率先探索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办法,积极推广“农户联保贷款”“行业协会+联保基金+银行信贷”“公司+基地+农户”等适合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信用贷款模式,在荆州率先实现了土地经营权贷款“零突破”;积极探索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试点改革,设置五大类服务性岗位,构建了财政奖补、分级负担的村级经费投入长效机制。

  2. 敢于结合实际勇开先河。机构改革方面,去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大胆将残联和民政合并,在全国首开先河,也引发了较大争议。但我们没有止步,而是用改革的成效回应各方质疑。事实证明,两部门合并后,将原残联分散在不同岗位的人员全部整合到一起,既提高了精准助残的实效,又实现了两家信息共享、资源统筹,产生了“1+1>2”的效果。干部实绩考评改革方面,我们将“两个责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等纳入“1+6”考核内容,首开荆州先河。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我们积极探索PPP公私合营模式,让更多非公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及其他公共事业领域。

  3. 积极争取各类改革试点。秉持试点就是红利的理念,积极争取上级授权,使松滋成为多项改革的“试验田”。近年来,我们相继争取到了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体制、户籍制度、分级诊疗模式、公共文化示范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20多个改革试点项目。

  四、 做实推进机制

  1. 做实跟踪督查。一是专项督查与全面督查相结合。专项督查由市改革办和各专项改革办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督查由市深改组每半年组织一次,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市深化改革半年工作进展通报会。二是专班督查与联合督查相结合。对年度改革重点任务,在市改革办不定时督办的基础上,引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跟踪视察机制,确保改革项目顺利推进。三是专家督查与新闻督查相结合。在关乎民生民利的重点改革项目上,成立本地专家人才库,开展项目前期咨询和中期评估督办。在本地媒体开设“深改进行时”栏目,及时通报改革进展。

  2. 严格过程考评。对改革项目实行销号管理,对其推进过程、实施结果进行严格考评。一是量化评分。由考评组对项目牵头单位在方案质量、推进力度、举措落实力度、工作成效四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判。二是多轮考核。实行平时、半年、年度三轮考核制,其结果均纳入综合考核体系。三是结果应用。将项目考评结果纳入全市“1+6”督察考评体系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市深改组进行公开通报。

  3. 强化问责提效。市委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问责办法。问责对象直指挂帅领导、牵头单位负责人、承办单位负责人、专项小组办公室联络员四类群体;问责内容包括改革方案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等十几种情形;问责方式分为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停职检查、免职五种。该问责办法对阻碍改革、糊弄改革者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

  (作者系中共松滋市委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责任编辑:李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