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精准扶贫 全面小康

林业要在脱贫攻坚中勇于担当

(发布时间:2016-12-24)

                                                                                                                                    刘新池

  我省绝大多数贫困人口集中在武陵山、大别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山区。到2019年底,实现全省590万贫困人口脱贫销号、482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3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是省委、省政府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林业部门沉甸甸的责任。全省林业部门将进一步用好用足优势,在脱贫攻坚中体现林业的担当与作为。

  一、林业在脱贫攻坚中具有独特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重功能,决定了林业在扶贫攻坚中具有独特优势。广大山区、湖区绿美绿富的基础在林、脱贫致富的潜力在林、精准扶贫的优势在林。

  (一)林业为推进精准扶贫提供生态支撑。从林业的生态功能看,林业承担着两项重要职能。一是承担着构筑生态屏障、实现永续发展的重要职能,为推进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生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我省贫困地区大多处于江河上游、湖库水系源头,生态地位尤为特殊,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受到破坏,不仅很难修复,而且会动摇贫困地区发展的根基,威胁国家生态安全。大力发展林业,是改善贫困地区生存环境的需要,是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必然选择,也是山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是承担着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重要职能,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提供生态支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一项重要衡量指标。精准脱贫不仅是经济上脱贫,环境上也要“脱贫”。如果经济发展了,而空气不能呼吸了,水不能喝了,食物不能吃了,也算不上脱贫,更不能称其为“全面小康”。

  (二)林业为推进精准扶贫提供空间支撑。林业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两个维度的空间支撑。一是发展空间。全省有林地1.31亿亩,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37个贫困县,都集中分布在山区。山林是他们生产生活的空间,也是发展致富的载体。2006年以来,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省原由集体统一经营的1.19亿亩林地划拨到千万农户手中,农民获得了可观的发展空间,拥有了林地发展的自主权。二是效益空间。随着林业科技的发展和绿色产品的畅销,林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林业正在成为贫困农户增收的潜力所在、经营效益提升的空间所在。以种植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为例,一亩残次林改造提升为木本油料林后,到盛果期每亩产值都在3000元以上,是耕地产出的4至5倍,按照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标准,人均种植1亩油茶或核桃即可实现脱贫,而且长期受益。因此,推进精准扶贫,林业空间很大,后发优势很大。

  (三)林业为推进精准扶贫提供产业支撑。林业是集一、二、三产业于一身的基础产业,是投入产出综合效益最大的产业之一。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中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森林是天然的绿色大工厂,产品之多令人震撼。近年来,我省林业产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2015年,全省实现林业总产值2325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6.6%,成为“富强湖北”的重要产业板块。全省贫困地区林业产业年产值突破600亿元,油茶、板栗、核桃、香菇等林业特色产业成为很多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山区贫困人口通过林业产业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20%以上,很多贫困户通过发展林业特色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四)林业为推进精准扶贫提供政策支撑。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建设,重视林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生态公益林补偿、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为林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和实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重要指示,中央财政今年安排我省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为山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再添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研究把天然林保护工程扩大到全国,争取把所有的天然林都保护起来,天保工程补助和生态公益林补偿将迎来提标扩面的政策机遇。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国家分批次补贴退耕农户每亩达1500元,5年内我省将在贫困地区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00万亩以上。这些高“含金量”的政策,既是林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贫困人口增收的重要来源。

  二、林业服务脱贫攻坚需把握四项原则

  推进林业改革发展,服务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全省林业部门要把握好四项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脱贫。林业的底色是绿色,优势在绿色。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脱贫的原则,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利用,积极探索以绿扶贫、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二)坚持规划引领、久久为功。林业生产投资大,周期长。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胸怀,坚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谋划林业扶贫攻坚的精准思路,选准林业扶贫的特色产业,编制林业扶贫的实施规划,并将扶贫工程、项目、措施纳入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对已经具备产业基础和竞争优势的特色行业、支柱产业,要着眼长远、一抓到底,不忘初心、久久为功。

  (三)坚持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的经营方式、生产模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导和服务社会资本、工商资本上山下乡投资兴林,发展与林业资源相匹配的绿色产业、有机产业、生态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创新林业服务机制。鼓励企业兼并联合、重组,提升加工能力和水平,带动农民增收。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支持企业由一次性价格结算向价格联动、二次返利、股份分红转变,引导和调动林农参与联合、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激发发展活力和增收潜能。

  (四)坚持典型引路、有序推动。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群众在发展林业实现脱贫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并作为一种参考模式,以点带面,进行推广。通过政策引导、典型引路、示范推动,不断提升林业扶贫工作水平。当前,我省林业扶贫攻坚涌现了很多很好的实践探索,如通山县源远孔雀驯养基地,采取寄养托管的方式,既降低了养殖风险、减少投资成本,又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

  三、扎实推进林业扶贫的重点工程

  要把实施林业五大重点工程与服务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一)突破性实施国土绿化工程。要致富,多种树。开展国土绿化,既筑牢了山区的生态安全屏障,又为山区群众栽下了摇钱树。要坚持不懈推进绿满荆楚行动,加快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外资项目造林等重点建设,确保实现“三年绿色全覆盖”。同时要做好新造林的检查和管护,对因灾损毁的林地及时进行补植补造,巩固造林成果,确保栽得下、长得好、能增收。

  (二)突破性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有资料显示,我国的食用植物油60%—70%依赖进口,茶油、核桃等高端植物油缺口很大。目前,全省油茶种植面积323.9万亩,种植面积过10万亩县7个;核桃种植面积281万亩,规模超10万亩县9个,产业基础很好,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在山区,木本油料产业已经具备加快发展、提质增效的基础。要统筹利用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推广项目、现代林业项目等资金,加大木本油料基地建设扶持力度,对集中连片的基地给予补贴,并向37个贫困县倾斜。“十三五”期间,力争每年新增油茶种植30万亩、核桃种植20万亩。

  (三)突破性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森林旅游作为一种时尚的、绿色的消费方式得到快速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变砍树为看树、赏树,既富生态,也富口袋。2015年,全省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共接待6000多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357亿元,呈持续高位增长态势。要注重把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建设结合起来,抢抓国有林场改革、国家公园建设等机遇,带动贫困人口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服务业,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四)突破性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加林农经营收益的有效途径。前不久,我到神农架调研,林区护林员在做好护林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养蜂采蜜,每人每年收入2—3万元,成为一个重要收入来源。还有的护林员和林农在林下种植食用菌和中药材,每年收入也过万元。发展林下经济空间巨大、前景广阔。要结合实际在山区发展林下经济,通过林果、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蔬等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药材、山野菜、特色养殖等绿色产业,抓好林下中药材种植补贴试点和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通过“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探索“不砍树也致富”的路子。

  (五)突破性发展苗木花卉产业。近几年来,我省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较快,但对于绿满荆楚行动高速推进和花卉消费稳步增长而言,总体上呈供不应求态势,市场空间很大,特别是一些中高端花卉和本土苗木行情好、价格高,是山区群众的一个很好的增收门路。要进一步加强对优良品种的选育繁育和技术推广,打造苗木花卉的湖北名牌,既满足市场供应,又促进山区农民增收。■

  (作者系湖北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以生态扶贫带动精准扶贫

  生态环境退化与经济贫困恶化是许多国家贫困地区面临的两大困局,能否将对这二者的治理结合起来,是科学家们一直思索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院士、滕应研究员提出,应以生态扶贫带动精准扶贫,实现减贫脱贫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

  所谓“生态扶贫”,是以科学发展观和绿色发展为指导,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以“消除贫困,生态修复,保护环境,产业致富,改善民生,人地和谐”为生态扶贫的出发点,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防治为重点,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土—水—气—生—人一体化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建立适合国情的融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生态产业体系;通过全面实施生态扶贫战略,稳固维系中华民族繁荣与文明发展的资源环境根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区域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安全和国民健康,促进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建设。

  面对现阶段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显现或潜在的生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并行,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精准扶贫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坚持分区分类生态扶贫;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组织领导,政产学企结合,增强社会合力,群众增收创业,提高扶贫效益,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扶贫产业体系。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