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精准扶贫 全面小康

打好“组合拳” 拔掉“穷根子”

(发布时间:2016-12-24)

                                                                                                                                  联合调研组

  沙洋县为湖北省插花贫困地区,省定重点贫困镇3个,贫困村38个,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2万人。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3万人已基本摆脱贫困,社会反响良好。为准确了解沙洋县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总结好的经验,沙洋县委办公室组成联合调研组,开展了深入调研。

  “五招”力促精准扶贫

  (一)帮带扶贫。一是干部驻村。实施“百个部门帮百村、万名干部扶万户”活动,从县“四大家”领导到普通党员干部,每人都有驻村包户任务,实现了扶贫工作的全覆盖。二是企业帮扶。鼓励每一个规上企业帮扶1个村1至3户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或带动发展特色种养业。引导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在经济开发区内建设沙洋县精准扶贫服装产业园,引进服装企业入驻,吸纳贫困户就业增收脱贫。出台《沙洋县精准扶贫产业园(服装)招商优惠政策》,凡安排1个贫困户进厂务工,给予5万元周转金的扶持;贫困家庭的人口占企业职工人口10%的,免一年租金;占30%的免两年租金;占50%的免三年租金。同时,对贫困户到开发区务工,三年内免费提供公租房,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入社“取暖”。鼓励每个村成立合作社,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上,吸纳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对于无经济能力参与的贫困户,采取“打条子”的方式欠款,由各镇村在统筹资金中解决他们的入股资金问题。以按股分红的方式,增加他们的收益。石岭村引进全兵养猪专业合作社,吸纳50余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每户每年增收近万元。

  (二)金融扶贫。大力推行“市场主体+贫困户”的金融扶贫模式,制定详细的金融扶贫“路线图”,明确责任、创新机制,充分发挥金融扶贫最大效益。针对贫困户创业缺乏启动资金、贷款缺乏有效抵押物的现状,沙洋县采取“政府担保、银行放款、保险承保”的模式,推行无抵押、免担保、全贴息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县政府设立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3000万元,与金融机构合作,以1∶5的比例放大,向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的农村经营主体贷款。农村经营主体享受贴息贷款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吸纳或带动贫困户1户以上。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31笔,金额3619万元,其中小额扶贫贷款142笔466万元、带动脱贫产业贷款89笔3153万元。

  (三)产业扶贫。一是光伏扶贫。为拓宽村集体和贫困户的收入来源,全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在4个贫困村试点建设光伏电站。在试点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决定在全县34个贫困村布点建设光伏发电站,将经营管理权集中打包,通过招投标,招引光伏企业来代建代管代营运,解决今后运营管理的问题,保证光伏电站效益最大化。二是旅游扶贫。抢抓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建设战略机遇,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带动贫困户参与生态瓜果采摘园、“农家乐”餐饮的经营,实现增收脱贫。2016年油菜花旅游节共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带动曾集镇张池、金鸡等8个村120余户贫困户脱贫。三是电商扶贫。通过与神州数码公司合作,建成“买卖提”沙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虾香稻米、长湖鱼糕等80余种沙洋名产实现网上销售,贫困户家庭生产的生态绿色食品有了更好收益。

  (四)搬迁扶贫。沙洋县贫困人口中,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户”770人,生活质量低;居住在血吸虫疫区、汉江崩岸区和水患区的贫困人口1805人,面临风险多。针对这类贫困人群,我县采取易地扶贫搬迁,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用于集中供养“五保户”的县福利中心和后港、官垱、高阳、曾集4个镇的安置点建设进展顺利,年底前可全部完工,组织贫困户入住。集中安置点建成之后交给县、镇福利院进行管理,提高入住贫困户的生活保障水平。

  (五)医教扶贫。为减少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对全县参合人员中的精准扶贫对象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减免起付线,报销比例在原报销比例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住院即时结报。实施“雨露计划”,落实专项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校就读中职、高职给予资助。在全国“扶贫日”组织开展助学捐赠活动,充实助学资金池。

  三条值得总结推广的经验

  (一)一户一策,“精准滴灌”扶真贫。沙洋县实行县、镇、村三级联动,严格审查贫困户申请,精准识别扶贫人群,建档立卡,建立详实的数据资料库。对贫困人口坚持分类指导,对症施策,对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帮助解决学费问题,该免的免,该补的补,让其子女上得起学;对住危房的贫困户,帮助整修或重建住房,让其居住无忧;对智力有障碍、身体残疾的贫困户,通过合作社流转其土地、提高低保标准、加大救助力度来解决问题。

  (二)资金整合,“握指成拳”破难题。注重打好涉农项目资金组合拳,建立“多条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资金整合机制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部门协作机制,扩大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目前,全县13个整村推进村落实资金15285.74万元,其中安全饮水项目资金1200.4万元,已完成3个村,剩余10个村正在建设中,计划年底完工;土地平整资金13850.34万元,今年将完成高兴村、熊坪村、蔡庙村、金鸡村的建设;通组公路建设资金235万元,共13个村,将于年底完工。

  (三)激发潜能,“社会齐唱”聚合力。坚持把干部力量、社会力量、群众力量统筹起来,奏响扶贫攻坚“大合唱”。通过电视、网络、手机、报纸、宣传手册、事迹报告会等载体和形式,大力宣传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基层干部群众扶贫脱贫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营造出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社会氛围。■

  (调研组成员:张 君 杨旭鹏 许 欢 胡文锦

  揭晨志 胡友平 姚 倩)

  “精准滴灌”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组织实施

  落实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最终要靠农村党支部,其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到最终目标的实现。为此,一方面要选好配强党支部班子,尤其要选好班长。要把党支部建设好,特别是要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方面要下大气力解决好党员发展、组织建设等问题。扶贫难度大的地方往往也是党员发展难、党组织工作薄弱的地方。要打开这个“结”,既要靠自身努力,也要靠上级党组织的帮助。对这些地方,上级党委要在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制定落实措施,要注重在农村知识青年、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发展党员,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选派干部任村支部“第一书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要引导他们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发挥好组织、协调、领导的作用,积极作为,不辱使命。要把扶贫一线作为培养干部、识别干部的重要舞台,让好干部留得住、干得好、有前途,形成良性循环。

  (摘自《党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