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精准扶贫 全面小康

适度规模集中安置促脱贫

(发布时间:2017-06-11)

                                                                                                                                中共郧西县委

  郧西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是国家重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山大坡陡,土地瘠薄,生存条件比较恶劣。全县共有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2.67万户7.23万人。面对艰巨的搬迁任务,郧西县主动作为,精心谋划,科学安排,推进适度规模集中安置。全县286个村共规划适度规模集中安置点960个。80%的安置点规模均在30户左右。2016年开工集中安置点342个,安置9314户21176人。2017年规划设计340个安置点,计划搬迁1万户2.86万人,占全县总任务的38%。

  一、科学谋划,把适度规模集中安置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首选模式。郧西县80%贫困人口居住在高山、深山和土地石漠化地区。根据郧西实际,对这部分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既不适宜大规模集中安置,也不适宜太过分散安置。大规模集中安置会带来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分散安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很难配套到位,起不到搬迁和脱贫同步的作用。权衡利弊,最终郧西县把实施适度规模集中安置作为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首选模式,提出“坚持适度集中安置为主,进城入镇分散安置为辅,注重生产资料综合利用,实现搬迁与脱贫同步”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一是办好示范样板。县乡干部进村入户宣讲适度规模集中安置的好处,并倾力办好示范样板,让搬迁户能直观感受到集中安置的优越和便利。为此,我们要求每个乡镇在第一时间迅速规划建设至少一个标准示范安置区,每个户型至少一套样板房。在组织搬迁户参观体验后,基层干部群众对适度规模集中安置模式广泛认可。二是注重规划选址。按照“结合老村庄整治,布局随湾就势,安置规模适度,群众自愿上楼(统一为三层小楼),服务设施配套,生产生活统筹”的原则,组建近百人易地扶贫搬迁选址专班,逐乡逐村踏勘选点,首期共规划选址近600个小规模集中安置点。三是科学规划设计。按照“建新房见新村”的要求,全县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风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指导价格,统一施工管理。四是注重服务设施配套。每个集中安置点在规划设计时同步考虑生产、生活、就医、上学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从规划开始就把垃圾处理、污水收集、村容村貌整洁等环境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统筹安排。同时结合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真正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近期能脱贫,长远能致富。

  二、注重效益,把生态环保作为适度规模集中安置的首要考量。通过适度规模集中安置合理配置当地资源,使搬迁与生态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生产生活有机结合,发挥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避免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集中财力办事。把集中安置户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捆绑使用,以乡镇或村为单位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二是节约建房占地。经测算,通过适度集中上楼安置2.67万户,比一户一基安置节省2/3的土地,节省土地面积达1万余亩。三是选用新型材料。通过优化设计方案,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全县近2.6万套250万平方米房屋建设不用一根椽木领条,不砍一棵树木,相当于保护了2万亩森林,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环保效益。四是拆旧复垦土地。在全县适度规模集中安置点中,利用老旧村庄改造的宅基地占比达30%以上,通过拆旧复垦,可节省和新增土地达2万亩以上。五是完善配套项目。在规划选址的同时,同步考虑搬迁户就业、产业增收问题。除统筹考虑务工就业、土地流转外,每个安置区都规划设计了农户养殖小区和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做到了“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

  三、强化监管,把质量安全作为适度规模集中安置的首当之责。郧西县始终把质量安全作为集中安置点建设的生命线牢牢守住,确保搬迁群众住上安全房、放心房。一是压实质量安全责任。每一名县级领导包联一个乡镇,搬迁任务分解到村到安置点,一个安置点有一名乡镇班子成员牵头,组成一个工作专班,负责质量安全监管。二是严格安全质量规范。印发《郧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手册》3000余份发放到村到点,聘请专业监理队伍,对每一道工序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审查把关,建设主管部门不定期开展工程质量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纠正。三是强化工作督办。每月一检查、每月一通报,不定期召开现场会,推进施工进度。县指挥部组织县住建、质检、土管、规划、安全等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县已开工安置点的房屋主体工程建设进行质量安全检查,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场进行整改追责。四是坚持群众参与。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群众代表参与选址,参与监督,参与建设,对房屋质量进行全程跟踪监督。

  四、统筹联动,把程序管理作为推动适度规模集中安置的首位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时间紧、任务重,环节繁杂、手续较多,我们强力统筹,强化流程管理,协调各个部门围绕政策、土地、资金、服务等做好全要素服务保障工作,确保搬迁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制定手续办理流程。围绕“县直部门办手续、乡镇政府建房子”的总要求,制定项目手续办理流程图,明确各相关部门在办理规划设计、质量安全、地灾评估、环境评价、可研报告等手续方面的工作责任,做到各司其责,按时办结,让乡镇腾出精力负责房屋建设工作。县易迁办负责统筹协调、图纸把关,县国土局负责用地审批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县住建局负责规划、设计、监理、检测、验收等工作,县环保局负责环评及指导安置点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建设,县发改局负责立项规划,县林业局负责林地使用手续,县交通、供电、水利、文体、通信等单位负责相关设施配套,县精准扶贫投资开发公司负责筹措建设资金。二是实行中介服务包干。对项目建设中需要花钱买服务的中介服务,明确相关职能单位牵头负责,费用实行包干。全县260公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用地的土地勘界和安置点的地灾评估由县国土局包干负责,地形图测量(红线图)、规划平面图及规划文本、选址意见书的编制由县规划局包干负责,地质勘察、施工图设计、图纸审查、工程监理等工作由县住建局包干负责,可研报告及项目备案等工作由县发改局包干负责,环境评价由县环保局包干负责,安置点所需的供电材料及安装工作由县供电公司包干负责。这种服务包干办法,比常规操作办法节省近1亿元资金。三是突出效率优化程序。按正常招标投标程序,一般安置点完成招投标至少需要数月时间。为了不影响安置点建设进度,我们按照“合法、精简、高效”的原则,优化办事流程,开辟绿色通道,做到特事特办,特事快办。在项目选址初期,国土、林业、住建、规划等部门提前介入,在国土部门的土地勘测定界和地质灾害评估手续、住建部门的规划设计图纸完备后,由两部门出具允许招投标肯定函,即可开始进行招投标,其他要件边建边完善,最大限度简化手续,缩短招标时间。同时,全县所有的安置点地面以上建筑实行通用图纸,统一建筑风格,地面以下建筑由规划部门分点出具结构图,缩短规划设计时间和程序。此外,对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造价统一实行“指导价+地区差调价”的办法进行确定。在此基础上,根据距离县城的远近及施工难度,全县18个乡镇(场、区)共分为3类区域,实行5%-10%的价格差异化进行招标,较好解决了偏远地区工程成本高无人承包的问题。■

  责任编辑:姜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