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精准扶贫 全面小康

全力以赴“摘穷帽”

(发布时间:2017-06-11)

                                                                                                                                    陈武斌

  2014年建档立卡初期,英山县重点贫困村78个、贫困人口39038户、106771人,历经3年持续发力攻坚,实现45个村出列、21897户66043人销号;目前存量村33个、贫困人口17141户40728人。围绕“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光荣使命,我们从英山实际出发,立下军令状,列出时间表,发出动员令,量质兼取,全力以赴“摘穷帽”“拔穷根”。

  一、打出攻坚“组合拳”,举全县之力“摘帽子”。一是吹响会战号角。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我们先后组织灾后重建、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大会战,先后发起百日攻坚、三大决战、春季攻势,使全县上下保持攻坚决战的战斗状态。二是聚集攻坚力量。建立“三联三全”责任制(县级领导干部联市场主体和重点贫困村,科级干部联重点村、重点项目、重点户,其他党员干部联一般贫困户和困难党员,实现对重点扶贫项目、重点村、贫困户和困难党员的帮扶全覆盖),县级领导干部和乡镇党政主职领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扶贫示范点83个,建立帮扶干部扶贫日制度,开出村级“十有”建设等年度脱贫攻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整合扶贫资金13.8亿元,推动人员下沉、资源下放。三是补齐脱贫短板。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搬迁社区、产业基地、“十有”工程“三大建设”,着力创新资金整合、区域扶贫协作、考核评价等“八项机制”,重点打造脱贫出列样板村等“五大特色扶贫品牌”,全面创建全省贫困山区县精准脱贫“新样板”。四是用好问责鞭子。出台《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划定最明确的责任界限,实施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去年以来,开展常态督查40期次、专题督办300件次、暗访抽查24期次,年终对考核排名靠后的1个乡镇和4家单位“亮黄灯”。

  二、织牢政策“兜底网”,抢机遇之势“摘帽子”。一是绘好搬迁画。坚持将扶贫搬迁与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社区建设相结合,实行规划、选址、招标、设计、风格、建设“六统一”,安置搬迁6577户、10351人,建成集中安置点258个,既成为“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农村新社区,又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二是铺好健康路。严格执行一般贫困户90%、五保户100%住院报销政策标准,投入健康扶贫资金4942.7万元,惠及贫困人口8288人。三是圆好求学梦。采取免、补、奖、贷,资助23782人次5283.05万元,落实大学生助学贷款2365人1727万元。四是念好生态经。优先向贫困村和贫困户实施生态补偿项目,选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1218人,建立“统一打包,集中流转,生态恢复,经济补偿”的生态集体经济增收机制。五是兜好社保底。建立动态识别管理机制,将低保保障、五保集中供养、五保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2%、10%和58%,健全贫困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六是发好光伏电。在贫困村及村贫困户中,全覆盖光伏发电项目,在65个村开工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三、高举生态“特色牌”,挺产业之柱“摘帽子”。一是“五大特色”齐发力。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着力增强贫困对象内生发展动力,实施茶叶、中药材、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五大特色产业扶贫工程,帮助贫困户“拔穷根”。二是“五位一体”强合力。政府“当好四员”搭平台。当好领航员,出台支持企业上市等系列产业扶贫政策,落实专项基金、风险补偿、贴息担保等资金1.5亿元;当好组织员,先后召开产业扶贫对接会等80多场次,解决突出问题120多个;当好服务员,构建“电视夜校+服务热线+信息平台”服务体系,开展产业扶贫培训1500多期次;当好监督员,压实责任,动态管理求实效,淘汰缺实力、缺责任、缺诚信的企业5家、退出考核不合格的企业2家,责成帮扶成效不明显的3家企业整改。市场“五路对接”唱主角。采取能人带户、龙头带动、订单农业、电商扶贫、公益扶贫五路并进,建立“七送三高”机制(送政策、送订单、送技术、送信息、送种苗、送农资、送股份,高于市场价流转土地、高于市场价收购产品、高于市场价用工),带动贫困户增收。银行“三贷联动”注活力。贷强企业,按5%的年利率贴息,向89家市场主体发放贷款2.87亿元;贷富农户,对5011户有贷款意愿、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959万元;贷活产业,创新推出“精准扶贫贴息贷”“以茶相贷”等金融产品,先后发放茶叶、药材、养殖、旅游等产业项目贷款1.4亿元。保险“主动跟进”抗风险。实施“茶树保险”“养殖业保险”等“三农”保险,2016年共计理赔1856万元,有效提高了市场主体和贫困户抗风险能力。农户“多途创收”得实惠。全县313个村以贫困户为主体成员,组建“自强互助脱贫合作社”,上联龙头企业,下带贫困户,抱团增收;依靠企业帮扶,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务工、产品收购、农资配送的途径,实现9800户贫困户对接增收。三是五“+”行动挖潜力。以“生态+”倒逼产业转型。严把招商引资关,坚决不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金山银山”,关停取缔石材开采、矿山开发以及畜禽养殖业30多家。以“市场+”引领产业发展。坚持用市场思维谋产业、市场办法抓产业、市场资金兴产业,发展挂牌上市企业32家;一批生态农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经营大户迅速崛起。以“旅游+”推动产业融合。以全域旅游为“牛鼻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建设千亩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涌现出神峰山庄、丽景山庄、童玩谷等一批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产业综合体;以旅游标准和视角,把整村推进出列村建成美丽乡村。以“品牌+”提升产业价值。大力开展质量标准化建设和“三品一标”创建,大力推进茶叶市场和农药化肥专项治理,成功打造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等30多个,打造云雾茶、茶乡鸡等地理标志产品4个。以“党建+”强化产业服务。明确村级党组织担负产业扶贫一线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抓好产业扶贫服务,全力当好全域旅游、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四、激发内生“源动力”,亮精神之剑“摘帽子”。一是挖掘典型“引”。分别挖掘不同层面的先进典型36个,编印《英山扶贫纪实文集》,用身边人和身边事,激发干部和群众“我要脱贫”的豪情壮志。二是配套政策“奖”。实施“六奖”联动,奖超标脱贫、创业脱贫的贫困户,奖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的合作社、市场主体、乡镇和村,奖上市扶贫企业,全面调动积极性。三是组织活动“评”。组织实施市场主体“512工程”,在完成产业精准扶贫帮带任务的市场主体中,评选表彰5%的龙头市场主体、10%的最佳市场主体、20%的优秀市场主体。开展产业扶贫“三个三”(评选表彰30家村级自强互助脱贫合作社示范社、30家产业扶贫示范基地、30个自主发展产业脱贫示范户)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大力提振脱贫决心和信心。四是结对帮扶“谈”。搭建“三话一会”(基层夜话、网络对话、家访谈话和屋场院子会)平台,开展结对走亲活动,与贫困户算好“四本账”(经济收入账、致贫成因账、政策落实账、帮扶成效账),帮助群众撑起精神支柱。五是厚植文化“育”。大力开展“六个一”活动(一套精准扶贫公益宣传片、一次精准扶贫专题摄影比赛、一本《英山扶贫纪实文集》、一批优秀国产励志和农村实用技术科普电影、一台精准扶贫为主题的文艺节目、一次大型“三下乡”活动),借助媒体和阵地广造舆论声势,厚植“劳动最光荣、创业最优秀、创新最可贵”文化。■

  (作者系中共英山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姜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