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精准扶贫 全面小康

积极推进多维扶贫

(发布时间:2018-01-08)

童建新

  近年来,“多维贫困”被国际上作为测度和评判贫困的现代新标准。所谓“多维贫困”是指贫困并非是单一维度的收入不足,还包括获取饮水、卫生、教育等基本服务能力的欠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把精准扶贫提升到治国理政新高度,当阳市作为全省贫困插花县市之一,结合市情,以“精准脱贫、不落一人”为总要求,全面发动多维扶贫攻坚。

  一、坚定不移推进脱贫攻坚,持续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一是产业精准到户。根据地域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由市农业局、林业局、旅游局等部门牵头负责,分别制定优质粮油、林果和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将其分解落实到镇(办事处)、村,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要求,制定村级产业培育实施方案,具体分解到组到户到人。二是政策精准到人。制定出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持政策》,涉及产业发展、教育助学、医疗救助等13项扶持政策,大力推动脱贫攻坚拔寨行动。三是帮扶精准到村。健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参与脱贫攻坚,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完善市级领导联系贫困村制度,落实驻村工作责任制,派驻155个扶贫驻村工作队,实现155个行政村全覆盖。

  二、统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一是高点规划,各方协同。按照“依托优质水源、延伸城区管网、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思路,逐步将城区自来水管网延伸至全市7个乡镇,把城乡供水管网联成一体,解决30万农村居民的饮水难题,基本实现全市人民同饮一库水目标。二是创新思路,多方融资。创新实施“四个一块”筹资办法,即国家和省补助一块、地方财政配套一块、供水企业自筹一块、收益群众自筹一块。自来水主管网建设实行“自来水公司承担50%,受益乡镇承担30%,市财政配套20%”的筹资方式,有效解决了城区至乡镇的管网建设。三是建好水源、科学管护。制定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采用自检、定期送检和卫生部门不定期抽检方式,加强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的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质达标。建立水源应急管理机制,探索“城乡供水一体”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价,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成为“建的好、管得好、用得起、长收益”的民心工程。

  三、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一是强化全面深化医改合力。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的基本定位,成立书记、市长任组长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互联网+分级诊疗”工作推进小组,形成破解改革难题的强大合力。二是建立健全深化医改体系。整合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体系,健全全民参保登记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本医保、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等相互衔接的保障体系。目前,全市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综合参保率达到99.57%,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三是推进分级诊疗纵深突破。明确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疾病诊治范围,建立第三方搭建当阳市“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形成“首诊在基层、会诊在网络、一般治疗在当地”就医秩序。当阳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国务院抽检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

  四、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切实保障城乡教育公平

  一是强化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推行国家规定教育资助政策,创新实施地方教育扶贫新路径,深入推进“改薄”项目计划,重点加大贫困村所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学生上下学交通条件。二是完善教育帮扶机制。建立与贫困地学校结对帮扶机制,选派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学校支教,提升贫困地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雨露计划”为平台,统筹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推进作用,坚持就业导向,完善建立“实训+培训”的社会服务体系,引导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三是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情况数据库,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精准扶贫管理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学校、帮扶人员,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

  五、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积极创建生态城市。紧紧围绕“四城联创”目标,健全全面参与的社会动员体系和高效常态的责任机制,严格落实生态保护职责,积极推进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当阳行动”。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安全防护及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推进农村污水治理试点县建设,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化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民生工程,逐步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利用资源化。二是强化城市品质提升。以创建卫生城市为契机,完成背街小巷136个整治项目,大力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当阳成为湖北省第一个获得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的县级市。三是突出美丽乡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创建为载体,强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控,规范和引导农村合理有序建房。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注重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积极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绿色示范村、生态示范村、宜居村庄,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村庄优美、生态秀美、生活甜美、乡风和美”的美丽乡村。■

  (作者系中共当阳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市改革办主任)

  本栏目编辑:姜晓晓

  相关链接

  中国多维扶贫走在世界前列

  南开大学教授陈宗胜在2017年8月16日《人民日报》撰文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提出了“多维贫困”理念——贫困不仅仅是单一维度的收入不足,更重要的是没有能力获得教育、卫生、饮水等基本服务。此后,不少学者开始探索多维贫困的测量方法和评判标准。回顾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不难发现,虽然我国没有明确公布多维扶贫标准,但在实践中开展的正是多维扶贫,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可供各国借鉴的成功经验。我国的扶贫目标包括提高收入、提升生活质量等多维标准;扶贫主体包括财政、民政、卫生等诸多部门和机构;扶贫方法包括产业开发、社会保障等。正是因为长期坚持多维扶贫,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多,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2013年至2016年,我国连续4年年度脱贫超过12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这充分表明,在国际社会还在对多维贫困进行理论探索之时,我们党已经在实践中开创了多维扶贫的崭新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