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精准扶贫 全面小康

聚焦产业 靶向治贫

(发布时间:2018-02-06)

                                                                                                                         中共公安县委 公安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公安县以产业扶贫为铁抓手,以贫困户脱贫为总目标,坚持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对症下药、靶向治贫,高标准、高质量兑现了年度脱贫攻坚军令状。

  一、 建立“三个机制”,强化产业扶贫政策支撑

  主动适应精准扶贫新变化,聚焦聚力产业扶贫,打出政策“组合拳”,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建立综合帮扶机制。构建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对象本人联动的“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机制,引导321个驻村工作队、546名党员干部、159家规模以上企业、115家有带动能力的市场主体与321个村、1100多户贫困户对接,通过多方协同发力,增强贫困户“造血”能力。

  二是建立项目整合机制。出台财政资金统筹管理使用办法,落实每个省级贫困村投入4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政策,并将60%的资金直接用于产业发展,2017年整合资金6833万元实施71个产业扶贫项目,带动1935个贫困户稳定脱贫,使25个贫困村村平增收6万元。同时,把高标准农田、国土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等重大项目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跟进到哪里。

  三是建立督办考评机制。制定县党政主职亲力亲为抓产业扶贫督办制度,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一个部门牵头、一套方案措施、一次会议推进、一个专班督办,先后开展天露湖项目、民康旱水蛭养殖、光伏发电、东进农牧综合生态种养等产业扶贫专题督办。强化产业扶贫绩效考核,在各乡镇、各驻村单位年度精准扶贫考评中分值占比达20%、30%。

  二、 推广“三张菜单”,放大产业扶贫带动效应

  积极推广符合县情、群众认可的产业扶贫模式,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点餐式”服务。

  一是土地股份合作保基本。做活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大文章,采取“村集体+贫困户+市场主体”形式,全县已建立2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带动1600户贫困户参与到产业链条上来,预计可使每户增收6500元。同时,加快创建劳务合作社、资本合作社,进一步盘活农村生产要素,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麻豪口镇沙场村祥鄂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面积5791亩,378家农户、村集体分别持股52%、3%,每年贫困户增收2万元、村集体增收8万元,该村民齐顺劳务专业合作社的306名社员,满足了对接市场主体的用工需求,又实现了群众就近务工愿望。

  二是重点产业项目拓渠道。梳理我县有成熟经验的特色优势产业,精心定制下发36个产业扶贫菜单,并按照《公安县产业扶贫奖补考核办法》,对发展虾稻连作、葡萄、优质稻等特色产业的贫困户进行财政奖补,在2016年543万元产业扶贫奖补资金的刺激下,2017年25个贫困村发展虾稻连作5880亩、建光伏发电站46座等,带动70%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自主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目标。南平镇杨家村贫困户杨瑞军结合“菜单”和自身实际,2016年养殖23只羊羔,2017年羊羔发展到50只,年收入达3万元。

  三是对接市场主体增效益。始终把市场主体参与作为产业扶贫的突破口,鼓励金秋农业、海瑞水产、双港畜禽等农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引导健明蔬菜、科润农业、荆蕾果业等专合组织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新引进东进牧业、恒大集团、中国供销集团等一批主动与贫困户对接的大型农业企业。目前,全县4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分别有2-3个农业企业、合作社进行对口帮扶,也涌现出美灵宝、绿茵康家庭农场、东南醇等脱贫攻坚的优秀市场主体。广东惠州东进牧业公司与村集体、40个贫困户共同出资240万元,开发出年出栏4800头环保型生猪养殖场,每年村集体有6万元分红收入、贫困户有6000元分红。

  三、破解“三大难题”,促进产业扶贫提质增效

  坚持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着力破解产业扶贫动力不足、效益不好、活力不强等难题,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一是提升内生动力。坚持扶贫扶智扶志齐头并进,推出产业扶贫系列小故事,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组织“我脱贫、我幸福、我骄傲”系列宣传,大力整治“人情风”,重构乡贤文化,提振“精气神”,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体意识。

  二是强化科技兴农。围绕重点产业项目,组织开展产业科技培训90场次,发送农信通短信8.6万条次,推广果蔬种植新技术应用1万亩,引导建立柑橘标准示范园1个、砂梨棚架示范园1个、蔬菜标准园5个,启动科技“引擎”,提高产业扶贫实效。

  三是激活金融血脉。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和350万元的扶贫贴息资金,全面实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目前累计发放资金9499万元,辐射带动贫困户1428户。同时,财政出资110万元,为2万多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购买民生综合保险,重大自然灾害赔付最多可达6万元,有效降低贫困户发展产业风险。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把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固化在产业链上为落脚点,以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为关键点,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为着力点,不断推进全县产业扶贫向纵深发展、向高效迈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交一份让党和群众满意的答卷。■

  相关链接

  实施品牌化战略 优化县域产业带动机制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县域的经济和农民生活要依赖于县域拳头产业的发展,脱贫成果也需要县域拳头产业的支撑。县域拳头产业是县域农村生产活动方式的带动者、产业链的组织者和市场价值的开发者,若干县域产业的龙头会带动乡村振兴的全局。发展县域拳头产业,是扶贫、脱贫的应有之义,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的经济保障。第一,应当制订拳头产业和产业生态体系的发展规划,集中资源培育县域拳头产业和带动机制。应重视优化县域拳头产业的结构,突出“一个龙头带动一片产业集群”的特征。第二,应优先培育生产加工型、旅游服务型、流通服务型等三类拳头产业和产业生态体系。通过这三种拳头产业和产业生态体系的建设,让农村生产出来的产品有本地的第一出口,产品深加工的第一基地,价值提升的第一品牌和进入市场的第一渠道。第三,应当特别注意分配机制的创新设计,体现发展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的政策导向。首先,应保护好农民的基本权益,防止在招商引资、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时侵害农民基本权益。其次,应建立优质资源分享机制,比如在引进资本进行风景区集中开发时,应附带有社会责任类项目的开发计划,如城市开发楼盘必须配套商业网点建设。再次,应从实际出发,在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组织之间建立明确的合作关系,酌情建立二次分配制度,调节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带来的过大波动,力所能及地履行以工促农、以工补农的产业责任。

  (作者:刘普合 信息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