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精准扶贫 全面小康

“三双”模式开创通山扶贫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8-02-06)

                                                                                                                        中共通山县委 通山县人民政府

  2017年,通山县创新扶贫举措,探索推行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常规农业保险与收入指数保险、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的“三双”扶贫模式,支持贫困户发展双产业、享受双保险、实现双脱贫。全县有12180户贫困户纳入“三双”扶贫范畴,实现了13677个贫困人口年度减贫目标。

  一、发展“双产业”,筑牢群众脱贫根基

  在支持贫困户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引导贫困户发展1种以上辅助产业,让每户贫困户都有2种以上脱贫产业,稳定增收渠道。一方面,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按照“一户一策、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企业带动”的思路,引导贫困户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油茶、香菇、小龙虾、乌骨山羊、黑山猪、孔雀等特色种养业和光伏发电、农村电商等新型扶贫产业,让贫困户山上生金、水里流金、家中藏金,形成政策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新格局。全年新发展孔雀、鸸鹋、黑山猪、豪猪、梅花鹿等规模养殖基地46个,发展娃娃鱼、鲈鱼、鳜鱼、虹鳟鱼等特色水产养殖基地35处,扩展特色农业板块基地81个,建成千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50个,新发展农家乐300家,新建农村电商服务站点300个,新发展3-5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1000个,发展省市级龙头企业65家,带动9000余户贫困户参与特色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因户施策发展辅助产业。在支持贫困户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引导贫困户发展1种以上辅助产业,让贫困户有两种以上产业来增加收入,分担市场风险,保障脱贫成效。例如,我县大路乡新桥冯村8组贫困户夏杏卷,2016年政府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万元,支持其发展香菇种植,年收益1.2万元,为巩固其脱贫成效,2017年又支持其挂靠大户养殖100羽孔雀,年收益1万元,双产业为夏杏卷家庭带来了年均2.2万元稳定收入,筑牢了其持续长效脱贫的产业基础。通过产业扶贫,2017年全县有4511户贫困户走上了“双产业”脱贫之路。

  二、实行“双保险”,降低贫困群众产业风险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贫困户发展产业极易受自然灾害、瘟疫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为降低贫困户产业发展风险,2017年元月,我县探索建立了“双保险”扶贫机制,免费为贫困户购买2种保险,一种是常规农业保险,另一种是我县在全国率先开发的收入指数保险,也就是农产品抵御市场价格风险保险。一方面,推进常规农业保险全覆盖。对发展农业产业的贫困户,免费为其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做到全覆盖。如种植水稻每亩保费14元,个人承担3.5元,保额400元/亩;养殖能繁母猪每只保费60元,个人承担12元,保额1000元/只;为减轻群众发展小龙虾产业的市场风险,我县还开发了小龙虾保险,每亩保费56元,个人承担28元,保额800元/亩。贫困户政策性保险保费个人部分全部由政府承担。另一方面,创新开发收入指数保险。针对常规农业保险覆盖面广、保额较低,不能保障贫困户有稳定增收渠道的现实问题。开发收入指数保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养殖风险进行保护,贫困户养殖的家畜因灾、因病等原因意外死亡,或市场售价低于核定市场价格时,由保险公司理赔或按核定市场价格补齐差额。2017年整合扶贫资金157万元,以乡镇为单位,免费为3317户贫困户养殖的30456头(只)家畜进行承保,实现了全覆盖。保费为:生猪、羊40元/头,牛160元/头;保额为:生猪、羊500元/头,牛2000元/头;核定市场收入指数为:成品猪价格14元/千克,成品羊、牛价格30元/千克。目前县人保财险公司共理赔“双保险”1648笔772万元。

  三、推进“双脱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始终秉持“外强物质、内强精神”的扶贫理念,在抓贫困户物质脱贫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脱贫,对缺乏自主脱贫意识的群体,通过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能力。一方面,正向激励扶志。引导文艺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376次(场),宣传产业奖补政策、结对帮扶政策和脱贫致富典型事例,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等思想,激励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同时,我县以乡镇为单位开展“脱贫先锋”评选活动,通过个人自荐、群众评选、支部推荐等途径产生“脱贫先锋”候选人,报乡镇党委、政府评定,年终召开全县表彰大会,让“脱贫先锋”带着大红花上台介绍致富经验。对产业脱贫典型,县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敲锣打鼓给他们送“脱贫先锋”牌匾,在全县营造勤劳致富光荣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教育引导扶智。为全县7901名贫困学生建立了数据库,根据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层次学生制定教育帮扶措施,三年来,共为贫困学生发放各类助学资金2530.6万元。同时,为彻底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穷根,用足用活扶贫政策,建立精准扶贫教育帮扶基地,将103名义务教育阶段特困学生集中到县育才寄宿学校就读,实行学费、生活费、医疗保险费、学习生活用品费、来回车费等费用全免,让特困家庭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还在县职校设立3个脱贫技术培训班,学员上午学习理论,下午到孔雀、香菇、小龙虾等种养殖基地实践,通过3个月的集中免费培训,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2017年全县共有1100余名贫困对象通过培训掌握了职业技能。例如,我县慈口乡大竹村10户贫困户通过培训掌握药材种植技术,发展吊瓜、丹参等药材种植,户年收益达到1.8万元,当年全部实现脱贫。■

  相关链接

  助推脱贫攻坚 保险大有可为

  国务院扶贫办的一项调查显示,疾病和灾害是贫困人口致贫返贫主要因素,占比分别为42%和20%,因此增强贫困人口抗风险能力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作为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保险在助推脱贫攻坚中可以大有作为。保险具有保障、增信、融资功能,这些功能与扶贫开发需求天然契合,在扶贫开发中引入保险可以提供风险保障和统筹利用社会扶贫资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支撑。具体而言,保险保障功能可以兜住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风险,有助于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保险增信功能可以帮助贫困人口低成本便捷获得贷款,有助于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保险融资功能可以缓解贫困地区资金短缺,有助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从开发式扶贫和保障式扶贫角度看,与财政补助、社会保险、民政救助等传统扶贫方式相比,保险扶贫有其比较优势。第一,与财政补助相比,保险能提高扶贫对象精准性、放大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和填补财政扶贫资金缺口。第二,与社会保险相比,保险(商业保险)能提高扶贫对象精准性、扩大风险保障范围、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和增强贫困人口“造血”能力。第三,与民政救助相比,保险能平衡年度内民政救助预算资金因损失波动带来的缺口,因而在机制上更具稳定性。随着保险扶贫各项工作的逐步完善,保险在助推脱贫攻坚中定会大有作为,为提升脱贫质量和实现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并重贡献力量。

  (作者:景 鹏 信息来源:2018年1月9日《中国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