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精准扶贫 全面小康

精准施策稳就业促脱贫

(发布时间:2019-04-21)

孙道军

      十堰市郧阳区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有农村劳动力2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4万人。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等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摸底数,建平台,强培训,重激励,2018年提供就业岗位5.5万个,累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转移就业4.1万人,确保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做、户户能脱贫。
  一、摸清就业底数,精准对接用工需求
  坚持供需两侧发力,摸清群众就业和企业用工需求,建立就业服务平台,实现精准对接。
  (一)户户走到,摸清群众就业需求。坚持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组织341支扶贫工作队、1.5万名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开展劳动力现状调查,分层分类建立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自主创业、企业吸纳就业、转移输出、公益性岗位安置“五类信息库”,摸清就业供给侧现状。
  (二)上门服务,摸清企业用工需求。坚持政府市场两手抓、区域内外两协同,在就业需求侧上下真功。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解百难”活动,深入区内所有企业、重点项目和商场超市走访调查,摸清区内用工需求;依托对口协作帮扶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定点扶贫单位国家水利部,收集区外用工需求。
  (三)建立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成立区宏途人力开发公司,开展公益专岗招募管理、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等业务。建立岗位信息发布机制,通过政府网、人力资源平台和电视等媒体随时发布用工信息。开展“春风行动”“人力社保进园区进企业进村组”等活动,送岗位进村入户,加快转移就业。
  二、多措并举,广开就业渠道
  坚持就业扶贫与易地搬迁、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相结合,推行“1+2+N”产业扶贫模式(一个劳务经济+香菇、袜业两个主导产业+N个发展项目),精准提供就业岗位。
  (一)建设扶贫车间,门口就业。选择产业链条完整、群众能够接受、增收稳定可靠的香菇、袜业作为全区脱贫主导产业,区建扶贫产业园、镇村建扶贫车间、户建扶贫作坊。在谭家湾镇建设集原材料供应、产品深加工、科研观光等于一体的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在19个乡镇建设香菇制棒车间28个、点菌车间850个。在柳陂镇建设袜业扶贫产业园,其他乡镇建设袜业扶贫车间,已签约配置袜机8000台,年织袜达10亿双,近万名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创业。
  (二)发展“四小产业”,居家就业。引导留守妇女、老人等劳动力较弱的贫困户,发展小种养、小作坊、小庭院、小买卖“四小产业”,实施“三乡工程”,通过农企对接、能人带动、手工艺传承,培育汽车坐垫、服装玩具、农特产品加工等扶贫作坊2700余个,涌现出谭山塘城、安阳陈营、茶店长岭等一批汽车坐垫村、黄酒酿造村、粉条加工村、蔬菜种植村。建立覆盖所有镇村的电商平台和物流体系,2018年网上销售农产品5亿元。
  (三)建立“双帮”机制,区内就业。抢抓贫困地区企业IPO绿色通道政策,建立政府帮助企业重组上市做大做强、企业帮助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脱贫的“双帮”机制,采取“IPO绿色通道+产业基金+重资产招商”办法,设立长证郧阳等三支产业发展基金,新建秦巴扶贫产业示范园,引进长江医药等63家优质企业落户,盘活统香等困难企业23家,辅导万润新能源等118家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3.2万个。
  (四)稳定劳务输出,外地就业。深入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劳务扶贫对接,与比亚迪、富士康等公司建立订单培训机制,高质量输出8万余人就业。加强与水利部合作,累计输送郧阳籍护水保安304人。
  (五)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以公益性岗位和乡镇护林员作为兜底就业主渠道。2018年开发公益性岗位364个、护林员1340个。
  三、加强培训,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
  坚持按岗施训、分类培训、应训尽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一)整合培训资源,专业化培训。整合人社、移民等9家单位培训资源,以区内定点培训机构为主体,扶贫车间或镇村扶贫开发公司为补充,形成性质多元、形式多样的培训体系。按照“市场有订单、人员有名单、培训列菜单、政府来买单”的模式,下达培训计划,制订考核细则,精心开展培训。
  (二)突出分类施策,精准化培训。坚持因人施培、因产施培、因岗施培,确保每个劳动力掌握1门以上致富技能。针对香菇产业发展,聘请省内外香菇行业专家,组织10个技术专班在镇村集中培训,350名包村技术员手把手指导,2018年培训10500名香菇种养人才。针对袜业产业发展,依托袜业企业开展1000名挡车工岗前培训,依托郧阳科技学校培训机修工人,选送34名中职生到上海袜业顶端企业开展机修跟岗培训。针对电商产业发展,聘请半汤商学院专家授课,组织学员考察区域电商企业,近两年培训4700余人,发展电商3400户。针对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开展焊工、厨师、家政等专业技能培训,2018年培训1100人。针对农村实用人才,联合清华大学举办清农学堂郧阳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高级研修班,培训50名乡建人才;委托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举办农村危房鉴定维修加固培训,2188名农民获得“工匠证书”。
  (三)围绕特色产业,灵活化培训。大力推进环水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围绕“蔬果药畜油”特色产业发展,灵活组织群众开展木瓜、核桃、中药材、郧阳黑猪等种养技术培训102场次,受训群众1.3万人次。
  四、强化服务,确保就业稳定持久
  坚持“群众就业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因势利导给政策,坚持不懈优服务,确保就业稳定持久。
  (一)激励各类企业提供就业。制定《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脱贫的若干意见》,设立5亿元贫困人口就业基金,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5%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和10%以上的其它经济组织,给予流动资金支持,同时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减免、企业重组上市辅导奖励、融资担保、社保返还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制定支持香菇、袜业产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十条意见,落实员工培训补贴、人才引进补助等十条政策,引进15家香菇企业和20家袜业企业落户。倡导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建设子胥湖、居然之家等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培训,落实创业政策,吸引1682名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三)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就业。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开展“双联双建双培双带”活动(部门联村、干部联户,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好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把能人党员培养成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市场主体带动扶贫产业发展、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全覆盖组建区、镇、村三级专业合作社和扶贫开发公司,上联优质企业、下联贫困户,让贫困群众生活在组织中、依附在产业链上稳定增收。在集中易迁安置点、扶贫车间、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等地配套建设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等安幼养老设施,让贫困劳动力挣钱顾家两不误。出台企业用工指导意见,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对袜业企业新招挡车工实行岗位补贴,实习期间每人给予3000元补贴,稳岗6个月后一次性兑现,保障群众稳定就业。■
  (作者系中共十堰市郧阳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