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精准扶贫 全面小康

在脱贫攻坚关键问题上下真功

(发布时间:2019-08-08)

中共黄冈市委

  2015年以来,黄冈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累计实现86.05万贫困人口脱贫、763个贫困村出列,4个县经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2019年是我市脱贫攻坚的大考之年,实现14.67万贫困人口脱贫、129个贫困村出列、2个贫困县摘帽、4个摘帽县巩固提升,时间逼人,责任逼人,必须一鼓作气、决战决胜。我们保持攻坚压力,坚持问题导向,找准事关脱贫质量的七个着力点,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全力攻克最后堡垒,坚决打赢收官之战。
  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一是摸清问题底数,做到有的放矢。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开展户户大走访行动,遍访贫困对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大暗访督办力度,边自查、边整改、边督办、边反馈、边提升。二是列出任务清单,做到靶向整改。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拿出到村到户到人的整改举措。强化控辍保学,保障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确保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务工作人员素质,实现县乡村三级医院联动,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的健康扶贫模式,确保基本医疗有保障;坚持危房必改、应搬尽搬,严把质量安全关,加强搬后扶持管理服务,确保住房安全有保障。三是整合部门力量,做到合力攻坚。压紧压实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责任、扶贫攻坚职能部门的牵头责任,明确市扶贫办、市水利和湖泊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医疗保障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作为牵头单位,对照职能职责,集中力量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着力推进产业扶贫。针对部分扶贫产业多而散、市场主体小而弱的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因产施策,答好“发展什么产业、产业怎么扶贫、市场主体怎么来”的产业扶贫“三问”,发挥产业在精准扶贫中的根本作用。围绕“发展什么产业”,确定茶叶、中药材、油茶、板栗、绿色养殖、香菇、花卉苗木、果蔬、乡村旅游、地标产品为全市十大特色扶贫产业,每个县重点发展3-5个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带动效应。英山县以云雾茶为重点建成茶叶基地25.88万亩,带动15119户贫困户;蕲春县以蕲艾为重点发展中药材40.5万亩,带动8756户贫困户。围绕“产业怎么扶贫”,完善“政府+市场主体+金融+保险+贫困户”模式,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增强市场主体实力,健全金融保险服务体系,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充分发挥五方能动作用,实现“五位一体”效益最大化。全市设立产业发展基金14.6亿元,市政府设立9120万元市级产业发展基金,组建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黄冈分公司,建立产融对接机制,2018年底发放产业扶贫贷款52.4亿元。围绕“市场主体从哪里来”,大力实施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累计签约项目2112个,动工建设1951个,投资总额1646亿元,完成投资439亿元,取得了实施千人计划、签约千个项目、引进千亿投资、带动千家万户的良好成效。
  着力加强易地搬迁后续工作。出台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指导意见,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是住得放心。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帮扶、创业就业服务和基层治理“四大体系”,分门别类落实产业、金融、教育、医疗、兜底、生态、技能培训等扶贫政策,机制化解决搬迁居民上学难、就医难、家门口就业难、失能老人护理难等操心事、烦心事。二是生活开心。实施集中安置点“四通七到位”工程,统一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场地平整到位、柴火房到位、菜园地到位、排污池管到位、电视机衣柜桌椅到位、消防器材到位、管理人员责任制和上岗服务到位。三是生产安心。全面落实搬迁户土地优先流转、扶贫车间优先就业、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三个优先”后扶政策,把每个贫困户都纳入产业体系中,鼓励吸引企业到安置区建设扶贫车间,建设配套产业的安置点1114个,以务工为主要增收途径的安置点470个,确保每户有一项当家产业或多个增收途径。
  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紧盯水、电、路、厕等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项目,加快补齐短板。一是吃有“安全水”。深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依托白莲河水库一库清水建设日供水55万吨的鄂东水厂,计划完成51.41万人巩固提升任务,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6%。二是走有“四好路”。推广黄州区“农村四好路”全国示范县经验,抓投入强建管,全域建设“农村四好路”。2018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到27790.8公里。三是住有“好环境”。大力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广泛开展“三清、两治、两改”村庄清洁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配备农村保洁人员3.1万人,农村垃圾清扫覆盖率达到98.1%,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2%。投入政府资金7亿元,建改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26.05万座、农村公共厕所3056座、乡镇公共厕所227座。
  着力推进非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一是执行“严”的纪律。坚持脱贫政策一致、工作标准一致、工作力度一致、考核评估一致,点对点压紧各级书记抓扶贫责任,硬碰硬打好非贫困县脱贫攻坚战。二是发挥“非”的优势。非贫困县经济条件较好、市场主体多、市场活跃、群众思想开放,产业扶贫空间巨大,市场力量潜力巨大。浠水县紧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常抓“410”(10万亩猕猴桃、10万亩油茶、10万亩葛根、10万亩名优特水产),短抓“四优特”(瓜蒌、食用菌、中药材、莲藕),产业扶贫覆盖80%贫困人口,每年户平增收8000元以上。三是激发“人”的动力。做细做实“精神脱贫”,打好政策宣讲、典型示范、技能培训、教育引导、政策撬动的组合拳,大力推广燕儿谷、神峰山庄、爱心超市等自强互助典型,组织开展“口袋鼓、精神富、奔出样、谢党恩”宣讲和“我脱贫我光荣”示范户评选活动,补齐“精神短板”,让安于现状者鼓起致富斗志,让缺乏技能者增强发展能力,引导贫困群众实干脱贫、能干致富。
  着力推动各类巡视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一是健全工作机制。从提高问题整改质效着手,坚持“一个问题、一套整改方案、一名责任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抓到底”,实施清单管理,逐项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整改措施。二是坚持分类指导。对已整改到位的问题开展检查复核,督促责任单位固化深化整改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杜绝问题再次发生。对需要一段时间整改并长期坚持的问题,全程跟踪督导。对牵涉面广、整改难度较大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治理。三是抓好一体推进。将扶贫巡视、考核、大数据比对等各方面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相结合,与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相衔接,一体谋划,一体落实,一体督办,以全面整改促进脱贫质量提升。
  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后续发展成果。一是抓责任落细。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把“一摘四不摘”要求落细落小为“六不”,做到思想不乱、劲头不减、工作不松、支持不变、工作队不撤、监管不断。二是抓成效巩固。建立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监测机制,借力“五级代表在行动”等活动,动态开展“回头看”,核查脱贫成效,对返贫人口有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完善市场主体带动、光伏扶贫、结对帮扶、公益岗位四道保障网,有效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人口。三是抓乡村振兴。坚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农业质量品牌提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农村改革助推工程、“红色头雁”工程,持之以恒育产业、聚人才、兴文化、优生态、强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