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精准扶贫 全面小康

抓好脱贫攻坚关键在于“三落实”

(发布时间:2019-12-19)

王济民


  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是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要求,“两不愁三保障”则是检验“三落实”到位与否的试金石。“三落实”落实起来,说难必有其因,解难自有其法。
  难者不易 难在哪里
  一日之暖难融三尺之冰。在脱贫攻坚战中,群众观的温差、政绩观的偏差、执行力的落差,都会带来工作成色的色差。
  一是为心力和决策力所难。做好各项工作,态度总是第一位的。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是带着感情做,还是带着表情做,群众心里明明白白,成绩单上写得清清楚楚。在扶贫巡视巡察、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中发现的很多问题,只要我们当初用心用情去做就不该出现。当然,落实难、落实不力,还需要同时从执行和决策两个维度来反思。决策失误,难以用执行的勤奋来弥补。决策最怕出现的问题是目标明显超越阶段,跳起来都够不着桃。有时制定目标在量上、在时限上层层加码、相互攀比;有些决策尽管做了调研,征求了意见,办了试点,示范起来还是“先天不足”。一些试点效果好是好,就是别的地方学不来。还有个问题是指令过多过频,出题太多答不过来。把脱贫攻坚当作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是应该的,但不能当作唯一抓手,如果题目出多了,考核指标体系过于宽泛,四面出击,就会贪多嚼不烂,关键点位反倒可能失守。
  二是为精力和能力所困。干部精力是有限的,不能天天“白+黑”、周周“5+2”;干部能力提升也要个过程,硬让挑80斤的挑100斤,于事无补。有的基层同志反映时间不够用,“人家一天是两个半天,我们一天是三个半天”。县乡干部说形式主义要不得,但必要形式不能少。可形式主义和必要形式之间的界限不清,让普通干部难以把握。从文化程度看,村一级干部基本上以乡土人才为主,除了大学生村官外,村里少有大学生。从县到村人才配置呈倒金字塔型结构,造成了在扶贫工作中“研究生制表格、高中生填表格”,一些需要村组层面落实的文件村干部看不懂等现象。做好扶贫工作还要会做群众工作、会说群众语言。同样是进村入户,有的同志能发现问题、既督又导;而有的同志则是蜻蜓点水、来去匆匆,就像葫芦掉到井里,貌似深入了,其实还是浮在面上。
  三是为动力和压力所限。干事创业,有些人是“内生驱动”,有些人靠“外力推动”。个别觉悟不高的干部,没甜头就没有劲头,没奔头就没有干头。扶贫工作面广线多、点位具体,县乡村三级干部被问责风险大。工作少了激情与活力,落实便少了硬气与拼劲,遇事等文件、等纪要,从“冲锋陷阵”退求不被问责、不垫底。
  四是为财力和人力所苦。作为深度贫困地区的十堰,资金硬约束、人才硬支撑问题尤为凸显。2018年,十堰几个县依靠上级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在30到40亿元之间,转移支付占县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87%。仅凭县域之力难以高质量、稳定、可持续地解决好健康扶贫、住房安全等问题。同时,因为机构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乡镇还面临干部缺编、年龄老化等问题。
  克难奋进 易者不难
  鄂西北数十年来的扶贫得失,特别是随着当前“户户走到、扶贫车间、安幼养老、强基固本”的深入推进,深化了我们对扶贫脱贫、乡村振兴乃至整个“三农”工作的认识,归结起来就是念好“勇、责、合、才、能、策”六字诀:
  一是勇字当头。没有勇气,何来奇迹?对连片深度贫困地区而言,全域、全员、稳定地解决好贫困群众“三保障”问题绝非易事。既然立下了军令状,各级党委、政府就必须强化答题意识,志在胜利,志在凯旋。郧阳的干部说,贫困是只老虎,要么降服这只虎,要么就骑虎难下一直被动下去。正是有了决战决胜的气魄,该区杨溪铺镇的香菇小镇集中安置了来自全区18个乡镇的15133名易迁对象,实现了产镇一体、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双重跨越。
  二是压紧责任要又严又实。领导层面的责任侧重于定盘子(大政策、资源统筹)、定调子(目标、步调),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不来回折腾,定早定准好干事。纪委监委和巡视巡察机构重在一手抓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一手抓影响抓落实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扶贫办重在量尺子(考核),建池子(汇集并分流问题)、吹哨子(督查督办)。其他单位都要找准位子,撸起袖子卖力干。
  三是任务要综合、资源要整合、机制要融合、工作要结合。“三农”工作千头万绪,不能项项单抓、各交各的卷。比如,房县土城村贫困户瞿万江依靠当地政府扶持,开扶贫作坊制作黄酒脱贫。今年瞿万江写了入党申请,被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把贫困户变成能人、把能人发展成党员,这样做就把党建引领、产业增收、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了。再如,十堰市政法系统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按照市委“户户走到”要求开展“户户走、家家访、人人评”活动,走出了感情、访出了效能、评出了作风,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创造了良好的农村社会环境。
  四是兴农以才。没有一批新型农民,没有回乡能人、没有一批在乡知识青年、一批对接生产与市场的专业合作社能人、承担农业生产风险的企业家,扶贫成效难以为继。比如,养郧巴黄牛的老牛倌,赶不上养西门塔尔牛的专业户;乡亲们坡上的老茶园,赶不上浙江人租田种的无性系茶。人才流动有其规律,需要叠加人文关怀和政策利好,让从事现代农业的专业人才名利双收。
  五是实践提能、激励释能、创新聚能、市场赋能。一方面,各级部门要精锐尽出,在基层、在一线、在现场提升能力,成为大容量、多接口、机动性强、即插即用的“U盘型”干部。同时也要关爱呵护、纠错容错,在项目、在工地、在田间地头发现、培养、选拔干部,让“燃系”干部“自燃”起来,担当担责。另一方面,脱贫攻坚的创新实践可以从小切口、低成本、真管用、不繁琐、可复制的微创新起步积累。比如,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易迁点的小车间搞来料加工、两头在外,基本上都是贫困户做工,缝个棒球可以得0.75元的加工费、缝个垒球得0.85元,手脚麻利的一天可以缝60个。“公司+车间+基地+农户”的链条,就是市场给农户赋能、激活农户的传导过程。
  六是叠加政策利好,坚持多措并举。“四个优先”必须通过政府端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高的举措传导到村村户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路通了,资金可以进来、产品可以流出;推进扶贫产业项目落地——可以是办合作社、可以是扶品车间,也可以是养牛养羊;推进技能培训——技术培训、安幼养老等服务可以有效地帮助贫困家庭学到一技之长,降低生活成本。
  打好脱贫攻坚战,历练了队伍、拉练了项目、磨炼了干部、锤炼了作风。有了这些积淀,只要回到初心使命、回到实事求是、回到事在人为,在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我们就能清除前行道路上的“拦路虎”,攻坚克难,乘胜前进。■
  (作者系中共十堰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