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精准扶贫 全面小康

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精彩样本

(发布时间:2020-12-21)

             本刊记者 曾洁玲 刘 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十堰市郧阳区以产业为支撑,以扶贫小额信贷为助力,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今年4月实现脱贫出列,顺利推动脱贫攻坚“换道”乡村振兴。郧阳的成功实践为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经验。

  郧阳,著名的 “郧县人”头骨化石遗址所在地,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了100多万年。然而,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和各种历史原因,地处秦巴山深处的十堰市郧阳区成为国家级贫困县,集老、山、边、贫、库于一体,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456户163491人,贫困发生率35.63%,位列湖北省第二。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这个贫困落后山区县解放思想、勇于创新,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金融扶贫经验连续四年在全国金融扶贫现场会上交流,袜业扶贫经验入选全国2019年十大产业扶贫案例,发展香菇产业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的经验被国家发改委作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导引推介,“挣钱顾家两不误、安幼养老都兼顾”的扶贫做法受到省委书记应勇的高度肯定,“特色小镇+特色产业”易地安置做法得到省长王晓东大力点赞,脱贫攻坚主要成效在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展播。今年4月湖北省政府批准郧阳区脱贫摘帽。
  深秋时节,记者走进郧阳,看到的是一幅幅产业发展的壮美画卷,感受到的是这个大山深处古老县城焕发的蓬勃生机活力。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郧阳山区多,一些地方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贫困群众需要易地搬迁。据统计,郧阳区有易地扶贫搬迁对象2.2万户、6.4万人,规模居全省第三。
如何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易地搬迁不仅是为了解决住得好的问题,更是为了群众能致富”;“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郧阳脱贫攻坚明确了路径。
  郧阳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因地制宜将香茹和袜业作为扶贫支柱产业,区建扶贫产业园、镇建扶贫工厂、村建扶贫车间、组建扶贫作坊,确保每家贫困户都能找到致富门路,真正让贫困群众搬到好地方、找到好门路、过上好日子。
  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是我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里整齐分布着165栋楼房,安置着郧阳区18个乡镇的易迁对象4237户、15380人,配套建设千亩香菇生产基地和袜业扶贫工厂,力保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像青龙泉社区这样,郧阳区已建成354个安置区,2.2万户、6.3万贫困群众进城区、进园区、进集镇、进中心村安置,从“穷窝窝”搬进了“金窝窝”。
  在产业扶贫政策引导下,郧阳“香菇之城”悄然崛起。郧阳按照全产业链、全生态链、全价值链模式,在谭家湾镇建设食用菌循环经济扶贫产业示范园,引进上下游企业22家,建成智能化工厂实现四季出菇;在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配套建设香菇产业种植示范园1200亩,在19个乡镇建设自动化香菇制棒车间24个、各类菇棚4.9万个,年种植香菇4000万棒;成立华中食用菌研究院,建设研发中心,形成集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郧阳香菇被国家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好香菇”称号,今年产值有望超过10亿元。
绿筷子菌业科技公司是其中一家香菇产业公司。该公司建成自动化程度强、日产能高的制棒工厂,实现香菇四季化生产。公司负责人说,从配料、制棒到灭菌、冷却、接种、养菌,这些技术含量高的流程全部在工厂完成,公司还负责收购和销售香菇,农户以每棒5元价格购买菌棒后,上架一周左右即可采摘,后续几茬只需将菌棒泡水,没有太高的技术要求,菇农承担的风险低。同时,农民也可以在香菇大棚务工,每人每天报酬100元左右。
  郧阳区委政研室负责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每个菌棒收入在11元以上,扣除菌棒成本5元,每棒纯收入6元以上,一家一个劳动力可以轻松管理3000棒,可增收1.8万元,工作时间6个月,每月纯收入3千元以上。
  在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记者强烈感受到郧阳发展袜业的雄心壮志——在4万平方米的厂区,一个个偌大的车间里,一排排智能化织袜机有序作业,编织出一双双款式新颖的袜子。在这里,他们年产袜子1亿双,可带动3000人就业!
  这是郧阳近年引进的袜业企业之一。据介绍,郧阳先后引进上海东北亚新等26家袜业企业落户,日产袜子120万双,年产值可达20亿元,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袜业生产基地。贫困户既可通过进厂务工获取工资性收入,又可通过项目承包、承接代工等形式参与袜业生产获取收益,妇女、老人、体弱多病或残疾贫困户都可以参与袜业后道工序生产。
  走进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明刚家中,只见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堆着小山似的袜子,左腿装着假肢的明刚正坐在机器前快速缝着袜头,他旁边头发花白的母亲,利索地把缝好头的袜子翻过来,叠放整齐。明刚告诉记者,他们家原来住在柳陂镇偏远的山村——崩滩村,因病致贫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到龙韵村后,他参加了织袜机维修培训,成为一名机修工,平时在柳航袜业和实训中心检修机器,有空就回家缝头、翻袜,月收入近4000元。如今他过上了“挣钱顾家两不误、安幼养老都兼顾”的幸福生活。
  在发展香菇和袜业两大产业的同时,郧阳还通过农企对接、能人带动、手工艺传承等方式,引导易迁户发展小种养、小作坊、小庭院、小买卖等,培育汽车坐垫、服装玩具、农特产品加工等扶贫作坊2700余个,涌现出一批汽车座垫村、黄酒酿造村、粉条加工村、蔬菜种植村。
  像明刚一样,郧阳区很多贫困户在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实现了华丽转身,过上了美好新生活。“社会主义最好,共产党最亲,勤劳致富最光荣”成为广大郧阳群众的共同心声。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深秋时节,万物萧条。郧阳樱桃沟村的村民却早早开始修剪树丫、翻土施肥,静待几个月后的一场美丽邂逅。樱桃沟因漫山遍野的野生樱桃树得名。开春以后,游客可以陆续欣赏到樱桃花、梅子花、桃花、橘子花等美景,而随着山花次第落幕,各种水果依次登场,游客充分享受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
  美丽,是面子,更是里子。樱桃沟近些年颜值提升的背后,更是发展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升华。
  近年来,该村按照“道路黑化、庭院美化、污水净化、生态绿化、产业规模化、设施景观化、村内运作公司化”等“七化”标准,着力建设“风貌古朴、功能现代、产业有机、文明复归”的新农村。目前,全村2300亩土地,樱桃、柑橘、桃子等小水果面积达到1600亩,蔬菜面积500亩,形成了“山顶松杉戴帽,山腰果树缠绕,沟岔蔬菜铺地,庭院栽满樱桃”的绿色生态村,被授予“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生态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被国家农业部推介为“中国最美田园”“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
  樱桃沟村是郧阳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实际上,产业兴旺、村貌整洁、乡风文明已经成为郧阳乡村的“标配”。
  成片的葡萄种植基地、通村达组的水泥路、整洁漂亮的村庄、功能齐全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置身于一派生机勃勃景象的郧阳谭家湾镇龙泉村,记者很难把它与“贫困村”联系起来。
  龙泉村的华丽嬗变,同样得益于产业的发展壮大。据介绍,龙泉村按照“基地+协会+农户+市场主体”的产业链接模式,发展豇豆260亩、韭菜80亩,桃子、柿子等经果林400亩,借助各级帮扶和小额扶贫信贷,形成了“山上果茶山下菜,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今年五月还引进十堰寿康永乐公司,对龙泉村耕地实施整体流转,统筹规划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养殖能人带”的产业格局。产业的蓬勃发展绿了山头,美了乡村,富了农民。
  广袤农村既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近年来,郧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效衔接,以高质量脱贫攻坚成效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以高起点乡村振兴谋划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二者有机结合、统筹推进。
——坚持力量统一。将区委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与区精准扶贫指挥部合署办公,实行两个牌子一套指挥体系、“五个一批”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五个振兴”,确保攻坚力量不散。
——坚持政策统一。将精准脱贫各项政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底线要求,将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坚持规划统一。2018年,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郧阳通盘谋划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与乡村振兴战略2018-2022五年规划,用乡村振兴的标准推进脱贫攻坚易迁安置、产业发展,将脱贫攻坚中仍需巩固拓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等有机嵌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做到无缝对接、相得益彰。
——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新发展理念谋划农村发展,把生态、产业、经济等元素融入新农村建设,以产业兴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郧阳,各地纷纷把目光投向生态经济,探索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耕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模式、新业态,让生态旅游、文化传承和美丽乡村建设融合推进,把美丽生态变成美丽经济。
  郧阳通过生态、经济、产业三化融合,把村庄变成景区、田园变成花园、民房变成民宿、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促进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如今,绿色环保、生态有机成为郧阳农特产品的“招牌”,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郧阳人民引以为傲的“标配”,“秀水郧阳、人类老家”成为众多游客内心深处的“诗与远方”。
“扶贫小额信贷是脱贫致富的‘抱母鸡’和‘引窝蛋’”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而金融是产业的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金融服务水平”。郧阳把扶贫小额信贷作为打破农村金融坚冰的“利斧”和撬动脱贫攻坚的“杠杆”,探索“户贷、户用、户还、社管”资金管理方式,村级合作社全程参与贷款对象准入、资金投向监督、协助贷款清收等,以小额信贷加快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
  同样在柳陂镇龙韵村,贫困户朱方明2018年为给父亲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他们家也因此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入住龙韵村后,朱方明和妻子准备承包村里的袜业扶贫车间,然而几十万元的承包费和启动资金让他发愁不已。柳陂镇委、镇政府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朱方明申请了30万元创业贷款。朱方明利用这些资金承包了扶贫车间,还成立了十堰市盎然针纺商贸有限公司,年收入近20万元。如今龙韵村的乡亲们提到朱方明都竖起大拇指:“他是我们村的能人,承包的袜业扶贫车间带动了4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托他的福,我们现在不用出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为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郧阳紧扣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要点,精准推荐金融产品,确保贷款用在扶贫产业上。对订单发展香菇、袜业的农户,按规模定向推荐“香菇贷”“袜业贷”;对愿意发展小种养、小作坊、小庭院、小买卖的农户,精准推荐“四小产业贷”;对发展产业缺起步资金且需求量不大的农户,优先推荐“小微贷”;对退捕上岸的渔民和退养野生动物的农户,按需开发“转业创业贷”,让他们享受等同边缘户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
  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朱瑾艳发展不忘贫困群众,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500多户贫困群众使用“四小产业贷”,种植油橄榄1000余亩,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据了解,至今郧阳全区已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6万户(次)8.3亿元,带动发展特色产业80万亩。采访中,郧阳群众纷纷表示,扶贫小额信贷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抱母鸡”和“引窝蛋”,是核心水源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孵化器”和“催化剂”。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而扶贫小额信贷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米’的问题,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在接下来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中必将发挥更大作用。”采访结束之际,郧阳区委书记孙道军这样向记者阐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扶贫小额信贷三者之间的关系。
  千年古城郧阳呈现的时代新貌,是欠发达山区县华丽转身的精彩样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荆楚大地上,期待更多像郧阳一样的地方,以更加奋进的姿态、更加积极的作为,书写精彩的时代华章。
责任编辑:周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