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精准扶贫 全面小康

以“五联”帮困创新精准扶贫路径

(发布时间:2016-12-17)

                                                                                                                                    叶 丛

  2012年以来,保康县委不断探索深化党员干部联农村贫困户、联困难学生、联孤寡老人、联城市低保户、联诉求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五联”结对帮扶活动。县“四大家”领导和县直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联系五类困难群众各一名,机关党员干部、镇村班子成员、“两代表一委员”、非公企业党组织和民营企业家确定一名帮扶对象,常年与贫困弱势群众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不脱贫、不脱钩,基本实现贫困群众到户扶贫全覆盖。在此基础上,逐步将“五联”范围调整为贫困群众、农村党员、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和诉求群众,健全完善了党员干部帮扶脱贫、产业大户引领脱贫、龙头企业带动脱贫和化解矛盾引导脱贫的精准扶贫模式。

  丰富内涵,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程

  (一)联贫困群体,助脱贫致富。紧紧围绕“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目标,深入贫困农户交心结亲,为联系户脱贫致富指路子、出点子,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尊重群众意愿”原则,重点开展“五个一”:即引导贫困户制定一个脱贫致富计划和产业增收方案;明确一个切合实际、能够实施的帮扶产业项目;协调联系专家、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班,使每个贫困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发展产业能力;帮助贫困户争取一项扶持政策或者落实一笔小额信用贷款,解决贫困户住房难、饮水难、行路难等实际困难,着力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二)联产业大户,助提档升级。乡镇、县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包联核桃、茶叶、烟叶等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提供技术支撑,协调资金扶持,着力破解农业技术、土地流转、市场营销等难题,引导帮扶农业产业大户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在此基础上,把产业大户培育成良法良种推介、技术培训、政策咨询、种养规划帮扶、标准化发展指导的中心户,引导产业大户在自我发展的同时,发挥优势,以组建互助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模式,整合吸收、辐射带动贫困群众通过土地入股等方式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三)联诉求群众,助问题化解。县“四大家”领导和县直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包联重点诉求群众,深入诉求群众家中现场办公,实地调查诉求群众家庭状况,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诉求,掌握诉求群众思想动向,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依法理性解决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对较为复杂的问题,组织相关部门集中会审,推动问题解决。加强对问题是否真正得到解决、诉求群众是否满意的跟踪督办,及时反馈意见建议,推动诉求问题有效化解。与此同时,通过诉求问题的解决,逐步将诉求群众引导到合理合法发家致富的正确道路上来。

  (四)联农村党员,助作用发挥。着眼“情感需求”实施关爱工程,夯实党员发挥作用的基础。建立座谈、走访制度。包联干部利用党员的生日、入党纪念日、重大传统节日,深入包联党员家中,开展谈心、走访活动,了解他们思想、生活、生产等方面的情况,送去党的关怀,体现组织的温暖。着眼“致富需求”开展技能扶贫,提高党员发挥作用的能力。建立农村“弱势”党员帮扶机制,包联干部帮助“弱势”党员解决基本生活困难、子女入学困难、致富技能困难,提供致富信息和法律服务等。通过帮扶,达到农村贫困党员致富有门路、增收有项目、生活有改善、思想有转变的目标。针对每名农村党员能力特长,“设岗定责”,聘请他们为政策宣传员、科技信息员、社情联络员、矛盾调解员,为农村党员实现自身价值、展示才能、发挥作用提供平台,使农村党员有岗有责有为,成为团结群众、引领发展、促进和谐的中坚力量。

  (五)联龙头企业,助做大做强。我们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在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上下功夫,“一企一策”,对符合条件、带动能力大、市场前景好、效益突出的企业重点支持,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在政策配套、金融支持、品牌营销上研究针对性措施,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加快从传统、分散、低效农业向规模化、公司化、产业化现代高效农业转变,促使更多的农民不离家乡就能又好又快地富起来。

  因类定策,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机制

  (一)建立困难群体帮扶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党群联系点制度、机关党员干部定期下基层蹲点调研制度,以及县直部门设立党群联系日、党群互动日、党群活动日,机关干部深入到对口一线,熟悉基层,了解民意,掌握社情,实现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建立结对帮扶、定期走访制度,对包联对象实行一对一、长期帮、帮到底,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定点、定事长期帮扶,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建立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注重找寻发挥农村党员作用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谐的切入点。针对农村发展的新变化、农业产业的新要求、农民群众的新思想,改变过去封闭式、模块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引导农村党员增强主体意识,自觉当好“宣传员、帮带员、调解员、代办员、示范员”,在带头宣传执行党的政策、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中,在为民办事、调解矛盾中锻炼能力,体现先进性、纯洁性,激活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通过党员干部包联农村党员,深入开展以有职党员创事业、无职党员创家业、外出党员创实业为主要内容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增强农村党员的带动力、凝聚力、号召力。将广大群众吸引到对党员的监督、评价和管理中来,定期开展“党员述评”活动,形成党员与群众的良性互动,构建上下联动、内外协调、条块结合的开放式、立体化的教育管理新模式,营造农村党员充分发挥作用的浓厚氛围。

  (三)建立民企联村帮扶机制。围绕贫困山区县实际,因势利导,探索建立民企联村共建机制,选聘民营企业家到边远贫困村任“名誉村主任”,积极投身扶贫帮困活动。每年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项目推介会,开展走边远、看灾情、访贫困调查,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形成民企联村格局。以项目扩散为主线,实行企业、农村、农民三方联动,实现互惠双赢;以“办实事、作贡献”为内容,组织观摩评比,激励互促互进;以提升形象为导向,多方造势搭台,提升典型影响力。精心筛选项目,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实现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农民致富三方共赢局面,达到一名企业家引领一个村脱贫的目标。

  (四)建立民意征集反馈机制。在“五联”活动中,每名党员干部既是帮扶联络员、责任人,也是政策宣讲员、民意收集员。县委要求每名“五联”干部定期撰写“五联日记”,真实收集反映包联对象对县委决策部署情况、政策落实情况、干部作风情况以及重大民生事项决策的意见建议,为县委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开展“五联”活动,创新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畅通党群干群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之间的思想通道,实现思想同向、行动一致。通过开展“五联”活动,建立经常性的党群干群联系机制,畅通感情通道,实现感情相融。通过开展“五联”活动,建立民情发现机制,创新鼓励性、保护性的方法措施,畅通民情通道,实现民情实察、民意直达。■

  (作者系中共保康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姜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