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精准扶贫 全面小康

全面提升精准扶贫科学化水平

(发布时间:2016-12-17)

                                                                                                                                    佘立柱

  竹山是国家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主战场和全省2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二五”以来,全县累计减贫5.6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9%降至36%,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但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全省贯彻贵州会议精神精准扶贫现场会召开后,竹山掀起了新一轮扶贫开发热潮,更加激发了竹山人民绿色崛起、全面小康的内生动力。我们将全力加快扶贫攻坚步伐,着力提升精准扶贫科学化水平,努力变“短板”为“跳板”,用“竹山作为”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一、坚持组织领导军事化,防止部署号召“一般性”。精准扶贫是一场消灭贫困的攻坚战,必须拿出超常规举措,用最高效的管理模式来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水平和整体实效。一是高挂“作战图”。科学划分15大作战片区,明确扶贫脱贫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单,实行县级领导分片挂帅、挂图作战、一线指挥。二是立下“军令状”。全县上下总动员,层层签订责任状,打造决策、执行、监督、考评、奖惩一体化的“落实链条”,不按期脱贫干部“摘帽”,不完成任务决不收兵。三是组建“集团军”。成立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指挥部,实行县农办、竹房城镇带办公室、扶贫办、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四办合一”,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三万”工作队“三队合一”,组建241支扶贫工作队,落实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帮扶机制,全力打造精准扶贫“统一战线”。四是大打“歼灭战”。开展“千名干部入万户”“诉访互动月”“三万”等主题活动,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配套、美丽乡村建设、人文素质提升、基层组织固本“五大工程”,打响基础配套、危房改造、产业覆盖“三大战役”,着力消除产业空白户、居住危房户、明白人空缺户,力争每年脱贫4万人,每村新增5户明白人、50户生态搬迁、5个经济实体、500亩产业基地。

  二、坚持操作实施具体化,防止笼统抽象“一锅煮”。将贫困村出列与贫困户脱贫有机结合, 坚持片区开发与重点攻坚双轮驱动,以整体联动助推精准扶贫。一是推进片区开发。以“四化同步”为引领,以率先脱贫为重点,纵深推进竹房城镇带建设,打造扶贫攻坚示范区。率先在黄栗片区启动“十村联建、万人脱贫”行动,突出配套区域循环路、修好通村入院路、产业基地连到户、设施配套有服务,着力探索产业带动、脱贫致富、设施支撑、公共服务保障、机制驱动等五大能力。15个片区已引入政策项目111个,落实开发资金近亿元。二是实施整村推进。结合美丽乡村、生态家园、村企共建,每年选取50个村,按照“基础设施配套、生态产业发展、贫困农户脱贫”要求,整合政策项目资金,实行地毯式推进,做到不留后遗症、不漏一个人,探索推进了总兵安村机制创新推动精准扶贫、罗家坡村精神脱贫与物质脱贫同步、东川村以城镇化带动现代农业等精准脱贫新路子。三是开展极贫重扶。对远离县乡主干道无村级阵地、无集体收入、无主导产业、基础欠账多、贫困人口多、遗留问题多的“三无三多”村,强化帮扶措施,整合资金项目,选派能力较强的第一书记和实力较强的企业驻村,年投入帮扶资金不低于500万元,配套完善水、电、路、网、房等基础设施,确保全县61个重点贫困村如期分批出列。

  三、坚持目标管理精细化,防止主次不分“一般粗”。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一是瞄准对象精确识别。采取农户自评、群众互评、专班测评、张榜公评、集中确评“五评”方式,全面准确掌握贫困户现状,对14.91万贫困人口分类建档立卡,达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四有”标准。二是锁定目标精准出击。突出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4种贫困类型,分户实施产业培植带动、教育培训拉动、扶贫搬迁转移、医疗救助帮扶、政策供养兜底,对贫困户中的特困户、五保户、低保户落实免除子女义务教育就学费、免除大病医疗救助投保费、免除电视网络信号入户费,送种苗、送化肥,保障入住村级公租房等政策。三是把握动态精细管理。及时掌握农户劳力状况、产业建设状况、收入状况等情况动态,定期开展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社会评价,确定扶贫对象进退,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将因病返贫、因灾致贫的群众及时纳入台账管理,确保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脱贫一个、销号一个。

  四、坚持工作责任主体化,防止扶贫脱贫“一头热”。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以主体责任的落实推进主体作用的发挥。一是突出“两个主体”。全面落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大力倡导脱贫光荣,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二是克服“三种症状”。克服“贫困依赖症”,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深化“十星级”文明创建,内修人文强精神,引导贫困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克服“扶贫负担症”,消除富人怕与穷人“沾边”、干部怕与扶贫挂钩、部门怕与脱贫担责的畏惧心理,坚持用政治的、发展的、民生的眼光看待扶贫,主动担当扶贫重任。克服“脱贫盲目症”,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注重实效,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三是注重“四类群体”。配强引路人,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因村选派“第一书记”,实施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全面落实全职化村主职干部年工资3.5万元待遇,巩固村级党组织带头引领、富民强村、服务群众、乡村治理、促进和谐五大功能。培植带头人,发挥致富能手、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将贫困群众带入产业链。培养明白人,让贫困户中的明白人率先脱贫,让脱贫户中的明白人带动脱贫,实现脱贫一个、带动一家、影响一片。

  五、坚持持续推进机制化,防止时紧时松“一阵风”。扶贫脱贫是一个历史性的政治任务,必须创新机制,强化保障,打牢基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是创新项目保障机制。坚持“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检、县级验收”项目安排机制,推动实施扶贫项目直达到户机制,扶贫到户资金实行“一卡通”管理,确保扶贫资金让贫困户先覆盖、真受益。二是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建立财政资金投入增长机制,每年按照不低于上年扶贫投入的10%增加配套资金。实行扶贫资金以奖代补,资金分配与扶贫成效挂钩,年度考核排名前三的乡镇给予项目资金奖励。三是创新资金统筹机制。出台《创新资金整合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集成”原则,县财政每年整合统筹8亿元涉农项目资金,用于扶贫连片开发和边远极贫村建设。四是创新精准扶贫模式。探索总结特色产业覆盖带动、新型主体联村带户、企业订单培训转移等7条精准脱贫途径和精种式、技能式、电商式等10种家庭增收模式,使扶贫成效更加精准、群众增收更有保障。五是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县财政设立10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基金,依托海川担保、“助保贷”、“助农贷”三大融资平台,创新“十星速贷通”产品,对贫困户实行“5万元以内、三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贷款。六是创新目标考核机制。加大扶贫攻坚在全县综合目标考核中的权重,乡镇占70%,县直部门占50%,工作队占100%,用好“指挥棒”,推动“真脱贫”。■

  (作者系中共竹山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