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精准扶贫 全面小康

仓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湖北第一家

(发布时间:2021-08-12)

本刊记者 曾洁玲 王金晶 通讯员 周 蕊 陈 奎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实现乡村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要把乡村建设成什么模样?发力点何在?有哪些科学路径?
  武汉新洲区争当推进乡村振兴的探路者,2018年3月抢先创建市级田园综合体,经过3年多艰辛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今年6月21日,新洲区紫薇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成功通过国家财政部组织的专家评审,标志着我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正式落户新洲区仓埠街。把创建田园综合体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引爆点,新洲区走出了乡村振兴新路径。
成立综合党委强化引领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万事开头难。如何破题?何处着力?
  乡村要振兴,党建来引领。“乡村振兴和基层党组织的有力保障密不可分,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造乡村振兴主引擎,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注入强大动力。”这是新洲区委书记赵利洪对田园综合体建设提出的首要任务。仓埠街道党工委推动基层党建和田园综合体创建深度融合,实现二者同频共振、相融互促。
  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关、资源相近的原则,创造性成立片区综合党委,打造仓埠古镇“核心”,靠山、周铺特色小镇“两副”,辐射带动方杨、杨裴“两翼”的“1+2+2”组织体系,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党建格局。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任综合党委书记,各职能部门党员联系服务相应综合党委。在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下,统筹谋划片区建设,充分发挥联系协调基层党组织和企业党组织的作用,通过强引领、优服务、促共治,形成自上而下简化通畅、从左到右全面具体的完整组织架构。
  “综合党委直接协调区域内土地、房屋和劳动力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进行整体布局,对企业和村(社区)统一协调管理,促进村企联合。企业在村里流转土地、租赁农舍、聘请农民务工等,都只需要跟综合党委联系,不用直接面对农户,省去了很多程序,大大节省了时间精力成本。”新洲区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道出了综合党委的重要作用。
  仓埠街探索创新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新模式,促使“村社合一”,充分发挥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股份合作社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了村集体、市场主体、农户间稳定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以项山村为例,该村相继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合作社,其中土地合作社已签订入股协议农户191户,面积1100亩,农户每年每亩土地获得400元保底收益,合作社获得每亩200元管理费收益;劳务合作社已登记在册工作人数320余人,平均每天向企业输出劳务60余人次。
用改革办法破解用地难题
  创建田园综合体,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样板可学?如何解决“人、地、钱”等难题?唯有解放思想,高擎改革创新利器,方能辟出一条新路,闯出一片天地。
  仓埠街道党工委书记黄保华告诉记者,他们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的总要求来探索建设田园综合体,“创建田园综合体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意识到这是一次革命,是一次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一个深改项目,要敢于创新,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为缓解农村建设用地紧缺问题,仓埠街大胆探索土地制度改革,通过村湾集并、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土地增减挂钩、“旱改水”等方式破解农村用地难题。
  周铺中心村采用拆旧建新模式,对周边村湾按增减挂钩整湾拆迁腾地,建设以村湾集并为起点、以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的中心社区。中心社区内,建成学校、医院、体育场、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该项目共拆迁集并房屋300余间,拆迁腾地260余亩,并整合闲置老厂房,建成300余亩产业园区,走出了村湾集并、人口集中、土地集约、要素集聚、功能集成的乡村建设之路。
  把分散村湾集并,让农村人口集中,重要的是要让村民搬得出、住得好、能致富。
  仓埠街通过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走出“确权确股确利不确地”新路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目前,仓埠街共流转土地45651亩,其中市级田园综合体创建范围内流转土地16746亩,为企业入驻和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创造了条件。综合体内已形成52家农业合作社、3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市级和6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农民就业2000余人,就业村民每月增收约2000元。
创新机制促使人才回流
  推进乡村振兴,创建田园综合体,人才是关键。
  仓埠街坚持人才是第一动力,建全能人招引机制,建立仓埠街“能人库”,回乡能人为村集体发展建言献策,带动村民就业创业,促进村集体产业发展。
  健全能人培养制度,加大引才集智力度,鼓励工商企业主、创投人才、乡贤、高校毕业生等回村任职,营建党群连心、村企联合的良好发展氛围。
  建立市民留村机制,鼓励市民在村任职、理事、创业。靠山小镇利用42套空闲农屋,与企业合作进行整体规划改造,建设共享农庄,吸引“下乡市民”,并低租或免租引入和孵化青年创业团队20余家。
  仓埠“我家的地”以有机蔬菜的种植、生产、加工与销售为基础,打造出城市近郊有机农业田园综合体,是第七届世界军运会有机蔬菜唯一供应商,也是武汉市唯一一家给盒马鲜生超市供应有机蔬菜的企业。其总经理岳文雯的丈夫就是回乡能人之一。她说:“我先生是在这边长大的,肯定有些家乡情节,希望可以在老家开发一些项目,带动家乡发展。”
  据统计,2018-2020年,仓埠街能人回乡投资58988万元,企业兴乡投资186880万元,市民下乡投资3859万元,“三乡工程”成为市级典范。
“三产融合”拓宽富民路
  创建田园综合体,企业是支柱。没有企业带动,田园综合体建设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把产业做好,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发展,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为其他方面振兴提供支撑。人才反过来又会促进产业更好地发展,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新洲紫薇都市田园总经理袁惠文对记者分析道。
  仓埠街在做强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旅游、农业+教育、农业+康养等新业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产业体系更加完善,逐步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紫薇都市田园原来只是一个小型苗木基地,后来拓宽发展思路,以三产融合发展为目标方向,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科普教育等,推动农文旅教深度融合。如今,园区占地面积2200亩,是仓埠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区,也是新洲区最早的一家4A级景区,接待游客总人数从2018年的50万人次跃升到2020年的超100万人次,综合收入近亿元。
  在仓埠山庄民俗村,种类繁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产品令人眼花缭乱——仓埠油面被央视《记住乡愁》栏目专题报道,并在第17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获评武汉十大特色伴手礼推介产品;仓埠豆丝荣获武汉餐饮协会、武汉市旅游文化发展促进会颁发的美味武汉风味奖;仓埠糍粑获美味武汉原生态奖……
  如今,仓埠街道形成了以万千花镜、武汉市园林种苗中心为代表的的特色苗木种植产业,以“我家的地”、仓埠山庄为代表的有机果蔬、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以紫薇都市田园、靠山小镇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旅游康养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三产融合、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资料显示,仓埠田园综合体创建以来,区域农文旅产业实现大发展,财税收入不断提升。2017-2020年完成财税收入分别为1.47亿元、1.67亿元、2.20亿元、2.51亿元,2020年比2017年同比增长70.7%。2020年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1456.33万元,村平均23.8万元,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益10万元以上占比67.2%。
复兴古镇文化为现代田园铸魂
  推进乡村振兴、创建田园综合体,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则乡村兴。
  仓埠文化底蕴厚重,有长江千年古镇的美誉。古城墙、湖北省革命大学、正源中学、楚剧大师沈云陔故居等历史文化古迹保存完好。2020年8月,仓埠街入选《武汉市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仓埠坚持文化铸魂,深度发掘当地文化资源,推动古镇复兴,为田园综合体铸魂:恢复古街、古城墙、古码头、古河道,复原楚天古镇商业街;保护性开放湖北革命大学遗址和徐源泉公馆;成立新洲区首家街镇级文联,组织出版《仓子埠传奇》《仓子埠民国将军录》《仓子埠风情录》等文化产品推介仓埠历史文化;在村(社区)和学校上演地方楚剧,让非遗项目面塑、瓦当雕刻走进校园;重点推进武湖生态水系整治、仓埠老城区改造、周铺楚剧特色小镇提升等项目,推动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相融合……
  如今,“花香水韵、人文古镇”的田园综合体已现雏形,千姿百态的花木园林景观令人驻足观赏,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使人心生向往,楚剧小镇的鼓乐丝弦让人回味无穷……
  据悉,“十四五”期间,仓埠田园综合体将依托现有优势,围绕“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总体目标,计划用3年时间,将项目区建设成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武汉新时代“三农”创新策源地、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