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精准扶贫 全面小康

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6-12-24)

                                                                                                                            恩施州委政研室驻村工作队

  恩施市龙凤镇佐家坝村是李克强总理倡导建立的龙凤镇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恩施州委书记王海涛2015—2016年扶贫联系点。2015年以来,恩施州委政研室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2016年实现全村全面脱贫”的目标任务,与第六轮“三万”活动紧密结合,两队合为一队,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和全州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凝心聚力,克难攻坚,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逐步改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年完成硬化组级道路6.7公路,新建自来水厂1座,配套建成水池7个,铺设管网2万余米,完成1000亩有机富硒茶园基地建设,全年实现脱贫238户945人,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以实现全村全面脱贫为目标,科学绘就规划蓝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恩施州委政研室驻村工作队高度重视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尊重民意,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的原则,结合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到规划编制过程中,认真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规划内容和具体细节,与龙凤镇党委、政府一起,通过群众参与项目的筛选和表决,邀请相关规划设计人员反复研究论证,几易其稿,最终形成了《恩施市龙凤镇佐家坝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2015—2016年)》,明确了基础建设、产业增收、环境生态、社会事业4大类,11个小类项目规划设计,为工作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工作队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始终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懈怠,在规划框架内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创新举措,助推全村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二、以精准聚焦靶向定位为手段,探索脱贫致富良方

  按照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省委“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工作队确定分组包干,对口帮扶,因人施策方针。一是做好精准识别。坚持把好精准识别第一关,严格执行识别标准,逐户走访交流沟通,采集家庭收支数据,评估量化贫困等级。2015年初工作队先后组织党员干部上百人次走村访户,深入田间地头,对全村552户贫困户,1850人予以再了解,再摸排,共筛查出104户、273人已经脱贫可以摘帽,对已识别确认后的贫困群众,帮助他们填写《贫困户登记表》《扶贫工作手册》《精准扶贫公示卡》等相关资料,将贫困户基本情况汇总归档,建立动态信息管理库,真正做到一户一档,一人一册。二是科学制定帮扶方案。工作队按照“五个一批”要求,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和责任干部,综合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等各方面因素,采取物资支持、产业拉动、教育培训等多种方法,逐户制定分期脱贫计划,推介脱贫致富良方,起草形成《恩施市龙凤镇佐家坝村村情调研报告》《龙凤镇佐家坝村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三是抢抓试点机遇。佐家坝村作为龙凤镇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州委书记联系点,有着其他村不可比拟的政治优势、政治红利,牢牢把握改革试点机遇,用好各类优惠政策是当前工作队及村委达成的一致共识,同时也为工作队向上向外争取各类政策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以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为导向,构建发展优越环境

  工作队始终坚持先打基础,再谋长远的工作思路,主动对接,积极作为,通过外力引入提升发展活力,使底子更厚,底气更足,在争取“输血”的同时,立足自身发展,奋力作为,不等不靠,艰苦创业,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既让群众充分受益,又引导群众自力更生、真抓实干,针对全村贫困群众广泛开展宣讲教育,树立致富典型,并鼓励动员致富能人、强人自觉带动周边群众干,营造促进群众增收氛围,切实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全村水电路等大环境得到显著改善。2015—2016年全村竣工、实施和即将启动的基建项目达到5个,投资近1500余万元,建成后全村9个地名小组将实现硬化道路全覆盖,整体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村民出行条件将进一步改善。新建自来水厂于4月底正式投入运营,解决400户1500余人的吃水问题,在水厂无法覆盖地区规划新建12个水池,2个泵站,在2016年底前实现全村村民安全饮水全覆盖,彻底改变人畜饮水难的历史。第一次将数字电视信号牵到村民家中,让村民享受到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并接受在线技能培训和政策普及教育。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争取相关部门在“十三五”期间支援建设现代化群众文化广场1个,建成后将成为附近群众开展文娱活动及锻炼的主要场所。

  四、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重点,壮大特色产业

  坚持“政府领导、机关配合、村委牵头、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原则,工作队着力培养创业能人发展新兴产业,鼓励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共同致富,积极探索贫困群众入社分红、保护价收购、返聘务工等多种模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水平,着力探索银杏茶叶、药材林下混种模式,提升单位土地面积附加值,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一是明确重点产业。根据龙凤综合扶贫改革试点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全村茶叶面积达到6000余亩,可采摘面积达到3200亩,主导产业雏形基本形成,茶叶产业成为全村村民致富增收的“黄金叶”。二是发展新兴产业。2015年以来在不适合茶叶发展地区发展银杏面积500余亩,成为这部分地区贫困群众致富新门路。三是强化劳务培训。加大村民劳务培训工作,提高村内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积极引进社会公司进村开班,培训农村群众外出务工,促进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四是推动“互联网+”扶贫模式。力推远程教育培训,培育群众信息意识,搭建“数字佐家坝”平台试点建设,引进公司设立网售平台。

  五、以政策落实制度创新为保障,唱响精准扶贫协奏曲

  工作队严格落实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查倒逼落实等工作方式,各成员单位严格落实主要领导每半年进村1次,分管领导每季度进村1次,驻村队员每月驻村15天基本要求,年初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扶贫工作,驻村队员每月召开碰头会,交流扶贫工作心得体会,反馈扶贫信息和经验。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带动作用,真正深入基层,扎根基层,了解村民群众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困难,了解群众对党委、政府和工作队的要求与期望,进一步摸清村情和致贫原因,与困难群众交朋友,把困难群众当亲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宣传落实党的各项政策,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关怀与温暖,让扶贫扶到点子上,扶到群众的心坎上,真正为民排忧解难,设立了“第一书记”信箱,建立了手机热线,方便群众反映情况,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称赞。加强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为精准扶贫提供组织保障,强化各成员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公司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深化拓展社会帮扶模式。在资金整合、土地流转等方面寻求突破,摒弃以往“撒胡椒面”似的扶贫方式,将相同性质或用途的资金捆绑使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放大扶贫资金使用效果。鼓励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参与土地流转,集约土地使用,增强专业化组织结构。同时,着力放大试点效应,积极吸收引进成功经验和做法,对看准了并被实践证明可行的好做法及时推广,推进综合扶贫改革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