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何功伟——感动中国的英烈

(发布时间:2020-11-09)

                       黄玉梅 吴 翔

  何功伟(1915年11月21日—1941年11月17日),湖北咸宁人,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领导了武汉地区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开辟了鄂南抗日游击根据地。曾任上海青年抗日救国服务团组织部长、湖北省工委农委委员、武昌区委书记、鄂南特委书记、鄂中特委书记、湘鄂西区党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等职。1941年英勇就义,年仅26岁。

  1941年11月17日,在恩施城外方家坝后的五道涧刑场上,国民党执刑的特务正强迫一名共产党员下跪。这名共产党员怒斥道:“共产党员是不会下跪的!”并高呼着口号“中国共产党万岁”。伴随着罪恶的枪声,还有4天就满26岁的他倒在血泊之中。
他是武汉地区的一二·九学生运动领袖,是抗战时期鄂南党组织恢复与重建的重要领导人,是鄂南敌后抗日武装的创始人之一,是为革命而牺牲的31位湖北省委书记之一。他牺牲后,延安曾为他举行隆重追悼大会,《解放日报》刊发《悼殉难者》社论。他就是感动中国的100位历史人物之一——何功伟。
初立信仰 领导学运
  1915年,何功伟诞生于咸宁桂花镇一个“书香人家”,自幼聪颖好学,成绩十分优异。在勤奋学习的同时,他十分关心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疾苦。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面对东北沦陷、民族危亡,何功伟热血沸腾,誓血国耻。他改变自己此前的科学救国思想,决心弃文从政,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斗争。
  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消息传到武汉,何功伟首先在省高响应,随后找到读书会的万国瑞和“圣罗以女中”的范元甄,商议声援事宜。他们奔走于武汉各学校,于12月12日在华中大学召开第一次武汉中等以上学校联席会,决定:“通电全国,制裁汉奸,保卫国土,并电勉北平各级学校,共图救亡。”何功伟还在省高向全校师生发表演说,大声疾呼:埋头读书,不能救国。国土沦亡,学生要打先锋,为了民族独立,牺牲也是光荣的。他刚劲有力的演说唤起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在何功伟等人的组织动员下,省高学生宣布罢课以声援北平学生。12月18日,在武汉召开的学生救国联合会第二次会议上,何功伟发表讲话:“武汉不能沉默了”。并再次强调: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书桌了!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牺牲是光荣的。会议进一步研究了举行游行示威问题,何功伟担任游行纠察队总队长。
  12月20日,武汉三镇的学生纷纷涌上街头。武昌上万名学生在平阅路湖北省体育场集合,拟渡江会合汉口学生后,再到日本租界示威。国民党省政府为阻止学生示威游行,指使建设厅封江停渡,并令水上警察巡逻艇驱散江上民船。学生们知道原委后无比愤怒,砸烂了轮渡售票亭。游行总指挥怕事态扩大,关键时刻丢下队伍离去,何功伟挺身而出,带领游行队伍到省政府请愿。第二天拂晓,何功伟带领武昌万名学生包围了省政府,要求省政府官员接见学生。经过再三交涉,何功伟等学生代表进入省政府,要求他们转告国民政府,公布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内幕,维护北平学生爱国运动,维护武汉学生运动,同时恢复轮渡交通。国民党省政府意识到众怒难犯,答应恢复轮渡。
  12月22日,何功伟等率领8000多名学生从武昌分批渡江,同汉口、汉阳学生会合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12月23日,何功伟等又率学生再度在汉口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武汉一二·九学生运动的胜利,振奋了全省人民的革命精神。何功伟在参与、领导武汉一二·九运动过程中经受了锻炼,逐渐成熟起来。
坚守初心 建功立业
  由于何功伟积极领导学生爱国运动,激起国民党政府的仇恨,当局发布通缉令,欲逮捕何功伟。得知消息后,何功伟妥善安排好学联工作,经过亲友同乡的帮助,离开武汉来到上海。1936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学生联合会在上海成立,何功伟担任常委。8月,何功伟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抗日烽火燃遍全国。何功伟根据上级指示,胜利完成从上海转移骨干到武汉的任务。
  1937年12月,何功伟任湖北省工委农委委员,由董必武介绍到“湖北战时乡村促进会”任秘书,主持会务。他亲自起草了《湖北战时乡村工作促进会宣言》,明确指出乡村促进会的宗旨是促进湖北乡村一切救亡工作及一切战时建设。《宣言》呼吁同仁,“深入乡村,埋头苦干,以动员更广大的民众参加抗战,才是保卫湖北、争取抗战胜利的出路”。在乡村促进会,何功伟专门负责组织政治活动和对外联络。他积极支持、倡导深入农村,通过合作运动推进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3月,何功伟任武昌区委书记,首先在工人、学生、教师中发展党员,积极推进各级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作。6月,何功伟任湖北省委委员。7月,受省委派遣回到鄂南,领导恢复重建党组织,组建抗日武装,开辟鄂南抗日游击根据地。10月9日,咸宁沦陷。在何功伟的领导下,抗日游击大队登上挂榜山,与鄂南特委领导的其他抗日游击队遥相呼应,打了好几场漂亮仗,打击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点燃了鄂南武装抗日的烽火。12月底,鄂南特委与湖北省委失去联系,何功伟迅即派人与中共湘鄂赣特委接上关系,并按特委指示,将鄂南特委改为通山中心县委,何功伟任湘鄂赣特委委员、通山中心县委书记。
  1939年1月,何功伟主持召开中心县委扩大会议,从鄂南抗日的实际出发开展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鄂南地区10个县除嘉鱼外,都建立了党组织,为后来开展鄂南抗日游击战争作了思想和组织准备。6月12日,平江惨案发生后,中心县委与湘鄂赣特委的联系中断,何功伟离开鄂南,赴江北寻找党组织。8月抵重庆,向中共中央南方局汇报鄂南党组织和抗日的有关情况。9月,南方局派何功伟回宜昌,参加湘鄂西区党委工作,何功伟任党委宣传部长。
  1940年2月,钱瑛回南方局,何功伟接任湘鄂西区党委书记。6月,日军从武汉向宜昌进犯,何功伟奉南方局指示,将在宜昌的党员干部,有组织地分批撤往巴东、恩施,而自己直至宜昌沦陷前的最后一刻才撤出。8月,何功伟到达恩施,与钱瑛会合。随后,湘鄂西区党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改湘鄂西区党委为鄂西特委,何功伟任书记。
正气凛然 坚贞不屈
  1941年1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顽固派在全国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第五战区在恩施再次进行大搜查、大逮捕。因叛徒的出卖,1月20日,何功伟不幸被捕。但他自被捕之日起,便将生命置之度外。在严刑拷打、“劝降”“感化”、封官许愿等均不奏效的情况下,国民党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陈诚打起“亲情牌”,派人将何功伟的父亲接来恩施。4月9日,在狱中,何功伟父子相见,父亲劝儿子按照顽固派的要求做。何功伟冷静地说:爷(湖北方言,意指父亲),你不要信他们的话,我抗日救国无罪,为共产主义献身,我死而无憾。万一如此,请爷就当少生了我这个儿子吧!
  老人为救爱子,先后到方家坝10次,苦劝儿子无果,却在监狱里深切感受到儿子坚贞不屈的意志,被其一片为祖国为人民的赤胆忠心所感动,他带出了儿子给党组织的信件。顽固派愚蠢可笑的妄想完全落空,一无所获。
  狱中,何功伟重拾学生时代的唱歌作曲爱好,创作了《汨罗怨》、组诗《清江大合唱》《狱中歌声》及《奴隶恋歌》等,用革命的歌曲和诗章教育鼓舞着监狱里的同志、难友和无辜的爱国者。
  在从牢房迈向刑场途中,黔驴技穷的国民党官员对何功伟大声喊道:“上一步阶梯,我问你一次‘你回不回头’,若你头一回,我就免你一死。如果走完了这石板路,还不回头就枪毙!”这一条石板路有一百余级台阶,也就是说何功伟有一百余次“活的机会”。然而,他没有理睬敌人的威逼利诱,戴着沉重的脚镣、拖着遍体鳞伤的身躯,高唱着《国际歌》,义无反顾迈上刑场,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何功伟牺牲的噩耗传到延安,延安各界在八路军大礼堂举行隆重追悼会。《解放日报》特刊发题为《悼殉难者》的社论。“努力解放事业而遭杀害,乃整个民族创痛;坚持革命立场至于殉节,是全体青年楷模。”这幅悬挂在追悼会会场的中共中央青委的挽联,表达了全党和全国青年对烈士一生的高度赞扬和深切怀念。
  何功伟的英勇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2018年4月,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人文艺术类节目《信中国》中朗读了何功伟拒绝父亲营救的“绝命书”,当嘉宾念到“纵刀锯斧钺加诸颈项,父母兄弟环泣于前,此心亦万不可动,此志亦万不可移!”时,无数观众为其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信仰、初心和共产党人尊严而震撼、动容!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本栏目编辑:张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