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文化强国建设的科学擘画

(发布时间:2020-12-19)

                      袁北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战略全局,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了系统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为新发展阶段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全会对建设文化强国设定的新坐标、新图景,砥砺奋进,乘势而上,努力夺取新时代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新胜利。
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涉民族尊严、国家发展、人民幸福,历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文化建设,勇于担当文化使命。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强调“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他还充满自信地向全世界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同志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再次强调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特别强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时,开始致力于促进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大力推动文化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创新文化发展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着眼研究和解决“三个不适应”的问题——文化水平与综合国力不适应,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不适应,文化发展与国民素质要求不适应,第一次从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上系统阐述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贡献。
二、从“四个自信”到“四个重要”,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以全面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并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彰显了一位大党大国领袖鲜明的文化观,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深刻阐释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更为全面、系统的阐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化自信由此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文化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更加凸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在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听取专家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重要”对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出了精辟概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反复证明,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新中国发展历程同样证明,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谋划“十四五”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为建成文化强国夯实思想理论根基。为谋划好“十四五”发展蓝图,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赴各地考察调研,认真倾听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亲自谋划,数次亲笔修改文稿,站在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高度为中国“十四五”发展谋篇布局、把舵定航,形成了谋划“十四五”时期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也是我们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谋划文化改革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推动文化永续发展,必须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与精神渴望。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谋划“十四五”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系列重要思想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必须始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必须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紧密结合起来,用高质量的文化供给进一步提振人民群众的精气神和幸福感,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必须进一步发挥文化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强大正能量的独特作用。
四、准确把握“十四五”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因此我们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战略和全局上对文化建设作出的规划和设计,对全面建设文化强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全会《建议》还专门用一个部分对文化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提出今后5年文化建设基本思路,明确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点目标,部署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
  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高度上来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全会指出,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等。要通过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建设、诚信社会建设、网络文明建设等,实现“十四五”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同时为实现2035远景目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奠定坚实基础。
  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全会指出,要通过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等,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更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高水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全会指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促进形成与新发展格局相协调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创新推进国际传播等,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四五”时期,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作者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省社科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李 芳